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大全 >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3篇)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發(fā)布時間:2023-10-13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3篇)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意義。

  2、以列表分類的方式感知全文。(重點)

  3、品味精彩語段,體會修辭手法的作用。(難點)

  4、培養(yǎng)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學法指導:

  題目告訴了我們作者說明的話題。首先請仔細閱讀課文,找出作者對“云的類型和云的色彩”的認識,并想想他是怎樣來描寫云和天氣的關系(順序與方法);其次,選擇其中一些段落多多朗讀,感受一下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最后,選擇其中一些經(jīng)典句和諺語做做資料卡片,積累寫作素材。特別要注意的是,讀書時要聯(lián)系自己,聯(lián)系生活,可對文中的某些現(xiàn)象提出質(zhì)疑或作一些探討補充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找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查字典給它們注音、解釋,并學會運用。

  (1)峰巒(luán):山峰和山巒。

  (2)一霎間(shà):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3)預兆(zhào):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4)輕盈(yíng):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tài)一樣輕巧優(yōu)美。

  (5)勻稱chèn: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數(shù)量相同。

  (6)朦朧不清:模糊不清。

  (7)陰森;形容(地方、氣氛、臉色等)陰沉可怕。本課指天氣陰沉,氣氛可怕。

  (8)絲絲縷縷(lǚ):一絲絲,一條條。縷,量詞,用于細的東西。

  (9)綾紗;泛指稀而薄的織品。本課比喻云彩稀薄。

  (10)崩塌tā;崩裂而倒塌。

  (11)彌mí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12)征兆zhào:即將出現(xiàn)的跡象。

  (13)千姿百態(tài):形容有各種各樣的姿勢。

  (14)變化無常:沒有規(guī)律地出現(xiàn)新的狀況。

  2.閱讀課文,思考課后研討與練習。

  3.就課文不理解之處質(zhì)疑。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簡介作者。

  1805年深秋拿破輪同荷蘭作戰(zhàn),荷蘭人決堤放水阻住拿破輪軍隊前進的步伐。正當拿破輪下令撤退時,一位士兵報告:天將變寒,可以踏冰而過,因為河岸到處是蜘蛛忙于織蛛網(wǎng)的情景。后來拿破輪依此攻破荷蘭首都。這位士兵就是根據(jù)自然現(xiàn)象蜘蛛織蛛網(wǎng)來預測天氣的狀況。除此以外,我們還知道哪些自然現(xiàn)象能預測天氣情況?(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云來預測天氣狀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文章《看云識天氣》,看一看,如何根據(jù)云來推測天氣的陰晴雨雪。

  作者朱泳燚(yì),當代科普作家。

  (二)檢查預習,解決生字詞。

  (三)說明文知識小解

  1、定義:以說明的表達方式為主,向人們介紹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說明文的特點:議論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記敘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點;說明文以知識喻人,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

  3、說明文的分類

  ①、以說明對象為標準可劃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②、以表達方式為標準可劃分為平實性說明文和文藝性說明文。

  4、說明的順序一般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可以綜合運用。

  5、說明的方法常見的有九種: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作詮釋、下定義、分類別、列數(shù)字、畫圖表、摹狀貌

  (四)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課文,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討論并歸納: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一層(第2—5段):根據(jù)天空中云的形態(tài)、位置、薄厚來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二層(第6段):根據(jù)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瀏覽全文,思考:

  (1)文中哪句話闡明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即找出全文中心句?如何理解這句話?

  明確: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招牌”一詞,本義指商業(yè)人員用來標志商品,招攬顧客的廣告牌,用在這里形象地說明了云和天氣的緊密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2)、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jīng)驗是什么,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明確:第2段那一句

  3.文章依次介紹了那些云彩?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分別預示著什么樣的天氣?(填表)

  云的種類簡表(一)

  云名云的形態(tài)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xiàn),傍晚消散

  20xx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

  20xx米左右

  較薄

  天晴

  云的種類簡表(二)

  云名形態(tài)變化位置天氣征兆

  卷層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轉陰

  高層云

  卷云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

  低

  將下雨雪

  雨層云

  高層云變得更厚

  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連綿

  積雨云

  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烏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簡表

  光名產(chǎn)生和分布情況色彩天氣征兆

  暈

  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華

  產(chǎn)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huán)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

  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4。文章把云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樣分類說明有什么好處?

  明確:這樣根據(jù)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成因、功用等方面的異同,將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5.提問:文章介紹這八種云,按照什么順序?

  明確: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的云。

  (五)小結

  本文運用分類說明的方法,對八種云、四種光彩進行描述,說明它們與天氣的關系。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閱讀課文,想想作者如何生動形象地介紹天上的云和光彩。

  二、導入

  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的語言有的以平實見長,直接了當?shù)卣f明事物,不描寫,不夸張,沒有弦外之音,像數(shù)學、物理、生物等教科書;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運用描寫、擬人、夸張等手法,使事物說明得形象、生動、具體,便于讀者理解,可讀性強。本文用大量生動的語言來描述云和光彩,這是值得我們揣摩和學習的。

  三、探究質(zhì)疑:

  1.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天上云的“姿態(tài)萬千”?

  討論并歸納:連用八個比喻,分別說明云的形態(tài)之多,姿態(tài)萬千。

  2.探究質(zhì)疑:課文第1段如何生動形象地寫出云的“變化無常”?

  討論并歸納:用“有時……有時……一霎間……”寫云的變化無常。

  3.探究質(zhì)疑:課文第2段把云分為兩類。“薄云往往是……象征”;“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預兆”。“象征”與“預兆”能不能互換,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因為“象征”這里指薄云的出現(xiàn)往往天氣晴朗;“預兆”則指低而厚密的云是陰雨風雪還未到來預先顯露出來的跡象,所以兩個詞不能互換。

  4.探究質(zhì)疑:課文第2段中的“往往”常常”能否去掉?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不能去掉。“往往”常常”指一般的情況,但又不是絕無例外,說明得恰如其分。表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5.探究質(zhì)疑:課文第3段寫天氣晴朗的象征的薄云,各用了哪些生動形象的描摹來寫它們的形態(tài)?

  討論并歸納:

  (1)卷云:“最輕盈、站得最高”用擬人手法,將卷云人格化;“絲絲縷縷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用比喻手法,說明卷云的輕盈和潔白。

  (2)卷積云:“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用比喻手法,說明卷積云的形態(tài)。

  (3)積云:“像棉花團的白云”用比喻手法,說明積云的形態(tài)。

  (4)高積云:“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得很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用比喻手法,’說明高積云的形態(tài)。

  這些比喻,一具知識性,用形象的比喻描摹,分別說清了四種薄云各自的形態(tài)特征;二是形象性,便于讀者理解,可讀性強。

  6.探究質(zhì)疑:課文第4~5段如何生動形象地描摹四種低而厚密的云?(討論并歸納:)

  (1)卷層云:“卷云聚集著,天空漸漸出現(xiàn)一層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運用比喻,動態(tài)地描摹卷層云的產(chǎn)生。

  (2)高層云:“卷層云慢慢向前推進,天氣就要轉陰……隔著云看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通過比喻,動態(tài)地描摹雨層云的演變過程和形態(tài)。

  (3)雨層云:“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運用擬人,動態(tài)地描摹雨層云的演變過程和形態(tài)。

  (4)積雨云:“積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態(tài)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運用比喻,動態(tài)描摹了積雨云的形成和形態(tài)。“積雨云越長越高……有時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形象地動態(tài)描摹積雨云形成風雨雷電的過程。用“迅速”、“越……越……”不一會兒”,說明變化快。

  這些比喻、擬人手法,動態(tài)的描摹形象生動地說明了低而厚密的云形成演變過程,既有知識性,又有形象性,可讀性強。

  7.探究質(zhì)疑:課文第6段引用一些諺語。諺語是人民群眾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總結經(jīng)驗的結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請在課文中找出這些諺語,說說它們的意思,想想引用諺語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

  (1)“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說明出現(xiàn)卷層云,并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

  (2)“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會有大雨。

  (3)“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意思是說,出現(xiàn)朝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xiàn)晚霞,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運用諺語來說明光彩與天氣的關系,顯得準確、生動、簡潔。

  四.小結:

  文章按照總分總的關系展開說明。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氣的關系,第2段是3、4、5段的“綱,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全文。

  文章采用生動說明,通過大量的比喻、擬人、引用諺語及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摹,在準確的基礎上把事物說明得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相關的知識

  五.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與天氣的有關諺語。(附有關天氣的諺語供參考:)

  (1)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2)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臨。

  (3)云絞云,雨淋淋

  (4)亂云天頂變,風雨定不少。

  (5)滿天飛亂云,雨水下不停。

  (6)云起掃帚云,三天雨淋淋。

  (7)夏云低而黑,悶熱必打雷。

  (8)先雷后雨,其雨必小,先雨后雷,其雨必大。

  (9)雷公先唱歌,有雨必不多。

  (10)日出不耀眼,一兩天就下雨。

  (11)接落日云底紅,明天曬死老蝦公。

  (12)日出日落胭脂紅,不雨也會風。

  (13)日出燒半邊,大小不要六

  (14)朝霞暮霞無水煮茶。

  (15)烏云遮天黃云現(xiàn),不過兩天雨出現(xiàn)。

  (16)日暈雨凄凄,月暈草頭飛。

  (17)月華出現(xiàn),兩天后雨。

  (18)月光生毛,有雨在明朝。

  (19)東虹風,西虹雨。

  (20)海水翻騰天出虹,狂風暴雨臺風臨。

  (21)斷虹早現(xiàn),風雨即現(xiàn)。

  三、完成《導學導練》的練習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1、速讀課文,能概述課文。

  2、掌握并學習抓住事物特征進行說明的寫法。

  3、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點】

  理解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說明的思路及說明方法的應用。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好授課及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注意觀察天空中的云,同時要積累課文中的佳詞妙句,為課堂交流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

  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本文思路清晰,緊扣題目進行說明,不但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還進一步說明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由說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云識天氣。云的種類很多,但文章從現(xiàn)象人手,進而觸及到事物的本質(zhì)。如: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是現(xiàn)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是本質(zhì)。說明層次清晰,將“看云識天氣”事理說清楚,最后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教學設計

  一、精心導入

  1、可用大屏幕多媒體展示空中的云的各種景象,引出課題。

  2、也可通過諺語或詩歌來引出課題。

  3、還可以請學生從課前準備中談談自己的積累和觀察。例如:

  ⑴你觀察了天空中的云嗎?有怎樣的感受?用簡短的話說明。

  ⑵你在預習中搜集積累了哪些有關云和天氣的成語、俗語、諺語?請同學們相互交流一下,好嗎?

  以上各種導人,只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都可達到導人課題的目的。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看云識天氣

  二、感知

  1、檢查預習中的字詞。

  2、請學生自讀課文或齊讀課文,教師正音正字。

  3、請仔細看問題,再讀課文并小組討論。

  問題組:

  ⑴全文主要說了什么?請簡要概括。

  ⑵文章的基本思路是怎樣的?可分為幾部分?

  學生討論后可以明確:全文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基本思路是先總說云的作用,再說明云和天氣的關系(這其中有兩小層:云的形態(tài)變化和天氣的關系;云的光彩現(xiàn)象和天氣的關系)。最后是總說,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

  三、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科普說明文的學習,可以遵循規(guī)律,即: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從以上四個方面去研讀一篇文章,會更加清晰。

  2、自主探究:出示表格圖,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

  可讓學生自行設計表格,在閱讀中思考:

  ⑴共有幾種類型的云?

  ⑵表格如何設計得簡潔明了?巳也可以每個小組設計一種。設計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也可通過實物投影儀在班上講述自己的設計和理解,教師進行總結,通過設計幫助學生清楚地理解課文。

  教師總結指導:將云分為兩大類,按云的形態(tài)可分為晴天云和雨雪天的云;再按云的光彩分四種。只要順序合理即可,設計的簡潔些、詳細些都可以,給學生一定的空間。

  學生討論填表后,教師進一步指導:通過表格的填寫可以看出,作者抓住了說明事物的特征──云和天氣的關系,同時有一定的合理說明順序──總分。為了將事物事理說明得更加清楚,作者運用了不少說明方法。例如:分類別、打比方等等(當然也有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總括看來可稱為生動說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語言的準確性,請同學們研讀討論。

  3、合作探究:

  ⑴能舉例說明文章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嗎?它們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⑵能舉例說明文章語言的準確性嗎?它們的作用如何?

  學生可以討論并暢所欲言,也許所說的不一定完全準確,但只要敢于探索,大膽講述,教師都應表示贊賞,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明確:按照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為四種──暈、華、虹、霞。把它們之間的差別,進行了比較說明,這種作比較的方法更好地突出了云和天氣關系的特征。許多句子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不僅使文章生動,更重要的是讓云的特征更加鮮明。用詞準確,“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往往”去掉可以嗎?為什么?──體現(xiàn)語言的準確性。

  4、反饋交流:

  學生再次速讀課文,看大屏幕展示的題目,交流思考,看看本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出示投影)讀課文,理解概括交流對以下問題的解答。比一比,哪一組思維更敏捷,問題組:

  ⑴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1自然段的。

  ⑵“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⑶第3自然段中總結四種薄云特點的一句話是什么?

  ⑷根據(jù)課文舉例說明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單一例即可)。

  ⑸舉例說明看云識天氣對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教師引導小結:

  ⑴第1自然段指出了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說明看云可以識天氣;

  ⑵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⑶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都是很美麗的云;

  ⑷雨層云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

  ⑸論述有理即可。

  總結: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不僅了解了看云可以識天氣的,還學習了怎樣將事理說清楚,并把握住了一般說明文的說明方法,那就是:抓特征,理順序,用方法,語言準。

  四、延伸作業(yè)

  用本課學過的說明方法,寫一篇小小說明文,向同學們介紹一種自然現(xiàn)象。題目自擬。

  【點評】

  此教案突出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在指導學生反復閱讀中去感悟文章,并通過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鮮明地體現(xiàn)了教學相長的思想。本教案設計頗有新意,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熱愛自然的情趣。本教案重點突出,難易適度,通過教師適時的引導,整個教學流程貼切自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課前的積累到課堂中對問題組的研討以及反饋回顧,始終處在積極的學習動態(tài)中,使學生在動中學,在學中動,較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可以說,本教案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和應用說明文,是很好的課例。但是本課設計一課時比較多,如果設計兩課時也是可行的。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潛力。

  (1)能說出本文說明的資料和特點;

  (2)能闡述本文說明的方法及效果。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學習本文資料的過程中運用探究和概括的方法;

  (2)能在理解本文情感的過程當中運用想象和體驗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能感受云的姿態(tài)美和光彩美;

  (2)能體會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能說出本文資料的特點及效果

  教學過程:

  一、初次“看云”,激趣導入。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大自然現(xiàn)象,人們經(jīng)常會透過觀察它們,了解天氣狀況。云就是其中一種,萬里無云,我們會明白天氣晴朗;陰云密布,我們會明白即將下雨。如果再仔細一點,我們會收獲更多搞笑的發(fā)現(xiàn)。這天,讓我們一齊學習《看云識天氣》,看一看關于云的現(xiàn)象吧!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xiàn)象的關注從而引入新課。)

  二、再次“看云”,初讀對象。

  安排學生自由地誦讀課文,讀完之后自主概括文章的說明對象,概括要經(jīng)歷從粗略到精細的過程,先用一句話概括,再用兩句話概括,最后用多句話概括。要求盡量借助文章的原話或關鍵字詞,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每人先獨立完成后,再展開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得出小組的最佳答案,教師再隨機抽取小組的同學回答,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構成全班的基本共識。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看云識天氣;用兩句話概括是:看云的姿態(tài)識天氣,看云的光彩識天氣;用多句話概括時,教師出示表格,讓學生把課文中“云的名稱”和“天氣的特征”找出,并完成填寫。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概括文章資料的潛力。)

  三、三次“看云”,再讀順序。

  要求學生梳理文章的說明順序,并判定其所屬的類別,在開始之前,教師先介紹說明順序的三大類: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8分鐘左右。

  每人先獨立完成后,再展開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得出小組的最佳答案,教師再隨機抽取小組的同學回答,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構成全班的基本共識。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本文是邏輯順序。課文一至五段寫云的姿態(tài),第六段寫云的光彩,第七段有一個總結。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幾種說明順序,提高對文章結構和寫作思路的整體把握。)

  四、四次“看云”,精讀方法。

  教師先介紹說明方法主要有下定義、舉例子、列數(shù)字、作比較、分類別、列圖表、打比方、援引用等。再讓學生進行自主概括說明的方法有哪些,分別舉一些句子具體說明,并說說這些說明方法各有什么表達效果。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然后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和完善,之后教師隨機抽點幾位學生說說,邊說邊自評和互評,細化深化每人的學習。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本文主要的說明方法有三種:打比方、分類別、援引用。

  “打比方”集中在第1段,把云的不同姿態(tài)比喻成不同的物象;表達效果是生動形象,活潑搞笑。

  “分類別”集中在主體部分,把云的姿態(tài)和光彩分成多種類別,分別說明;表達效果一是條理清楚,二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說明事物。

  “援引用”集中在第6段,引用了許多民間諺語;表達效果是豐富了文章的資料且增長了讀者的知識。

  完成以上學習任務后,深入一步,讓學生創(chuàng)新運用:本文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說明方法是比喻,我們也仿造著造一個。題目是:“河對岸的霓虹燈亮了,遠遠望去,……”時間:3分鐘左右。

  然后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和完善,之后教師隨機抽點幾位學生說說,邊說邊自評和互評。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解答像彩帶,像珠簾,像游龍,像飛梭。/像閃耀的群星,像柔和的焰火,像仙女的裙帶,像天宮的彩橋。

  (設計意圖:運用歸納法掌握本文的說明方法。)

  五、五次看云,細讀語言。

  要求學生再次細讀課文,品味賞析課文語言,每人找出文本中修飾性的詞語和補充性的句子,并用詞語準確概括說明文語言的特點。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3分鐘左右。

  每人先獨立完成后,再展開小組交流,相互評判,得出小組的最佳答案,教師再隨機抽取小組的同學回答,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構成全班的基本共識。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在句中加入一些詞語的例子,比如第2段中有“往往”“常常”,第3段中有“一般”“常”“都”等。這些詞如果刪去,意思就有差異了。在段中加入一些句子的例子,比如第7段最后兩句:“但是,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畢竟有必須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狀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如果刪去這兩句,就片面夸大了看云識天氣的作用。由此可見,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準確和嚴密。

  (設計意圖:對文本語言進行提煉和解讀,提高學生的文本感受力。)

  六、六次“看云”,回顧總結。

  下課前,每人想一句結束語,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獲或學習啟示。要求總結收獲準確、全面,總結啟示深刻、獨到。先在紙上寫下來。時間2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后,在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并互相評判,然后教師隨機抽點幾個小組的代表發(fā)言,邊介紹邊自評和互評,之后,隨機自主發(fā)言。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總結,繼續(xù)激勵學生的學習。

  這天的學習資料是看云識天氣,具體來說是看云的姿態(tài)和光彩識天氣。說明文的基本學習方法是自主閱讀和自主概括;邊閱讀邊概括,先概括它說明了什么,即說明對象;再概括它怎樣說明,即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以及說明的語言等。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搞笑的現(xiàn)象,期望大家多多觀察,嘗試用說明文的方式,書寫喜歡的一種現(xiàn)象。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自我總結的潛力,體現(xiàn)歸納法學習。)

  七、推薦閱讀。

  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nèi)”,同時“得益于課外”,需要課外閱讀。我向學生介紹一篇介紹天氣的科普文章和意大利科學家、畫家、音樂家達芬奇的《水》,讀完之后寫下自己的一兩句感想或評論,與同學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恰當?shù)谋扔鲗φf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復習分類說明的方法。

  3.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科學精神。

  2.體會諺語這種語言的形式美。

  二、重點•難點

  重點: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難點:

  1.比喻、擬人、排比、對比、引用等大量修辭方法的運用及作用。

  2.課文的主體部分,即怎樣看云識天氣這部分,由于云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復雜,學生一時難于分辨,所以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進行說的比賽,其中還可以培養(yǎng)觀察能力。

  2.聽音樂,描述可能出現(xiàn)的畫面。

  3.分小組討論,進行制表。

  4.搜集有關識別天氣的諺語,班上交流,并建立一個小天氣預報站。

  四、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先放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描述一下畫面:陰云密布,狂風大作,大雨點砸在盆上叮當響,人們四下奔跑的聲音,雞鴨亂叫聲。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雨來臨時的場面,由什么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云、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云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變化。(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云和天氣關系的課文——《看云識天氣》。

  (一)明確目標

  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識天氣。

  3.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二)整體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具體、生動地介紹了云的形態(tài)、變化及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同天氣的關系,說明了怎樣看云識天氣。

  (三)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1)從題目上看,這是說明什么的文章?

  說明云和天氣關系的文章。

  (2)從題目上看,你還能讀出什么來?

  體裁說明文,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2.讀課文,第1段老師范讀,第2段全班女生齊讀,第3、4兩段分別由兩名女同學朗讀,第5段、第6段分別由兩名男生朗讀,第7段全班男生齊讀。

  3.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為什么可以看云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云的形態(tài)變化,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同天氣的關系,從而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4.這樣分段,體現(xiàn)了什么說明順序?邏輯順序(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

  5.閱讀第1段,回答下面各題。

  (1)這段的結構是怎樣的?(總分總)

  (2)如何分層?

  第一句是第一層,最后一句是第三層,中間是第二層。

  (3)第一段中哪些內(nèi)容照應“姿態(tài)萬千”,哪些內(nèi)容照應“變化無常”?

  “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這些內(nèi)容與“姿態(tài)萬千”相照應。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這些內(nèi)容與“變化無常”相照應。

  6.分組討論制表,把同學們分成三個組,第一組閱讀第3段,討論并制出晴天云彩簡表;第二組閱讀第4、5段,討論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第三組閱讀第6段,討論并制出云彩識天氣簡表

  7.同學交流如何看云識天氣。

  8.由多媒體演示云和天氣的變化,并伴隨音樂,同學們看著畫面進行復述。

  9.再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這些云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這是什么說明方法?說明方法是分類別。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這是什么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說明方法是分類別、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來。

  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2)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3)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

  (4)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云,叫積云。

  (5)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著云著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

  分類別:光彩有暈、華、虹、霞。

  (四)總結、擴展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說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說明春云可以識天氣。因為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云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從高層云依次說到低層云,從象征晴朗天氣的云,依次說到帶來暴風雨的云,又從云的形態(tài)特點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再說到云的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在說明中,從現(xiàn)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zhì)。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是現(xiàn)象;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就是本質(zhì)。云的種類很多,但說明層次不亂,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后說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識天氣”的事理說清楚。最后畫龍點睛,說明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擬題訓練,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閱讀課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組擬題,互作答案。

  結尾總結全文、點題,同時說明了看云識天氣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業(yè)

  在課外,練習看云識天氣。試著根據(jù)天空中的云彩形狀,判斷一下當天或第二天的天氣情況,把結果寫在教室后墻的黑板上。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

  2、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要點點撥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學習過程

  一、 預習檢測

  1、 給加點字注音

  輕盈( ) 勻稱( )( ) 崩( )塌 一霎( )間

  2、 解釋下列詞語

  預兆:

  彌漫:

  姿態(tài)萬千:

  變化無常:

  二、 整體感知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3、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4、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三、賞析語言

  5、本文運用了多種修辭方法對云進行了細致形象的描摹,由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文中找出幾例加以分析。

  6、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并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每當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拓展延伸

  7、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五、學習小結

  8、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達標測試

  (一) 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的字注音。

  (1)魚鱗( ) (2)峰巒( ) (3)一霎間( )

  (4)冰雹( ) (5)彌漫( ) (6)圓弧 ( )

  2、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云層,叫卷云。

  (3)高積云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很勻稱。

  3、“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又是如何來展示云的“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的?

  (二)課內(nèi)閱讀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情況。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xiàn)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日暈和月暈常常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卷層云后面的大片高層云和雨層云,是大風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說明出現(xiàn)卷層云,并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另有一種比暈下的彩色光環(huán),叫做“華”。顏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紅,跟暈正好相反。日華和月華大多產(chǎn)生在高積云的邊緣部分。華環(huán)由小變大,天氣趨向晴好。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人們常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① 。還有一種云彩常常出現(xiàn)在清晨或傍晚。太陽照到天空,使云層變成紅色,這種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所以就有“② ”的諺語。 [4]

  1、把“東虹轟隆西虹雨”的意思填在①處: 。

  根據(jù)語段的內(nèi)容把相關的一句諺語填在②處: 。

  2、聯(lián)系全文從內(nèi)容與結構上分析一下文中劃線句子的作用。

  3、你認為本語段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加以分析。

  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1)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

  (2)還有一種云彩常常出現(xiàn)在清晨或傍晚。

  5、本語段比較突出的是引用了諺語來進行說明,請說明原因,并分析它的作用。

  (三) 拓展閱讀。

  綠葉凈化空氣

  (1)假日里,你到田野、公園或山林去走走,看到綠樹成陰,芳草遍地,作物繁茂,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頓時會感到空氣清新,心曠神怡,精神舒暢。綠色世界是多么美啊!

  (2)你知道,這一切好處,都是綠色植物帶來的。可是,綠色植物又是怎樣默默工作的呢?

  (3)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動植物,都要進行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現(xiàn)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對氧氣的需要量越來越大,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也越來越多。但是,氧氣和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含量卻變化不大,這是怎么回事呢?

  (4)原來,地球表面的陸地上覆蓋著大約37億公頃的森林和13億多公頃的草地。綠葉的細胞里有大量的葉綠體,它含有一種綠色的色素——葉綠素。據(jù)科學家研究,綠葉是一個奇妙的“綠色工廠”,它的“車間”是葉綠體,“機器”是葉綠素,動力是太陽光。通過光合作用,把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加工制造成淀粉,并且放出氧氣。植物還通過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20倍,所以,總的收支,消耗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了空氣中的氧。

  (5)據(jù)測定,每公頃森林每天可以吸收大約1噸二氧化碳,生產(chǎn)出0.73噸氧氣。1平方米草地每小時可以吸收1.52克二氧化碳,而一個人每小時呼出二氧化碳大約是38克。

  (6)一個成年人每天需要消耗750克的氧氣,排出將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因此,10平方米面積的樹木或者50平方米面積的草地,可滿足一個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氣,并吸收他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沒有這樣的循環(huán),沒有綠色植物,人和動物就不能活在世界上了。

  (7)隨著現(xiàn)代工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工廠散發(fā)出的許多煙塵和毒氣污染著環(huán)境,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硫化氫、氯氣、氮氧化物以及放射性廢物等等。植物是大氣的天然“凈化器”。香椿樹、夾竹桃、柳杉、丁香、銀杏、洋槐等樹木的葉子,有吸收二氧化硫的作用,1公頃的柳杉每年可吸收720公斤二氧化硫;女貞、刺槐、檜柏的葉片,有比較強的吸氟能力;合歡、紫藤、木槿有較好的抗氯和吸氯本領;樟樹和懸鈴木的葉片,有良好的吸臭能力。不少常見的花卉,比如石竹花、雞冠花、水仙花和一串紅等等,有吸收二氧化硫或抵抗氯氣的作用。 [4]

  (8)植物分泌的殺菌素有揮發(fā)油丁香酚、天竺葵油、肉桂油、檸檬油等等,都能殺菌。一畝松樹,一天一夜就能分泌出兩公斤殺菌素,它可以殺死白喉、肺結核和痢疾等病菌。柳杉、白皮松的分泌物,能在8分鐘之內(nèi)把細菌殺死。地榆根的分泌物,在1分鐘之內(nèi)就能把細菌殲滅。據(jù)法國環(huán)境保護工作者測定,每立方米空氣內(nèi)的含菌量,百貨商店里是400萬個,林陰道是58萬個,公園內(nèi)是1000個,林區(qū)草地只有55個。因此,法國提出綠地覆蓋率應達50%。

  (9)植物是天然的“吸塵器”。風沙彌漫的氣流吹過森林,由于枝葉的滯留、吸附,含塵量可以大大減少。大片草地厚密的葉子,會自動接收、吸附、過濾空氣中的塵埃。1公頃的山毛櫸樹,1年內(nèi)吸附的粉塵多達68噸。

  (10)自然的空氣中含有負氧離子。在每立方厘米的空氣中,①一般居室內(nèi)約有25~450人,②公園有170~1000個,③城市街道有100~450個,④在海濱、瀑布、山林等旅游、療養(yǎng)勝地多達一兩萬個負氧離子。如果你所在的場所缺少負氧離子,時間久了就會頭痛、惡心和精神不安,還容易患病。森林和田野負氧離子比較多,它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呼吸變得均勻,血壓下降,精力旺盛,還可以提高免疫力。負氧離子由此而得到了一個美稱:“空氣維生素”。

  (11)人們曾經(jīng)這樣說,綠地草坪是“大地之肺”,還把森林譽為“綠色的衛(wèi)士”。可是,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和城市綠地覆蓋率還不大,需要大力展開植樹造林和種植草坪的活動。

  (12)人人動手,植樹造林,綠化祖國!讓荒山變成花果山,讓城市成為“花城”。少年朋友們,你在祖國未來的綠化藍圖中將做些什么?

  (摘自《神奇的植物世界》)

  1、第(1)自然段運用了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作用?

  2、第(2)(3)(12)自然段的三個問句各有什么作用?

  3、“植物又是大氣的天然‘滅菌器’。”這句話可作為哪一段的中心句?放在何處合適?為什么?

  4、第(10)段中標有①——④的幾個句子的排列順序已打亂,正確的順序應是________,這樣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綠葉凈化空氣的?

  6、人們把綠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理由是什么?

  7、請你設計一句“保護綠地”的公益廣告語。

  答案 17、看云識天氣

  學習過程

  1、yíng yúnchèn bēng shà

  2、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煙塵,霧氣,水)充滿;布滿;

  指姿態(tài)多種多樣;

  指事物經(jīng)常變化,沒有規(guī)律性。

  3、 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

  4、 略

  5、 找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于比喻的修辭方法),效果:形象生動;舉例略

  6、 略

  7、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臨。

  天上掃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東云長,有雨不過晌。早晨云擋壩,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曬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達標檢測

  (一)積累與運用。

  1、(1)lín(2)luán(3)shà(4)báo(5)mí(6)hú 2、(1)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2)本文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tài)一樣輕巧優(yōu)美。(3)本文顯然成群的高積云排列的很有規(guī)律,相互之間很和諧。3、是本段的總起句(中心句),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在第一段作者主要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來展示云的“姿態(tài)萬千”,主要用了對比的修辭和描寫的表達方式寫出了云的“變化無常”。(寫出具體的語句也可以)

  (二)課內(nèi)閱讀

  1、①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②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2、是過渡句,同時也是本段的中心句。3、結構上是總分:第一句總說可以從云的光彩來識別天氣,下文就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即暈、華、虹、霞與天氣的關系分別作了簡要說明。4、(1)“可能”表示對后面的情況的推測,不是很肯定,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性。(2)“常常”是指出現(xiàn)這種情形的機會很多,但特殊情況除外,同樣體現(xiàn)說明語言的準確。5、因為諺語是群眾通過觀察和實踐總結經(jīng)驗的結晶,它簡短通俗,鮮明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用諺語來說明知識顯得準確、生動、簡潔。

  (三)拓展閱讀。

  1、描寫;激發(fā)讀者興趣,引出下文說明的對象。2、第(2)(3)段的問句起過渡作用;第(12)段的問句提出問題,總結全文,引人深思。3、第⑧段的開頭。因為第⑧段中內(nèi)容支撐該句內(nèi)容,說明植物在滅菌方面的作用。4、①③②④;這個順序排列能更加突出綠色植物對人類生存的重要作用5、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寫:①綠葉能吸收工業(yè)廢氣;②綠葉能殺滅病菌;③綠葉能接收、吸附、過濾空氣中的塵埃。6、因為“肺”的作用要進行呼吸,而綠色植物每天能吸進大量的對人體有害的二氧化碳,呼出人體必需的氧氣,所以把綠地草坪比作“大地之肺”。7、示例:“綠色是生命之源”等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6

  (建議安排2課時)

  [學法導引]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介紹如何看云識別天氣的方法的科普文。作者憑自己多年的觀察體驗,抓住“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這一特征,先從總體上指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說明可以看云識天氣;再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具體介紹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不同的云上光彩和天氣變化的關系,說明怎樣看云識天氣;最后指出看云識天氣的意義及局限性。閱讀本文使我們從中學到許多識別陰晴雨雪天氣的知識。

  學習此類文章,可以在課前收集一些資料(包括圖片、影像等),加深對看云知識和

  天氣知識的了解,并識記一些有關天氣方面的諺語,學以致用,培養(yǎng)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觀象的習慣。還可以練習快速閱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提高閱讀現(xiàn)代科技文的能力。鞏固復習以比喻為主的修辭手法,體會這一修辭手法的妙處;積累課文中的比喻句,并掌握和運用比喻修辭的寫法。

  [典型例析]

  例題: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nèi)選擇恰當?shù)脑~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⑴、經(jīng)驗告訴我們……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           (一定  有時  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⑵、出現(xiàn)了高層云,          (一定  有時  往往)在幾個鐘頭內(nèi)便要下雨或下雪。

  ⑶、烏云彌漫著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

  (一定  有時  往往)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

  ⑷、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畢竟有          (相當  一般  一定)的限度。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說明語言的理解感悟,應反復誦讀加以品味。

  說明文的語言最基本的特點是準確,這是由它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在課文結尾段指出“天氣變化異常復雜,……”,“要準確地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科學的天氣預報”。這兩句話就嚴密地照應了前文多處使用的“往往”、“常常”、“有時”、“一定”、

  “一般”、“可能”等一類詞語,把“看天識天氣”的事理作了修飾、限制,起到了準確表達的作用,更好地突出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參考答案:⑴常常   ⑵往往   ⑶有時   ⑷一定   

  [課時訓練]                       

  訓練一

  一、指出下列加點字注音余正確的一項是                  (        )

  a、峰巒(lán)     預兆(zhào)    一霎時(shà)

  b、魚鱗(líng)    綾紗(lín)      勻稱(chèn)

  c、彌漫(mí)     日暈(yùn)     諺語(yàn)

  d、薄云(bò)     輕盈(yíng)     崩塌(bēng)

  二、為下列各詞分別再寫出兩個同義詞。

  1、隱沒(       )(       )     2、陰森(       )(       )

  3、預兆(       )(       )     4、推測(       )(       )

  三、選出不是比喻的一句是                              (        )

  1、高積云排列很勻稱,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2、他的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3、立春過后,大地漸漸從沉默中蘇醒過來。

  4、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云,叫積云。

  四、將下列句子有序地理順后填在下面的方格里。

  1、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

  2、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3、太陽照到天空,使云層變成紅色,這種云彩叫做霞。

  4、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5、還有一種云彩常出現(xiàn)在清晨或傍晚。

  6、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會有大雨。

  7、出現(xiàn)晚霞,表明陰雨天氣就要到來;出現(xiàn)晚霞,表明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正確的句序是:

  五、仿照第一自然段的結構及所用的修辭手法寫一段話。

  訓練二

  比較閱讀,回答如下問題。

  (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在飄空中(   )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1、(    )內(nèi)填上合適的標點符號,然后再說說這個標點符號的作用。

  (1)                             ;(2)                                  ;

  (3)                                                             。

  2、釋加點的詞,并從原文找出與之相呼應的句子。

  (1)姿態(tài)萬千:                                                                 

  (2)變化無常:                                                                   

  3、文中的原句概括出這段話的大意,然后指出這段話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                                                                      

  (2)作用:                                                                      

  4、云的特征是什么?                                                             

  5、這段話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            、               。

  6、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

  a、天上的云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b、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

  c、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d、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烏云密布,大雨傾盆。

  7、文中最后一句的“天氣”能否改成“氣候”?為什么?

  (二)

  黃山的云海更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確又似海。站在峰巔,只見煙云時而為風平浪靜的汪洋,時而為浪濤洶涌的大海,時而似奔騰的急流,時而又輕柔如絹。剛才還是傾盆雨,迷天霧,而剎那間,它們就會全部散去,陽光一照,白云浩浩,瀾翻絮涌,萬道山峪沉于銀濤中,真有“忽聞海中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意境,難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羅萬象,忽隱忽現(xiàn),或濃或淡,勝似夢境之迷離”。

  8、此段描寫黃山的云海,其特點是                (用一個詞概括)。

  9、作者描寫黃山的云海,想像也很豐富,他把云海         、         、          、

  等。

  10、簡析文中劃線句運用哪些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11、比較《看云識天氣》第一段和以上文段中對云的描寫,在寫法上它們有何相同之處?

  12、打開記憶的大門,回顧一下你所積累的描寫云的詩句。

  《看云識天氣》訓練一

  一、c  二、1.隱蔽 隱藏  2、陰沉 陰暗(昏暗)  3、前兆 先兆(預示)  4、猜測 猜想(揣摩)  三、c  四、句序:2、1、6、5、3、7、4、 五、略

  《看云識天氣》訓練二

  一、1.⑴。表示前面是總說,后面是具體描述。⑵;表示前后是并列的句子,分別描繪了云的種種形態(tài)。⑶……表示云的變化情況還有許許多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2. ⑴姿勢與神態(tài)千變?nèi)f化。“有的像羽毛,……像雄師,像奔馬……”⑵變化不定。“剛才還是白云朵朵,……大雨傾盆”。 3. ⑴天上的云,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⑵這段是全文的總說,后面將作具體說明。 4. 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5.比喻、排比、對比  6.c  7.不能。因為“氣候”一般是指較大地區(qū)里較長時間的氣象情況。“天氣”往往是指較小地區(qū)和較短時間內(nèi)大氣中發(fā)生的各種氣象變化。從天上掛的云能識別的是一天或數(shù)天較短時間內(nèi)的氣象情況,所以用“天氣”恰當、準確。 8.神奇  9.汪洋、大海、急流、絹  10.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極力描寫出舞者的舞姿之優(yōu)美。 11.描寫的文筆都很生動,都運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辭手法,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從云的形態(tài)入手,寫出了云的動態(tài)靜態(tài)之美,都寫出了云的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的特點。 12.“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唐•賈島《尋隱者不遇》);“黑云壓城城欲摧”(唐•李賀《雁門太守行》);“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唐•王維《終南別業(yè)》)等。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學習并啟發(fā)學生觀察研究事物。

  2、理解生動的比喻對說明事物特征的作用,體會說明語言準確性。

  【教學重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xiàn)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教學難點】

  生動的說明表現(xiàn)抽象、復雜天氣特征。

  【教學方法】

  朗讀法,列表法。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釋題,并朗讀課文補充資料:“云”和“天氣”有著密切關系,看云可以辨別,推測天氣的好壞,這篇說明文是怎樣把有關云和天氣的氣象知識告訴我們的?

  二、整體感知

  云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的,如文中所說的?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哪些語句分別說明“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試著填空找出中心句,最基本的看云識天氣的經(jīng)驗是:

  “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么作用? 領會說明性語言的準確性,用了常常,往往,表示不是絕對化的,是表示一般情況下的如此。

  三、課文研討

  1、詳細研究各種云同天氣的關系。

  列表:

  云的種類形狀位置天氣情況

  2、討論如何根據(jù)云的光彩,推測天氣的情況。

  諺語:

  “云交云,雨淋淋”

  “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臨”

  “天上灰布懸,雨絲定綿綿”

  “烏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

  “西北天,明朝大太陽”

  “太陽現(xiàn)一現(xiàn),三天不見面”

  “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

  “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

  “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云吃霧下,霧吃云晴”

  試著用科學現(xiàn)象解釋你所知道的一兩句諺語。

  四、討論最后一段作用

  1、觀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2、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guī)律呢?

  3、最后告訴我們局限性作用?

  五、總結課文,延伸探討

  今天需要看云識天氣嗎?

  六、布置作業(yè)

  1、說出收集的有關氣象諺語試辨識天氣。

  2、完成練習二。

  3、課文作業(yè)本。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8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云與天氣的關系(篩選信息)。

  2、積累一些與天氣相關的諺語、詩詞。

  3、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如打比方、分類別等。

  4、品味文章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2、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了解云與天氣的關系,完成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預示的天氣情況的表格。

  2、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3、掌握本文說明方法及其好處

  教學難點:

  1、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云識天氣的內(nèi)容和結構層次。

  教學方法:

  快速閱讀法、觀察與聯(lián)想、圖表概括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課前先來猜一個字謎,看誰反應最快。“運動會——猜一個字”。

  生:云!

  師:真聰明!現(xiàn)在天氣轉冷了,我每天在做你們的天氣預報員,那么,除了天氣預報,古時候的人們還根據(jù)什么識別天氣變化呢?是的,還可以通過空中飄浮的云彩,那么到底云和天氣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文《看云識天氣》,來解答我剛剛所提出的疑問。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完成下面兩個任務:

  (1)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生: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2)用雙橫線劃出各種云的名稱,單橫線劃出云的特點,用波浪線劃出它和天氣的關系。

  2、正音正字

  3、有關云和天氣的關系,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明確:兩方面——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

  三、課堂游戲[你猜我是誰]

  找出各種云和云上的光彩,然后以一種云或光彩的身分作自我介紹。要求:

  ①充分利用文中描寫云彩的句子;

  ②讓別人明白你將會帶來怎樣的天氣。

  ③對照課文,學生各人自說自講,或在書上作記號,或寫在本子上。

  ④先各自預演,后課堂交流。

  示例:

  “嘿!大家好,我常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別看我身子很單薄,可我最輕盈,站得也,陽光可以透過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歡迎,因為我會給大家?guī)砬缋实奶鞖狻4蠹抑牢沂钦l嗎?”

  ——卷云

  四、理想課文的行文思路。

  1、圖片賞析

  2、完成全文的結構條理圖

  3、簡表歸類

  五、課文研討

  思考:

  (1)文中第2段看云識天氣的經(jīng)驗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態(tài)和天氣關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說明了什么?后面的三個語段與它有什么關系?

  明確:這兩個詞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這樣,排除了特殊情況,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綱”。

  (2)切合文題、揭示云和天氣關系的語詞是哪一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明確:記敘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說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說明事物,叫做比喻說明法,一般簡稱為打比方。

  這句中心句運用的說明手法就是打比方。課文中打比方的運用,使得行文生動活潑,饒有趣味。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分析其作用。

  明確:第1段用一連串的比喻把云的萬千姿態(tài)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充分激發(fā)了讀者的想像。仿照示例造句,從形狀入手。(書P81)

  (3)文章把云分為八類,把光彩分為四種來描述,這種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明確:說明方法:分類別——根據(jù)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成因、功用等方面的異同,將事物分成若干類,逐類說明。

  好處(作用):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使讀者更具體、更詳盡、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六、拓展延伸

  有關天氣的諺語

  ⑴魚鱗天,不雨也風顛。

  ⑵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臨。

  ⑶云交云,雨淋淋。

  ⑷亂云天頂變,風雨定不少。

  ⑸滿天飛亂云,雨水下不停。

  ⑹天起掃帚云,三天雨淋淋。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峰巒、預兆、輕盈、均勻、崩塌、彌漫、征兆、一霎間、千姿萬態(tài)、變化無常”等詞語。

  ⑵反復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2、潛力目標:

  ⑴復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⑵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個性是打比方和分類別。

  ⑶練習快速閱讀,概括課文資料要點。

  3、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快速閱讀,概括課文資料要點。分析本文寫作層次清晰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云識天氣的資料和結構層次。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文雖是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描摹細致、用語準確,反復誦讀中體會生動說明的好處。

  2、觀察與聯(lián)想:本文語言生動,表述形式多種多樣,作者超多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透過細致的描繪勾畫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云。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實踐中觀察和總結,激發(fā)豐富的聯(lián)想,鼓勵說出更有創(chuàng)意的理解。

  3、圖表概括法:課文主體部分重點介紹怎樣看云識天氣,這部分涉及的云層、光彩種類繁多,變化復雜,可引導學生透過列圖表,使之結構層次清楚,資料明確。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示范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概括課文資料要點,分析、理解選取說明角度安排說明順序的寫法,體會準確、生動的語言。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陰晴風雨的變幻真的是無常難測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又是靠什么識別天氣變化的呢?(學生回答:看云),的確,云就像天氣的“招牌”,“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這些諺語,就是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看云識天氣的經(jīng)驗總結。這天,我們一齊學習一篇科普文《看云識天氣》,它將告訴我們?nèi)绾谓庾x這大自然的文字,天氣的“招牌”──飄浮的云彩。(板書文題)

  設計二:

  唐代詩人劉禹錫《竹枝詞》詩中有這樣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因其用諧聲雙關表情達意而顯新穎、可喜。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根據(jù)什么識別天氣變化呢?是的,還能夠透過空中飄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樣透過云彩預知天氣呢?這天,我們一齊學習一篇科普文《看云識天氣》從中學習解讀天氣變化的知識。(板書文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標注各自然段的序號,劃出疑難字詞,并結合注釋和字詞典疏解。

  投影顯示:

  1、注音:

  峰巒(luán)一霎(shà)間點綴(zhuì)綾紗(líng)彌漫(mí)月暈(yùn)崩塌(bēngtā)暈(yūn)頭轉向

  2、釋義:

  峰巒:山峰和山巒。巒,小而尖的山,或連綿的山。

  一霎間: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預兆:事情顯露出來的跡象。

  輕盈: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動作、體態(tài)一樣輕巧優(yōu)美。

  彌漫:(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征兆:即將出現(xiàn)的跡象。

  崩塌:崩裂而倒塌。

  2、學生自由誦讀,梳理課文主要資料:

  思考:

  ⑴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切合文題揭示云和天氣關系的語詞是什么?它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⑵有關云和天氣的關系,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說明的,找出標出說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⑶文中第2段看云識天氣的`經(jīng)驗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態(tài)和天氣關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詞,說明了什么?后面的三個語段與它有什么關系?

  ⑷相形課文主體部分對云和天氣關系的具體細致的介紹,第1段的概述在語言運用上的顯著特點是形象生動的比喻的運用,試具體分析其作用。

  ⑸以簡表的形式歸結課文的行文思路。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⑴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招牌”運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喻指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準確而形象地說明看云和識天氣的關系。

  ⑵第6段的中心句“我們還能夠根據(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狀況”標示說明角度的變化。文章從云的形態(tài)、云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云和天氣的關系。

  ⑶這兩個詞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證明一般情形是這樣,排除了特殊狀況,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綱”。第3段對應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第4、5段對應第2段中的“厚密”“陰雨風雪”,云層分為“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

  ⑷第1段用一連串的比喻把云的萬千姿態(tài)描繪得十分生動形象,充分激發(fā)了讀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說明云的“姿態(tài)萬千”:有的“像羽毛”,說明它輕飄,有的“像魚鱗”,說明它排列整齊;有的“像羊群”,狀其形態(tài),有的“像一張大棉絮”,狀其質(zhì)感;“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狀其勢。這一系列恰當?shù)谋扔鳎r明而具體,形象而生動,給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詞比喻貼切,耐人尋味。總之,比喻的運用不僅僅使要說明的事物更加生動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發(fā)人們閱讀的興趣。

  3、品讀全文,體會課文層次清晰的特點。

  三、具體研討第3~6段

  1、學生精讀,揣摩語言的生動形象。

  2、投影顯示薄云圖片,請學生結合課文的細致描繪,仔細觀察云的形態(tài)變化,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說出更有創(chuàng)意的理解。

  思考:

  ⑴語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透過分類別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的,請以簡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態(tài)變化、特征以及預示的天氣變化等情形比較。

  ⑵第3段采用了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說明順序,那么現(xiàn)象是什么?本質(zhì)又是什么?

  ⑶第3段文字的語言,既有平實說明,又有生動說明,各舉出一個例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⑴分類說明法是把事物按照必須的標準分成若干類別,一類一類加以說明的方法。這種分類說明不僅僅能夠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說得更明白,而且會使說明的條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為四種,一一介紹,有條不紊。它們既有自己的特點又有共同點。列表如下:

  多媒體顯示:

  晴天云簡表:

  云名云的形態(tài)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卷云像羽毛響綾紗,絲絲綠綠的漂浮著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積云像水面上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無雨雪積云像棉花團,上午出現(xiàn),傍晚消散2000米左右較薄陽光溫和高積云像草原上的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2000米左右較薄天晴。

  ⑵說明云的形態(tài)是現(xiàn)象,說明云和天氣變化的關系是本質(zhì)。

  ⑶平實說明:卷云和卷積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生動說明:高積云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很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3、記敘文中,比喻是一種修辭方法;說明文中,運用比喻來說明事物,叫做比喻說明法,一般簡稱為打比方。課文中打比方的運用,使得行文生動活潑,饒搞笑味。請仿照示例造句,從形狀入手,展開充分的想像和聯(lián)想,既思考靜態(tài),又兼顧動態(tài),以求動靜結合之妙。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⑴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

  ⑵遠處的霓虹燈亮了,……

  學生回答,教師示例:

  ⑴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像駝峰,像閘門,像臥佛、像長蛇,……

  ⑵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綢,像長虹,……

  4、第4、5、6段的寫作思路與第3段相同,請學生仿照對第3段的分析以圖表的形式標示這三段的資料要點。

  學生合作完成,教師示例:

  多媒體顯示:

  雨雪冰雹云層變化簡表

  云名變化過程形狀位置天氣征兆卷層云卷云聚集,向前推進像白綢幕蒙住天空高晴轉陰高層云卷云越變越厚像毛玻璃遮著太陽低將下雨雪雨層云高層云變得更厚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更低雨雪連綿積雨云積云迅速構成高大云山烏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簡表

  光名產(chǎn)生和分布狀況色彩天氣征兆暈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里紅外紫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華產(chǎn)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里紫外紅華環(huán)由小變大,轉晴;由大變小,轉陰晴虹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彩色圓弧東虹轟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陽照者對面的云彩云層變紅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5、積累文中的有關諺語,了解識別天氣變化的常識。

  文中出現(xiàn)的諺語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東虹轟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教師適當補充,并做些解釋,如:

  ⑴“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

  ⑵“云往東,車馬通;云往南,水漲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曬麥”

  ⑶“天上鯉魚斑,明天曬谷不用翻”

  ⑷“早上烏云蓋,無雨也風來”

  ⑸“清早寶塔云,下午雨傾盆”

  ⑹“久晴大霧陰,久陰大霧晴”

  ⑺“黃云上下翻,將要下冰蛋”

  四、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1、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又十分準確。在括號內(nèi)選取恰當?shù)脑~語填空。體會其表達效果。

  ⑴經(jīng)驗告訴我們……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必須有時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⑵出現(xiàn)了高層云,(必須有時往往)在幾個鐘頭內(nèi)便要下雨或下雪。

  ⑶烏云彌漫著天空,頃刻間,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立刻就會嘩啦嘩啦地下起暴雨來,(必須有時常常)竟會帶來冰雹或者龍卷風。

  ⑷天氣變化異常復雜,看云識天氣有(相當必須十分)的限度。

  ⑸我們還能夠根據(jù)云上的光彩,(決定推斷推測)天氣的狀況。

  2、下面一段話的句序被打亂了,將理順后的句序寫在后面的方格內(nèi)。

  ⑴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

  ⑵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

  ⑶太陽照到天空,使云層變成紅色,這種云彩叫做霞。

  ⑷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⑸還有一種云彩常出此刻清晨或傍晚。

  ⑹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有大雨。

  ⑺朝霞在西,證明陰雨天氣在向我們進襲;晚霞在東,表示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正確句序:

  3、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說明方法或修辭手法:

  ⑴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xiàn)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

  ⑵最后,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

  ⑶華環(huán)由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

  ⑷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

  ⑸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層,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云……還有一種像棉花似的白云,叫積云……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云。

  4、如果將下面一段描述天氣的語言改成天氣預報的語言形式,請用恰當?shù)恼Z言表述。

  清晨,天上飄著片片白云,中午,天空漸漸聚集起了層層陰云,到了下午,便下起了細雨。輕風拂面,使人略感涼意。

  〖參考答案〗

  1、⑴常常⑵往往⑶有時⑷必須⑸推測。(這些詞語或修飾或限制,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2、⑵⑴⑹⑸⑶⑺⑷

  3、⑴下定義⑵擬人⑶分類別⑷引用⑸擬人分類別作詮釋

  4、天氣:晴轉多云,午后有小雨,風力1~2級。

  五、課堂小結

  本文是一篇介紹云和天氣關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運用了分類說明、比喻說明等方法,使得資料準確生動、層次明晰。看云識天氣,這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積累的經(jīng)驗,正如課文所言它畢竟有必須限度,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對天氣的準確預報,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昔日神話中的雷電神、風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主角,因為科技改寫著大自然的歷史。

  六、布置作業(yè)

  1、閱讀文段,完成習題:

  投影顯示:

  ①碧藍的天空,鋪過來一層蠶絲般的云幕,不一會兒,太陽周圍現(xiàn)出一道彩色光環(huán)。它宛若彩虹,但沒有彩虹鮮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內(nèi)紫外紅,而光環(huán)剛好相反,是外紫內(nèi)紅,這就是“暈”,俗稱“風圈”。

  ②人們對“暈”的興趣,不單因為它有斑斕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據(jù)我國新疆阿勒泰地區(qū)統(tǒng)計,在1980年中就曾出現(xiàn)1052次“暈”,“暈”后兩天內(nèi)出現(xiàn)風、雨等顯著天氣變化的占80%。

  ③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暈”都是風雨之兆。氣象工作者經(jīng)過長期觀察發(fā)現(xiàn):當“暈”的持續(xù)時間在1小時以內(nèi)(俗稱:“短暈”)時,未來的12小時~36小時內(nèi)會出現(xiàn)風或雨;當“暈”的持續(xù)時間在5小時以上(俗稱“長暈”)時,則不會有風雨天氣出現(xiàn)。

  ④美麗的暈環(huán)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我們了解并利用它來觀測風云,能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⑴第①段從哪兩個方面說明暈和彩虹的不同?(各不超過5個字)

  ⑵人們對“暈”的興趣主要因為,文中與它相呼應。

  ⑶本文段依次運用的說明方法是和。

  ⑷從語言風格看,本文主要是說明。

  〖參考答案〗

  ⑴鮮亮的程度;色彩的排列。

  ⑵它是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美麗的暈環(huán)是大自然的天氣預告圖

  ⑶作比較舉例子分類別列數(shù)字

  ⑷平實

  2、本文成功地運用了比喻的說明方法,不但使人們對各種云的認識豁然清楚,而且顯得生動形象,饒搞笑味,為我們的習作帶給了借鑒的實例。說明文運用比喻有別于敘事寫景文中的比喻,簡言之,是為了“使人有所知”,而不是“使人有所感”。宇宙無邊無垠,奧秘無窮,包羅著數(shù)以億計的天體。探索空間奧秘是青年人未來的使命。請同學們運用比喻的方法,以通俗明白的語言,以“天空不空”為題寫一篇小短文,說明宇宙中有些什么。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你還懂得其他的看云識天氣的知識嗎?和同學一齊查閱有關資料,搜集更多的看云識天氣的諺語。

  2、你對什么天氣現(xiàn)象比較感興趣?能用生動的語言說明一下嗎?

  參考題目:《流星雨》《月亮圓缺與潮汐的關系》《日蝕》《極光》等。

  3、文章在說明“云的形態(tài)之多”的時候,用了八個比喻,模仿其語言形式,寫一段話。

  4、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去實地驗證一下,并寫一二篇觀察日記。

  5、開放探究: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海底大體是平坦的,平均深度是四千米。也有峽谷和深淵,最深的地方達一萬一千米。山脈也不少,在大西洋有大西洋山脈,在印度洋有中央印度洋山脈,在北極有羅蒙諾索夫山脈。不僅僅有一般的山脈,在太平洋還有海底火山。海底的動物已經(jīng)明白的大約有三萬種。它們的游動十分搞笑。海參爬行靠肌肉的收縮,每小時只能前進四米。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一樣,在攻擊其他動物時,每小時能游幾十公里,比普通的火車還快。烏賊和章魚能把水從身體的漏斗管中迅速地噴出來,還能用水的反動力游泳。還有一些貝類更妙了,它們附著在船底,做免費的長途旅行。海底的“森林”和“草地”十分絢爛多彩,有褐色的,有淡紫色的,還有紅色的。這些海底植物,最小的憑肉眼不能看見。有些大海藻卻長達兩三百米,是地球最長的生物。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煤和石油,還有地球上很少的稀有金屬。產(chǎn)量最大的當然要數(shù)鹽了,每一立方公里的海水里內(nèi)含三千萬噸食鹽。海洋真是地球上礦藏最豐富的大倉庫。

  ⑴文段說明了知識,包含個方面資料,具體為。

  ⑵文中畫線句子中的“森林”和“草地”指,其中引號的作用是。

  ⑶文章運用的說明方法有,試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⑴海底四海底地形、海底動物、海底植物、海底礦藏

  ⑵海底的植物群落表特殊含義

  ⑶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

  列數(shù)字如“一萬一千米”等;

  打比方如“有一種魚身體像梭子”;

  作比較如“比普通的火車還快”;

  舉例子如“產(chǎn)量最大的當然要數(shù)鹽了”。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潛力目標: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資料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把握課文主要資料,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①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搞笑的天氣現(xiàn)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xiàn)象觀察得十分細致。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向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guī)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guī)律,自有它的征兆。此刻,我們來看一組圖片,你能說出它們與天氣有怎樣的關系嗎這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云識天氣》出示學習目標。

  ②檢查預習生字狀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思考:

  a、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b、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狀況,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得好。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①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②對于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三、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①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先說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第1段概述,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一句總說,然后描繪了萬千姿態(tài)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全文。在文章內(nèi)部,作者也是按照必須的思路來介紹的。例第3段,把“薄云”又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并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系。

  ②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云的描摹也細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a、學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重于比喻的修辭方法)

  對于修辭方法,學生了解即可,關鍵體會運用比喻等修辭方法的好處(學生朗讀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b、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并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

  ◆月光照在地上,像……

  四、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五、課堂小結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十分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xiàn)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能夠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六、布置作業(yè)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xiàn)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11

  第一課時

  一、出示目標

  1、反復朗讀,感悟課文內(nèi)容,掌握字詞。

  2、了解課文結構,弄清文章層次。

  二、自主學習

  板塊一 (一)自讀課文,文體感知

  1、劃記生字新詞,掌握字音詞義:

  (1)注音:

  峰巒 luán 點綴 zhuì 綾紗 líng 彌漫 mí 月暈 yùn

  崩塌 bēng tā 一剎那 chà 一霎間 shà 預兆 zhào 輕盈 yíng

  勻稱 yún chèn

  (2)釋義:

  姿態(tài)萬千:___形容姿態(tài)多種多樣

  預兆:____事前顯露出來的跡象

  點綴:__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美好

  彌漫:___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2、說說你讀了本文后的感受或收獲。(可與達標冊上《后母的三巴掌》作比較說明)

  《后母的三巴掌》:記敘文,感人,受到教育

  本文:說明文,學到知識

  3、課文的體裁是什么? 事理說明文

  板塊二 (二)聽錄音,內(nèi)容感知

  4、本文說明的內(nèi)容是什么?

  云和天氣的關系(看云識天氣)

  5、這篇文章的語言是平實的還是生動的?說說你的理解。

  生動,使用了大量的比喻等

  板塊三 (三)學生自由朗讀,結構感知

  6、找出總寫云與天氣關系的句子。

  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7、對于云與天氣的關系,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加以說明的?找出表明說明角度變化的語句。

  從兩個方面來說的:

  不同形態(tài)的云和天氣的關系(句子:“經(jīng)驗告訴我們: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氣的關系(角度變化的句子:“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推測天氣的情況”)

  8、課文采用什么樣的結構?如果要你劃分段落,你會怎么劃?說說這樣劃分的理由。

  總(第1段)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

  分(第2~6段)怎樣看云識天氣。 1層:(2~5段)云的形態(tài)和天氣的關系

  2層:(第6段)光彩現(xiàn)象和天氣的關系。

  總(第7段)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第二課時

  一、了解目標

  3、復習鞏固比喻的修辭手法,積累文中比喻,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二、自主學習

  板塊四 (四)分析第1節(jié)

  找出能揭示云與天氣關系的句子(課文的中心句),并分析它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打比方

  2、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

  總: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分:有的……有的……有時……有時……剛才……一霎間

  總: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3、能不能將省略號前后的句子調(diào)換順序?為什么?

  不能。因為調(diào)整后就不能與前面的“姿態(tài)萬千”和“變化無常”彼此對應了。

  4、說說這一段在語言運用上的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 如: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

  運用對比 如: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

  用詞準確 如:點綴得很美麗……籠罩得很陰森

  5、有些事物很難描摹,打個比方,就容易講清楚,而且顯得生動活潑,很有趣味。請仿照課文第一段中的例句寫幾句話。

  (1)以“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開頭仿寫:

  夜暮四合,周圍的群山,形態(tài)各異,寧靜無比。它們有的像瘦弱的駱駝,被背上的重物壓得挪不開步;有的像臥佛,神態(tài)安詳?shù)拇蛑铮挥械南窬廾В诹髟频挠骋r下慢慢潛行;還有的像一堵閘門,像天上倒掛的垂幔,像高高的谷堆……

  (2)以“遠處的霓虹燈亮了,……”開頭仿寫:

  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綢,像長虹,……

  板塊五 (五)分析第二節(jié)

  6、第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它關聯(lián)到以下第幾節(jié)?與這幾節(jié)構成什么關系?

  承上啟下,關聯(lián)到第3、4、5節(jié),與它們構成總-分關系

  7、看云識天氣的最基本經(jīng)驗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經(jīng)驗告訴我們: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三、當堂訓練

  閱讀第一段,回答下面問題:

  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1、寫出本段的中心句。

  天上的云,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

  2、找出第一段說明云與天氣的關系的句子。

  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3、“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這句話運用了 打比方 的說明方法,說明了 云和天氣的密切關系 。“招牌”原意指 掛在商店門前寫明商店名稱或經(jīng)售的貨物的牌子,作為商店的標志。 , 文中的意思是 云是天氣變化的標志 。

  4、文段中的“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兩個詞語,分別寫出了云的 形態(tài) 、 特征 。

  5、本段文字的結構方式是 總——分——總 。并用“‖”標出層次。

  6、為了說明云的形態(tài)之多,一連用了多個比喻,這些比喻有什么作用?

  準確具體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云的各種形態(tài)。

  7、文中省略號的作用是:

  表明不可枚舉,列舉未完

  第三課時

  一、了解目標

  4、練習快速閱讀,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歸納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5、了解不同種類的.云與天氣變化間的關系,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

  二、自主學習

  板塊六 (六)分析第三節(jié)

  1、這一節(jié)主要承接第2段的哪句話來說的?具體說到了哪幾種形態(tài)的云?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承2段中的“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來說的

  說到了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

  共同特征:高而薄,預示天氣晴朗

  2、請設計一種表格,列出該段中出現(xiàn)的幾種云的名稱、特征、以及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云名云的形態(tài)變化高度厚度天氣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綾紗,絲絲縷縷地漂浮著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積云

  像水面的鱗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

  很薄

  無雨雪

  積云

  像棉花團,上午出現(xiàn),傍晚消散

  20xx米左右

  較薄

  陽光溫和

  高積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狀,排列整齊20xx米左右

  較薄

  天晴

  這一段采用什么結構形式?用的是什么說明順序?說明方法有哪些?

  先分后總,邏輯順序,作詮釋、打比方、分類別、列數(shù)字

  板塊七 (七)分析第4、5節(jié)

  4、這兩節(jié)主要承接第2段的哪句話來說的?具體說到了哪幾種形態(tài)的云?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承2段中的“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來說的

  說到了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和積雨云

  共同特征:低而厚密,預示陰雨風雪

  5、請設計一種表格,列出該段中出現(xiàn)的幾種云的名稱、特征、以及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云名云的形態(tài)變化位置天氣征兆

  卷層云卷云聚集,向前推進

  像白綢幕蒙住天空高

  晴轉陰

  高層云卷云越變越厚

  像毛玻璃遮著太陽低將下雨雪

  雨層云高層云變得更厚

  暗灰色云塊密布天空更低雨雪連綿

  積雨云積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烏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

  三、當堂訓練

  一、看云識天氣最基本的經(jīng)驗是什么,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經(jīng)驗告訴我們: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二、《看云識天氣》一文提到了卷云、卷積云、積雨云、高積云、積云、高層云、卷層云、雨層云等八種云。請寫出晴朗天氣和陰雨雪天氣遇到的分別是哪幾種云?各有什么特點?

  1.晴朗的天(1)種類:卷云 卷積云 積云 高積云

  (2)特點:輕 高 薄

  2.陰雨雪天(1)種類:卷層云 高層云 雨層云 積雨云

  (2)特點:密 低 厚

  三、閱讀第三段,完成下面問題:

  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這種云很薄,陽光可以透過云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光與影依然很清晰。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鱗波,這就成了卷積云。卷云和卷積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云,叫積云。它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映著溫和的陽光,云塊四周散發(fā)出金黃的光輝。積云都在上午出現(xiàn),午后最多,傍晚漸漸消散。在晴天,我們還會偶見一種高積云。高積云是成群的扁球狀的云塊,排列很勻稱,云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都是很美麗的。

  1、概括這段文字的內(nèi)容。

  說明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的位置、形態(tài)及和天氣變化的關系。

  2、這段文字采用了從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邏輯順序,說明的現(xiàn)象是 云的形態(tài) ,說明的本質(zhì)是 云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

  3、這段文字的語言,既有平實的說明,又有生動的說明,請各舉一例。

  平實:這種云很薄,陽光可以透過云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光與影依然很清晰。

  生動:卷云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

  4、說明加點的詞的表達作用。

  卷云和卷積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云,叫積云。它們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映著燦爛的陽光,云塊四周散發(fā)出金黃的光輝。

  “一般”和“常”都是起限制作用,表明在通常情況下是這樣,但也不排除例外的情況,這體現(xiàn)了語言的準確性。

  第四課時

  一、了解目標

  6、學會用自己的話形象生動地介紹某一種云。

  7、反復朗讀課文,識記一些關于天氣方面的諺語,增加生活常識。

  二、自主學習

  板塊八 (八)分析第六節(jié)

  這一節(jié)還是承接第2段來說的嗎?說的還是云的形態(tài)與天氣變化的關系嗎?

  不是,而是說云上的光彩現(xiàn)象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2、請設計一種表格,列出該段中出現(xiàn)的幾種云的光彩現(xiàn)象的種類、特征、以及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光名產(chǎn)生和分布情況色彩天氣征兆

  暈產(chǎn)生在卷層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圍

  里紅外紫

  日暈三更雨,

  月暈午時風

  華產(chǎn)生在高積云邊緣部分

  里紫外紅

  華環(huán)由小變大,轉晴;

  由大變小,轉陰雨

  虹雨過天晴,在太陽對面的云幕上

  彩色圓弧

  東虹轟隆西虹雨

  霞早、晚,太陽照著對面的云彩

  云層變紅

  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

  板塊九 (九)分析第7節(jié)

  3、第7段的四句話分為三層,請概括它們的意思。

  看云識天氣的目的意義;

  看云識天氣的方法;

  看云識天氣的注意事項。

  板塊十 (十)拓展延伸

  4、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天氣的諺語,請在課外搜集一些,和同學交流,并作分類積累

  瓦塊云,熱死人;梯梯云,干破盆。 天上勾勾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起了魚鱗斑,明日曬谷不用翻。 日落云里走,雨落半夜后。

  天上起了泡泡云,不過三天雨淋淋。 有雨山戴帽,無雨山穿衣。

  三、當堂訓練

  一、下列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1、當那連綿的雨雪將要來臨的時候,卷云在聚集著,天空漸漸出現(xiàn)一層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綢幕。這種云叫卷層云。( 作詮釋、打比方 )

  2、云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這種云叫雨層云。( 作詮釋 )

  3、積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爭奇,聳入天頂,就變成了積雨云。( 作詮釋、打比方 )

  4、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xiàn)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做暈。( 作詮釋 )

  5、另有一種比暈小的彩色光環(huán),叫做“華”。顏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紅,跟暈剛好相反。( 作詮釋、作比較 )

  二、閱讀第六段,回答下面問題: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云上的光彩,(①)天氣的情況。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xiàn)了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②)的,外層是(③)的。這種光圈叫做暈。日暈和月暈常出現(xiàn)在卷層云上,當卷層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層云和雨層云時,是大風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說法。說明出現(xiàn)卷層云,并且伴有暈,天氣就會變壞。另有一種比暈小的彩色光環(huán),叫做華。顏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紅,跟暈剛好相反。日華和月華大多出現(xiàn)在高積云的邊緣。華環(huán)由小變大,天氣將趨向晴好。華環(huán)由大變小,天氣可能轉為陰雨。夏天,雨過天晴,太陽對面的云幕上,常會掛上一條彩色的圓弧,這就是虹。人們常說:"東虹轟隆西虹雨。"意思是說,虹在東方,就有雷無雨;虹在西方,將會有大雨。還有一種云彩常出現(xiàn)在清晨或傍晚。太陽照到天空,使云層變成紅色,這種云彩叫做霞。出現(xiàn)朝霞,表明(④);出現(xiàn)晚霞,表示(⑤)。所以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的諺語。

  1、文段中①處應填的詞語是( C ) A、斷定 B、推定 C、推測 D、猜想

  2、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

  中心句是文段的第一句。

  本段說明了云的光彩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3、文段的第一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句中的“還”一詞怎樣理解?

  作用:過渡,總領下文。

  “還”點明此段和上段一樣,也是講云的變化與天氣的關系。

  4、文段②處應填的顏色是 紅色 ,③處應填的顏色是 紫色 。

  5、結合文中知識解釋一下,為什么出現(xiàn)日暈或月暈就意味著有風雨?

  因為暈常常出現(xiàn)在卷層云上,而卷層云向前推移就容易形成高層云雨層云,這些云往往會帶來風雨天氣。

  6、文段④處填天氣狀況是 陰雨天氣就要到來 ,⑤處填天氣狀況是 最近幾天里天氣晴朗。

  7、本段中引用的諺語較多,也構成了寫作上的鮮明特色,試分析其作用。

  ①使文章鮮明生動;②讀起來朗朗上口并便于記憶;③使說明更簡潔、準確。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1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意義

  《看云識天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主要反映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nèi)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云的形態(tài)和云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了云和天氣的關系。文章層次清楚,有綱有目,抓住了云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而且語言生動形象。

  2.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要點,了解云與天氣變化的關系;

  (2)通過品讀課文中優(yōu)美句段,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3)通過拓展延伸、作業(yè)布置,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快速閱讀,概括要點,品味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針對本班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的內(nèi)容和結構層次。

  4.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針對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課教學流程制作了精致的課件,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點撥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情境教學法。

  如談話導入課文,使學生在較為輕松的談話過程中進入本課的學習,消除了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談話、交流,形成了教師、學生與文本三方的和諧對話,而且能使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自然銜接,教學流程自然流暢。

  在學生思維出現(xiàn)困難時,我適時使用點撥法,讓學生茅塞頓開,形成師生的和諧對話。如學生自我介紹云與天氣的關系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適時點撥,學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種云的特點,介紹云與天氣的關系。

  在小組合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云,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自己呢?請學生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云,這樣入情入境,學生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課文內(nèi)容。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五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學生在小學時就背誦過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這一導語以學生熟悉的詩句導入,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創(chuàng)設一種詩的意境引入這篇科普小品文的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huán)節(jié)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的閱讀要求是“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這也是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首先請學生速讀課文,并思考“云和天氣有怎樣的關系?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說明的?”我要求學生圈畫出相關句子,理清文章脈絡,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云的形態(tài),云的光彩。

  在這一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具體思考云的形態(tài)和云的光彩與天氣變化的關系,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云的不同形態(tài)的名稱,及不同光彩的名稱。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學生邊讀

  邊思考的過程中理清了課文思路,鍛煉了學生的速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決了教學重點。同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往往”“常常”這兩個詞語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本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環(huán)節(jié)3:小組合作研讀賞析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這樣四個步驟來完成教學:

  首先我請學生細讀課文,用不同的標志標示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點和它們帶來的天氣情況。這樣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理解文本,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也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進一步落實。

  接著,為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對這一問題的檢查,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方式介紹一種云或其光彩,要介紹清楚會帶來怎樣的天氣,并盡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預演,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最后小組內(nèi)推薦一名同學進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云與天氣的關系,使學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對課文的學習中。我要求學生并盡量使用課文原句,這樣能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既考察了學生對課文重點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行預演環(huán)節(jié),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小組交流打好了基礎,避免了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全班交流的過程是一個使所有學生都受益的過程,配以課件中相應的云的形態(tài)和光彩的圖片,學生對云與天氣變化的關系印象深刻。步驟一、二的設計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小組討論中,加深了對云和天氣關系的理解和體驗,并有所感悟和思考,進一步解決了教學重點。

  學生在充分了解了云與天氣的關系之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介紹了這么多的云,但讀來卻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這時學生根據(jù)板書的要點,明確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會使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最后一個步驟是品析優(yōu)美語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我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喜歡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點撥,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字詞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體會不同的修辭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進一步鞏固了教學重點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4: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結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搜集有關天氣的諺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提問到: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學生立刻能結合自己預習課文時所搜集的天氣諺語來回答,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諺語的含義,增加了生活常識,也拓展了知識面和閱讀范圍。作業(yè)的布置是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附:板書設計

  看云識天氣

  云是天氣的“招牌”

  薄云:卷云卷積云積云高積云層次分明

  形態(tài)晴朗天氣

  厚云:卷層云高層云雨層云積雨云條理清晰

  光彩:暈華虹霞陰雨天氣

  意義、局限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教材的認識和想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正。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 篇13

  《看云識天氣》是一篇介紹云彩知識的科技小品。課文以云的變化為線索,以怎樣看云識天氣為重點說明了云和天氣的關系、云的變化與天氣變化的關系,告訴人們可以看云識天氣。

  本案例是借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運用部分中央遠程教育資源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文章思路,能說出云和天氣的關系,能識別云,預測天氣的陰晴雨雪,同時激發(fā)學生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因此我事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分小組討論填表,準確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征和它們分別表示的天氣情況。然后在課堂上通過小組之間的競賽,使學生在協(xié)作學習中對整篇課文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一、收獲與亮點:

  首先,本案例力圖體現(xiàn)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做)貫穿課堂始終。從情境導入、出示學習目標,創(chuàng)設問題以引導學生自習、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到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總結延伸,都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重要思想,激發(fā)和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始終處于興奮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的任務只是觀察和思考、發(fā)現(xiàn)和指導、激勵和監(jiān)考,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自我堅持、發(fā)現(xiàn)、改正的過程。

  其次,本案例在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即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的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即運用“互教”、“班教”、“導教”的方法,即以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有代表性和共性的問題教師設法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在相互討論中掌握知識;對于個性的或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仍然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教師通過啟發(fā)、引導,幫助學生回答。

  再次,在練習環(huán)節(jié)里,本案例采用自練、互練、導練等方式,鞏固學習效果。

  總之,本案例體現(xiàn)了老師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教學做得到了和諧統(tǒng)一的教育思想。

  二、不足之處

  1、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多,課堂容量過大。容量大導致個別環(huán)節(jié)沒有充分展開,時間倉促,學生討論不夠,理解不深透。

  2、引用的遠程教育資源——圖片過多,導致情境導入時間過長,時間分配不合理,且設置問題放置太散,不利于學生集體討論也是導致時間不夠的一個原因。

  3、對于學生的發(fā)言,沒有進行適當?shù)募钚栽u價。

  三、改進方法。

  1、科學有效地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突破傳統(tǒng)教育的時空局限,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

  2、結合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開展課堂教學,讓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3、合理安排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時間,從40分鐘里要質(zhì)量。

《看云識天氣》七年級語文教案(精選13篇) 相關內(nèi)容:
  • 七年級語文教案《黃河頌》(通用13篇)

    【教學目的】1、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體會歌詞所表達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愛國感情。【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感受黃河雄壯的氣魄和中華民族偉大堅強的精神。【教學難點】揣測意蘊豐富的語句,理解其深刻含義。...

  • 七年級語文教學的工作小結范文(通用2篇)

    本學期,我擔任七(1)班語文教學工作。這一學期來,我根據(jù)七年級語文教學要求和自己制定的語文工作計劃為指導,認真?zhèn)湔n,精心上課,全面完成了本學期初制定的工作任務。...

  • 七年級語文《春》教案(通用15篇)

    第一課時預習自測醞釀(yùn niàng)宛轉(wǎn)黃暈(yùn)應和(hè)蓑笠(suō lì)抖擻(sòu)籠罩(zhào)朗潤(lǎng)落地(luò)烘托(hōng)課內(nèi)探究一、質(zhì)疑探究:2、(一)盼春:急切、喜悅。...

  • 初中七年級語文的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反復吟詠,熟讀成誦。2、細細品味,重點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課型設計品讀課預習要求了解作者及“曲”的有關常識。教學設想馬致遠的這首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練,流暢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復吟詠、細細品味的佳...

  • 七年級語文《散步》說課稿(通用14篇)

    一、情理結合說教材《散步》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通過四篇不同國度、不同時段人們對親情的理解的學習,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繼而感受到親情之類的情感內(nèi)涵。...

  • 傷仲永七年級語文教案(精選3篇)

    教學目標1、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3、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2、認識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課前準備1、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 七年級語文《昆蟲記》教學設計(精選4篇)

    教學重點通過找尋《昆蟲記》中的“不一樣”,探尋不一樣的昆蟲世界,訪尋不一樣的作家人生軌跡,追尋不一樣的科普作品,激發(fā)讀者閱讀《昆蟲記》的興趣,學習科學家尊重生命、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 七年級語文下冊《陋室銘》教案(精選13篇)

    劉禹錫 教學目標 背誦默寫,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認識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熟讀成頌。 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 七年級語文《散步》典型閱讀題及答案(通用14篇)

    文學閱讀是語文考試的的重要考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摹渡⒉健返湫烷喿x題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散步①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②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

  •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集錦(精選13篇)

    一、學習目標:1、理解這兩首詩所蘊含的哲理,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學習詩歌樸實、真誠的語言,理解詩歌的表現(xiàn)角度。3、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的選擇。...

  • 七年級語文下冊《木蘭詩》教案(通用16篇)

    [教學目標及重點]l、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shù)臄⑹路椒ǎI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 七年級語文上教案(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③揣摩、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二、教學重點難點①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 《黃河頌》七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6篇)

    忘記是哪個名人說的了,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成長=經(jīng)驗+反思。是說一個教師如果不經(jīng)常反思,是永遠沒有進步的。教師在上完每一節(jié)課后,對自己教學中的得失進行反思,這些經(jīng)驗和教訓便可成為今后教學工作逐步完善和改進的依據(jù)。...

  •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合集(精選3篇)

    【教學目標】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整體感知詩文內(nèi)容,把握詩的主旨。2、感悟黃河的英雄氣魄,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教學重點】反復朗讀,培養(yǎng)朗讀能力,把握詩的主旨。...

  • 七年級語文《傷仲永》教學設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熟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2、掌握常用文言詞語,翻譯課文。3、學習本文借事說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2、認識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 教案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精品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av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在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吞精 | 国产v综合v亚洲欧 | 一本之道无人区 | chinese少妇偷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亚洲蜜臀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日本十八禁视频无遮挡尤物 | 成年黄页网站大全免费 | 日韩av不卡一区 | 皇上从小侵犯双性太子NP高H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 | 早起邻居人妻奶罩太松av | 蜜桃在线观看视频 | 三级三级久久三级久久 |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香91 | 国产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在线 | 亚洲欧洲国产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人人天天夜夜爽爽 | 97久久精品人人澡人人爽 |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九草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 亚洲码视频 | 7777精品伊久久久大香线蕉语言 | 精品美女 | 亚洲人成小说网站色在线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 | 免费观着女人高潮视频 |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我不卡 | 久久精品日产第一区二区三区在哪里 | 飘雪影院手机免费观看免费动漫 | 美女久久精品美女久久 | 午夜国产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 欧美综合欧美视频 | 成年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