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皮的小雨》大班教案(精選4篇)
《頑皮的小雨》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發揮想象,理解畫面內容,引導幼兒用“滾、跳、濺、躲”等不同的動詞描述畫面,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
3、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讓幼兒想象創編,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頑皮的小雨滴”。
2、創設大自然情境。(如荷花、河流、田野、大海等景色圖片)
3、兩段音樂;(一段是為朗誦詩歌配樂,一段是小朋友扮小雨滴到大自然中去玩時配樂)幼兒每人一個小雨滴頭飾。
重點難點:
重點: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詞句。
難點: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大膽想像,創編作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到美麗的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空氣吧。(帶幼兒入場)你們聽聽,是什么聲音(下雨的聲音)你們說說,雨是什么樣子的?(透明的、無色的、亮晶晶的……)
師:“小雨滴唱起了歡樂的歌,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老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舞蹈)
師:“小雨滴和小朋友跳完了舞,它們說:‘小朋友們,我們要去旅行了,再見。’小雨滴要去哪兒呢?都做了些什么有趣的事,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感受意境
完整欣賞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提問:小雨滴去了哪兒,干了什么有趣的事?(幼兒發言)
等會兒老師請小朋友再看一遍小雨滴做的有趣的事,小朋友要仔細聽,認真看,老師提問時你們要用好聽的句子和詞語來回答我的問題。
三、理解散文,分段欣賞,理解“滾、跳、濺、躲”等動詞,學說散文中優美的句子。
1、(點擊課件,第一幅畫面)小雨滴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去哪了?學說“跳、落、擠”三個動詞。
2、(點擊課件,第二幅畫面)小雨滴把小妹妹的傘當成了什么,做了什么有趣的事?理解“滾”這個動詞。
3、(點擊課件,第三幅動畫)小雨滴把池塘當成了什么?讓幼兒理解“跳”這個動詞。
4、(點擊課件,第四幅動畫)小雨滴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開過會發生什么事?
5、(點擊課件,第五幅動畫)提問:小雨滴落進沙灘后,到哪去了?
6、(點擊課件,第六幅動畫)小雨滴又唱著歌,不知還要去哪兒呢?
師:小雨滴去了這么多地方,干了這么多有趣的事,你覺得這是一些什么樣的小雨滴?老師把小雨滴這些頑皮的事編成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名字叫《頑皮的小雨滴》。
7、教師示范朗讀散文詩。(配上音樂)
師:“你最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個句子,為什么?”
8、幼兒和老師一起朗讀。
四、續編作品
1、小雨滴還會到哪去呢?又做了哪些調皮的事?請小朋友把小雨滴做的有趣的事說給大家聽。(結合課件示范創編如:小雨滴落在花上,花朵更漂亮了。)
2、如果你是小雨滴,你會落到哪里去?現在請小朋友戴上頭飾,我們都來當小滴,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吧。(放音樂,教師和幼兒一起到布置好的場景中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景,老師示范創編后請幼兒創編)
五、活動結束
師:小雨滴們,讓我們帶上好心情,用最美的姿態,到更遠的地方去旅行吧……
活動反思:
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一切都使孩子們感到新奇。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的是大班散文詩《頑皮的小雨滴》。活動中,主要是讓孩子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讓幼兒想象創編,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為了實現活動目標,這節課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等來進行教學。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采用“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創設情境——大膽創編”的學法,讓幼兒說說、看看、想想,從而讓幼兒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標。
活動一開始,我把幼兒帶入預設的一個大自然的場景中,幼兒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再通過聽雨聲,讓幼兒說說雨是什么樣子的,由幼兒自由交談,在這個環節中,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
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性思維,因此直觀具體的情境感知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知道,散文詩所承載的很多信息,不是靠老師直接告訴幼兒或理性的講解,而是要讓幼兒在情境中去傾聽、感受、體會。因此我創設了一個有音樂、有畫面、有朗誦的動感情境,把幼兒帶入散文的意境中,通過課件中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切換,以開放式、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小雨滴的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從而理解動詞:跳、落、擠、滾、濺、躲等。再通過老師的配樂詩朗誦,激發幼兒朗誦詩歌的愿望,通過提問: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為什么?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為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安排了續編這一環節,在看課件的畫面續編后,我和幼兒一起戴上頭飾,把自己想象成小雨滴,到布置好的大自然的場景中去看看,讓幼兒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并用語言表述出來,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我和孩子們一起扮演小雨滴,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并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的目的。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鑒于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
但是,由于是借班教學,對班上孩子情況不熟悉,對班上孩子已有經驗不了解,所以在剛才的教學活動中也有許多把握不夠的地方,比如,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是很高,幼兒對散文詩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在創編過程中,幼兒對所學動詞的運用還不熟練,我在引導幼兒進行創編時,引導語還不夠精準、到位。如果在詩朗誦環節,加上一些情節會更好。最后這一環節,幼兒的頭飾作用不是很大,如果把頭飾改成小雨滴,請幼兒直接把小雨滴送到相應創設的大自然的圖片中,并用好聽的句子說出來,效果會更好。
《頑皮的小雨》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畫面內容,大膽用語言表達畫面的意境。
2、大膽想像,創編作品,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們的生活關系。
3、能用連貫的語句表達。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5、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2、圖片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1小朋友邊唱歌曲《春雨》邊走進教室;2、小朋友,美麗的春天來到了,我們一快去郊游吧!你們聽聽什么聲音?(播放音樂)呀!滴答、滴答下小雨啦!我們趕快找個地方坐下來躲躲雨吧。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小朋友們見過的雨是什么樣子的呢?雨又是什么顏色的?
總結:
雨是透明的、無色的,它是亮晶晶的,像一粒粒透明的珠子。
幼兒結伴討論——各抒己見(要求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二、播放多媒體課件并根據畫面內容講述。
教師:頑皮的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跳到了樹上,落到了屋頂上,擠進了草叢里。
提問:你聽到頑皮的雨滴娃娃到了哪里?(引導幼兒表達表現跳、落、擠等頑皮的動作)小雨滴還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傘當成了什么?把池塘當成什么?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開過會發生什么事?小雨滴落進沙灘后,到哪里去了?
三、觀察圖片,大膽講述引導幼兒學習用不同的動詞,如:滾、跳、濺、躲等,描述表現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調皮情形。
四、續編作品〈1〉、小雨滴還會到哪去呢?又做了哪些調皮的事?
〈2〉、引導幼兒結合生活中的經驗進行創作。(如:小雨滴落在竹竿上,把媽媽晾的衣服淋濕了:小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更漂亮了。)〈3〉、如果你是小雨滴,你會跳到哪里去?
五、結束活動幼兒進行仿編,編的好的小朋友上來交流。
活____動延伸:
帶領幼兒制作小雨滴,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____活動反思:
本活動充分利用了我們身邊常見的自然現象,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通過“聽”與“想”,讓孩子們在愉快的玩和自我探索中進一步了解“雨”的特性。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散文詩,教師依據散文詩制作的課件更是很好地抓住了散文詩中“聲”、“景”的完美交融。活動選材比較好,通過讓小朋友回憶去體驗,去感受雨滴落到了什么地方,讓小朋友來創編散文詩。還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創編散文詩,發散了小朋友的思維。最后讓小朋友畫畫,小朋友有一種成就感。整個活動安排得比較緊湊,重點較為突出,活動效果較好,目的基本上都達到了。
《頑皮的小雨》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詞語的理解,感受散文詩的優美語句和小雨滴頑皮的形象。
2、發揮想象,大膽猜測,并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
3、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4、愿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圖片,配樂散文詩;小雨滴的音樂磁帶,多媒體制作的課件〈頑皮的小雨滴〉;背景音樂,錄音機。學具: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欣賞歌曲“小雨滴”,引出課題。并出示小雨滴娃娃,問好,
2、談話討論: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朋友,你們喜歡小雨滴嗎?(為什么?)小雨滴會到什么地方去呢?(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各抒己見(要求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基本過程:
(一)觀察圖片,大膽講述:
1、小雨滴到過那么多地方,今天小雨滴娃娃會到哪里呢?出示圖片,觀察是什么地方?樹上,屋頂上,草叢里,小雨滴娃娃特別的淘氣,調皮,你瞧,小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跳到樹上,落到房頂上,擠到草叢里,那你覺得小雨滴娃娃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頑皮”
(二)分段欣賞課件:
提問:這么多頑皮的小雨滴娃娃會到什么地方去玩呢?做了什么調皮的事呢?
1、第一個畫面:完整的看第一部分課件(無聲)頑皮的小雨滴到了妹妹的傘上,小雨滴會怎么下來呢?它會把妹妹的傘當成什么呢?就象我們玩滑梯一樣,骨碌骨碌滾下來。
2、第二個畫面:這么頑皮的小雨滴竟然把妹妹的傘當滑梯,那它還會去什么地方玩呢?完整的看第二部分課件來到了青青的池塘里,小雨滴這么頑皮,它會把池塘當成什么呢?想當運動員去游泳,它還會把池塘當成什么呢?跳水的游泳池,縱身一跳,水面上會留下什么呢?圈圈漣漪(細小的波紋)。
3、第三個畫面:小雨滴真是頑皮,竟然把池塘當成了游泳池,那它還會到什么地方去,做什么頑皮的事呢?完整的看第三部分課件,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開過會發生什么事?小雨滴會怎么樣?蹦的高高的,過路人會怎么樣?濺得路人一身泥。)
4、第四個畫面:小雨滴真是頑皮,還愿意跟人一起做小雨滴還去了哪些地方小雨滴,落進了柔柔的沙灘上,小雨滴落進了沙灘后會怎么樣呢?到哪里去了?象我們做的.捉迷藏游戲?拿沙灘上會留下什么呢?
三、完整的欣賞散文詩《頑皮的小雨滴》
四、續編作品
小雨滴這么頑皮,它還會到哪兒去玩?又做了哪些調皮的事?(結合生活經驗)幼兒作畫:可以把你想的畫到紙上給大家一起分享。
附:散文詩《頑皮的小雨滴》:淅瀝瀝,淅瀝瀝,頑皮的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跳到了樹上、落到了屋頂上、擠進了草叢里。它把妹妹的傘當滑梯,站不穩,骨碌碌滾下來。它把清清的池塘當跳水的游泳池,縱身一跳,在水面留下圈圈漣漪。它喜歡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輪碾過,它馬上蹦得高高的,濺得路人一身泥。它喜歡在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見了,卻傻傻地留下顆顆腳印。
淅瀝瀝,淅瀝瀝,頑皮的小雨滴唱著歌兒又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活動反思:
本活動充分利用了我們身邊常見的自然現象,抓住孩子們的興趣點,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通過“聽”與“想”,讓孩子們在愉快的玩和自我探索中進一步了解“雨”的特性。這是一首非常優美的散文詩,教師依據散文詩制作的課件更是很好地抓住了散文詩中“聲”、“景”的完美交融。活動選材比較好,通過讓小朋友回憶去體驗,去感受雨滴落到了什么地方,讓小朋友來創編散文詩。還讓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創編散文詩,發散了小朋友的思維。最后讓小朋友畫畫,小朋友有一種成就感。整個活動安排得比較緊湊,重點較為突出,活動效果較好,目的基本上都達到了。
《頑皮的小雨》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詞語的理解,感受散文詩的優美語句和小雨滴頑皮的形象。
2、發揮想象,大膽猜測,并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
3、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4、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5、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圖片,配樂散文詩;小雨滴的音樂磁帶,多媒體制作的課件〈頑皮的小雨滴〉;背景音樂,錄音機。學具: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欣賞歌曲"小雨滴",引出課題。并出示小雨滴娃娃,問好,
2、談話討論: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朋友,你們喜歡小雨滴嗎?(為什么?)小雨滴會到什么地方去呢?(結合生活經驗進行講述)各抒己見(要求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基本過程:
(一)觀察圖片,大膽講述:
1、小雨滴到過那么多地方,今天小雨滴娃娃會到哪里呢?出示圖片,觀察是什么地方?樹上,屋頂上,草叢里,小雨滴娃娃特別的淘氣,調皮,你瞧,小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跳到樹上,落到房頂上,擠到草叢里,那你覺得小雨滴娃娃是個什么樣的孩子呢?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頑皮"
(二)分段欣賞課件:
提問:這么多頑皮的小雨滴娃娃會到什么地方去玩呢?做了什么調皮的事呢?
1、第一個畫面:完整的看第一部分課件(無聲)頑皮的小雨滴到了妹妹的傘上,小雨滴會怎么下來呢?它會把妹妹的傘當成什么呢?就象我們玩滑梯一樣,骨碌骨碌滾下來。
2、第二個畫面:這么頑皮的小雨滴竟然把妹妹的傘當滑梯,那它還會去什么地方玩呢?完整的看第二部分課件來到了青青的池塘里,小雨滴這么頑皮,它會把池塘當成什么呢?想當運動員去游泳,它還會把池塘當成什么呢?跳水的游泳池,縱身一跳,水面上會留下什么呢?圈圈漣漪(細小的波紋)。
3、第三個畫面:小雨滴真是頑皮,竟然把池塘當成了游泳池,那它還會到什么地方去,做什么頑皮的事呢?完整的看第三部分課件,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開過會發生什么事?小雨滴會怎么樣?蹦的高高的,過路人會怎么樣?濺得路人一身泥。)
4、第四個畫面:小雨滴真是頑皮,還愿意跟人一起做小雨滴還去了哪些地方小雨滴,落進了柔柔的沙灘上,小雨滴落進了沙灘后會怎么樣呢?到哪里去了?
5、集體表演。
三、完整的欣賞散文詩《頑皮的小雨滴》
四、續編作品小雨滴這么頑皮,它還會到哪兒去玩?又做了哪些調皮的事?(結合生活經驗)幼兒作畫:可以把你想的畫到紙上給大家一起分享。
附:散文詩《頑皮的小雨滴》:淅瀝瀝,淅瀝瀝,頑皮的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一個一個跳到了樹上、落到了屋頂上、擠進了草叢里。它把妹妹的傘當滑梯,站不穩,骨碌碌滾下來。它把清清的池塘當跳水的游泳池,縱身一跳,在水面留下圈圈漣漪。它喜歡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輪碾過,它馬上蹦得高高的,濺得路人一身泥。它喜歡在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見了,卻傻傻地留下顆顆腳印。
淅瀝瀝,淅瀝瀝,頑皮的小雨滴唱著歌兒又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活動反思:
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一切都使孩子們感到新奇。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的是大班散文詩《頑皮的小雨滴》。活動中,主要是讓孩子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讓幼兒想象創編,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
為了實現活動目標,這節課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等來進行教學。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采用“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創設情境——大膽創編”的學法,讓幼兒說說、看看、想想,從而讓幼兒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標。
活動一開始,我把幼兒帶入預設的一個大自然的場景中,幼兒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再通過聽雨聲,讓幼兒說說雨是什么樣子的,由幼兒自由交談,在這個環節中,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
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性思維,因此直觀具體的情境感知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知道,散文詩所承載的很多信息,不是靠老師直接告訴幼兒或理性的講解,而是要讓幼兒在情境中去傾聽、感受、體會。因此我創設了一個有音樂、有畫面、有朗誦的動感情境,把幼兒帶入散文的意境中,通過課件中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切換,以開放式、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小雨滴的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從而理解動詞:跳、落、擠、滾、濺、躲等。再通過老師的配樂詩朗誦,激發幼兒朗誦詩歌的愿望,通過提問: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為什么?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為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安排了續編這一環節,在看課件的畫面續編后,我和幼兒一起戴上頭飾,把自己想象成小雨滴,到布置好的大自然的場景中去看看,讓幼兒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并用語言表述出來,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我和孩子們一起扮演小雨滴,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并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的目的。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鑒于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
但是,由于是借班教學,對班上孩子情況不熟悉,對班上孩子已有經驗不了解,所以在剛才的教學活動中也有許多把握不夠的地方,比如,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是很高,幼兒對散文詩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在創編過程中,幼兒對所學動詞的運用還不熟練,我在引導幼兒進行創編時,引導語還不夠精準、到位。如果在詩朗誦環節,加上一些情節會更好。最后這一環節,幼兒的頭飾作用不是很大,如果把頭飾改成小雨滴,請幼兒直接把小雨滴送到相應創設的大自然的圖片中,并用好聽的句子說出來,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