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念是圓的》(精選9篇)
《我的思念是圓的》 篇1
教學目標:
1、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富的聯想。
3、詩中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討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由《七子之歌》導入
2、談話引題:
八月十五中秋節,也是團圓節。詩人從月亮是圓的,想到自己的思念也是圓的,引出聯想,表情達意。
二、學生自讀課文
(一)朗讀全詩
1、先集體朗讀。(老師評價,指出優缺點)
2、指名朗讀。(學生評價)
(二)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現代詩人,原名將海澄。浙江省金華縣畈田將村人。他的第一本詩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艾青的詩,往往較多地把個人的悲歡融合到時代的悲歡里,反映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反映現實的生活和斗爭,從而比較鮮明地傳出時代的呼喚和人民的心聲;詩作感情深沉,突出表現為對光明的向往、追求和謳歌。
(三)寫作背景
本詩寫于19xx年,是詩人晚期作品。詩人一生經歷坎坷,人到晚年后,對親情看得越來越重。此詩是詩人心境的真實寫照。
(四)題目解說:
“我的”,把無形的思念說成是有形的圓,形象的語言中包孕著許多情感上的東西,比如說,我有一個成熟而圓滿的思念,我看到現實中的不圓,我追求美好的團圓(渴望團圓,渴望美滿)……“思念”是一種思維活動,是一種情感寄托,是無形的,而詩人將無形的思念比成有形的圓,很形象。圓象征圓滿,親人的團聚。標題本身就已表達出本詩的主旨。
(五)初步理解課文
1、這首詩分兩節:
第一節,詩人由“思念是圓的”聯想到最亮最圓的中秋月亮。月亮只有中秋圓,言外之意是說其他時候的不圓,在這樣的`夜晚,人應該由不圓到圓。
第二節,由西瓜和蘋果都是圓的聯想到團聚的歡樂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此時,詩意頓覺顯豁,渴望祖國統一、親人團聚之情躍然紙上。惟其如此,在這中秋之夜,望著明月,“誰能把月餅咽下”就變成了沉痛的責問了。
2.《我的思念是圓的》的結構特點:
第一節:思念圓——月亮圓——人不圓——何時圓
第二節:思念圓——果瓜圓——家不圓——何時圓
3、《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借中秋之月表對團聚、親情、友情、的珍視與懷想。
三、再讀課文,師生合作探究課文內容
1、第一節:
a、1、2、3句說我的思念是圓的,很形象,中秋的月亮是圓的,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是圓,都那么令人滿意呢?
中秋月圓常常是人不圓。
b、由4、5句詩,聯想到哪些詩(詞)句呢?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c、6、7句啟發人們聯想,你會想到什么呢?
蘇軾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應該能表達詩人此時的心境了。
d、明月朗照,你能聯想到什么?
2、第二節:
a、第2句,詩人說“西瓜、蘋果都是圓的”有何用意?
西瓜、蘋果都是圓的,又是很甜的,這象征著親人的團聚和歡樂。
b、第3、4句,有何作用?
詩人由眼前的“西瓜、蘋果都是圓的”聯想到團聚的歡樂和骨肉被分割的痛苦。世界上的事情不可能都盡如人意,有團聚的歡樂就會有骨肉分離的痛苦。表達出作者渴望親朋團聚的情感。在結構上還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c、第5、6、7句,想到分離的親人,看著中秋的圓月,你能對圓圓的月餅張口嗎?你能吃出月餅的香甜嗎?
3、小結:至此,詩意拓展,詩人希望人和月一樣,由不圓而圓,洋溢著渴望親人團聚之情。
四、課堂練習:
1、比較閱讀:
將艾青的詩《我的思念是圓的》與蘇軾的詩《水調歌頭》比較閱讀。同為思念親人之作,但有諸多不同之處。請從內容、表現手法等角度進行區別。
2、遷移訓練
繁星
露珠,
寧可在深夜中,
和寒花作伴——
卻不容那燦爛的朝陽,
給她絲毫暖意。
閱讀冰心的這首小詩,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五、課后作業
1、運用比喻、擬人、聯想等手法,寫一首小詩,表達自己的某種思想感情。
2、搜集詠月的詩(詞)句。
《我的思念是圓的》 篇2
學習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悟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討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1、 由《七子之歌》導入
2、 自由朗讀詩歌,試著讀出感情
3、 以小小組為單位,推薦代表朗讀詩歌(全班學生做評委)
4、 說說詩歌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內容,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覺得詩人要表達的愿望,在今天看來有什么現實意義嗎?
6、 詩歌中說:“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么”發揮你的想象,用語言或者圖畫表現你想象的情景
作業:課后收集一些表達思念之情的詩文,并說說你選擇此文的理由。
《我的思念是圓的》 篇3
學習目標:
1、體味詩詞所表達的感情;
2、欣賞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及優美的意境;
3、背誦這兩首詩。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和想象訓練,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自學交流:
一、 導入
1. 月亮,一直 是文人墨 客筆下一個永恒的話題,你知道哪些詠月的詩句或佳句?(生答略)
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誰能描繪一下這首詩的意境?
( 皎潔的月光射到床前,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3 .月白霜清,明月如霜,以霜色形容月光,寫出了月色的清冷,而 清冷的月光又最容易觸動人的情思,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兩首詠月詩。
二、 欣賞《十五夜望月》
1.生自讀
2.生輕聲吟詠,走進詩中,問: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3、比較《靜夜思》和《十五夜望月》
(望月 感秋 懷人 思深 情長)
4、齊讀,感情背誦。
三、 欣賞《我的思念是圓的》
1、 揭題:“圓”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里就是完美,就是圓滿,你能由這個“圓”聯想到哪些成語或四字短語?(生答略)
2、生自讀。
3、 艾青的思念為什么是圓的?這中間寄 托了詩人什么樣的期盼?(生答略)
(期待幸福 期待月圓人圓)
4、 齊讀,你喜歡這首詩嗎?你覺得這首你覺得這首詩中哪一句最能撥動你的心弦,為什么?(生自由討論)
5、 再讀這首詩,體味詩中那不盡的秋思,無限的遺憾。
四、展示點評
1、 這兩首詩都由明月想到 了親人,月圓人缺,詩中或多或少都表達了一種不能與親人 團聚的遺憾之情,那么,你由空中的那一輪明月會想到什么呢?
2、 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兩句詠月詩,通過再造想象,將它們變成生動活潑的畫面。
五、達標檢測。
詠月的詩句欣賞: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 應閑。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 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 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 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中秋月》(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 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 年何處看。
《我的思念是圓的》 篇4
武進劍湖中學 周云
學習目標:1、通過朗讀,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悟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討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 由《七子之歌》導入
2、 自由朗讀詩歌,試著讀出感情
3、 以小小組為單位,推薦代表朗讀詩歌(全班學生做評委)
4、 說說詩歌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內容,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覺得詩人要表達的愿望,在今天看來有什么現實意義嗎?
6、 詩歌中說:“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么”發揮你的想象,用語言或者圖畫表現你想象的情景
作業 :課后收集一些表達思念之情的詩文,并說說你選擇此文的理由。
《我的思念是圓的》 篇5
1.填空。①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詩人,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蘇軾,字________,號________,《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是為思念其弟________而作。②《十五夜望月》是詩人為懷念友人________而作。《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抒發了思念________之情;而________的《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詩則表達了渴望________的愿望。2.默寫。①今夜月明人盡望,________________。②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難全。④但愿人長久,________________。3.請寫出兩句帶有“月”的詩句,本文詩句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對下面這首《涼州詞》的解說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a.首句“遠”、“上”二字,描繪出了黃河滾滾滔滔流向天際的雄渾景象,意境遼闊;第二句中,一個“孤”字,不但寫出了高山環抱中的城堡處境的荒僻,也抒發了戍邊士卒的孤獨寂寞的情懷。b.第三句中,“羌笛”是古代羌族的一種樂器,“怨楊柳”是指吹奏名叫《折楊柳》的哀怨的樂曲;第四句中,“春風不度玉門關”明寫了邊塞的荒涼凄寒,暗寫了統治者對戍邊士卒的漠不關心。c.詩的前兩句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將黃河、白云、高山等景物巧妙地組合成一幅壯闊雄渾的圖畫;后兩句運用對比映襯直抒胸臆,表達了對戍邊士卒的同情。d.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創造了一種悲壯蒼涼而又韻味深遠的意境。 5.(01年無錫)下面對《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是寫詩人對親人的懷念,因此,整首詞充滿了傷感壓抑的情調。b.上片寫詞人“歡飲”時的想像,下片寫“無眠”時對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c.詞中把“天”與“月”人格化了,創造了一種神話般的境界。d.“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轉”、“低”,以月光變化表示夜已深,“無眠”表示想念親人,難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問。6.(02·四川)讀下面一首小令,回答(1)(2)題。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詞語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這首小令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3·黑龍江)“月亮”是文人筆下常見的景物,曾經勾起許多詩人、詞人的創造情思,寫出很多名篇佳作。請你寫出古代詩詞中含有一個“月”字的上、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①仲初、唐、《王建詩集》;子瞻、東坡居士、蘇轍 ②杜郎中、親人、艾青、祖國統一;2.不知秋思落誰家;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千里共嬋娟;3.“明月別枝驚鵲”、“月出驚山鳥”、“明月萬山頭”。4.c5.a 蘇軾之詞感情蘊蓄豐厚,有瀟灑,有傷感,有苦悶,有慰藉,呈現多元化的色彩。但全詞總體上是一種豪放曠達,而非傷感壓抑。6.(1)深秋晚景圖(意近即可),此題考查學生對詩中形象的感受能力和聯想能力,并能對詩中的形象加以概括。(2)游子(天涯淪落人)孤寂愁苦的心情(意合即可)。此題考查學生對詩人傳達的情感的理解。
《我的思念是圓的》 篇6
基礎題1.給加粗的字詞注音。(6分)(1)棲息( ) (2)咽下( ) (3)嬋娟( )(4)宮闕( ) (5)綺戶( ) (6)瓊樓( )2.解釋下列加粗的字。(8分)(1)中庭地白樹棲鴉 ( )(2)不知秋思落誰家 ( )(3)把酒問青天 ( )(4)低綺戶 ( )(5)乘風歸去 ( )(6)弄清影 ( )(7)何似在人間 ( )(8)千里共嬋娟 ( )3.翻譯句子。(6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6分)(1)王建,字________,________代詩人。(2)________,字子瞻,號________,________代文學家。(3)________,原名蔣海澄,著名詩人,以《________________》一詩成名。5.默寫。(10分)(1)《十五夜望月》全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調歌頭》上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指出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10分)(1)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漁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 )(2)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聲中才能鍋里下餃子,院子里放鞭炮,門框上貼對聯。( )(3)無論山多高、海多寬/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么?( )(4)思念親人的人/望著空中的明月/誰能把月餅咽下?( )(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7.《我的思念是圓的》一詩的第二節,作者采用怎樣的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感情?(6分) 8.請簡要寫出你讀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體會。(8分) 綜合題1.《十五夜望月》中,詩人是否懷有“秋思”? 2.“我的思念是圓的”,此處的“圓”是什么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基礎題1.(1)qī(2)yàn(3)chán (4)què(5)qǐ(6)qióng2.(1)庭院中(2)秋天的情思,詩中指懷人的思緒 (3)端,拿 (4)雕花的窗戶(5)駕(6)玩弄,欣賞(7)哪像是,怎比上(8)借指美好的月光3.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月亮也會陰藏晴出,團圓殘缺。這些事自古以來難得圓全。4.(1)仲初;唐(2)蘇軾;東坡居士,宋(3)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5.略6.(1)比喻(2)排比(3)設問(4)反問(5)對偶7.采用對比的手法,把“團聚的人家”與“骨肉被分割”進行對比,進一步突出對團圓的渴望。8.略(注意:答題時不能僅僅理解對子由的懷念,要突出詞人的開闊的胸襟和由己及人,對天下千百萬離人的祝愿。) 綜合題1.詩人自己,作為“望月”者之一,究竟是否懷有“秋思”,詩里沒有明說。從全詩的情調口吻來體味,詩人好像是既屬望月者的行列,又跳出一般望月者之外,以第三者口吻抒感。這樣寫更增加了含蓄不盡、搖曳生姿的風調,顯得更富遐想了。2.此處的“圓”即團圓、團聚的意思。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和渴望親人團聚之情。等第評定參考意見:優:只要言之有理,符合“團圓”的意思,即可評為“優”。良、中、下:參照“優”等標準酌情評定。
《我的思念是圓的》 篇7
武進劍湖中學 周云
學習目標:1、通過朗讀,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悟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方法:朗讀法,合作探討法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
1、 由《七子之歌》導入
2、 自由朗讀詩歌,試著讀出感情
3、 以小小組為單位,推薦代表朗讀詩歌(全班學生做評委)
4、 說說詩歌中給你印象最深的內容,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 你覺得詩人要表達的愿望,在今天看來有什么現實意義嗎?
6、 詩歌中說:“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么”發揮你的想象,用語言或者圖畫表現你想象的情景
作業 :課后收集一些表達思念之情的詩文,并說說你選擇此文的理由。
《我的思念是圓的》 篇8
積累運用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填人名)。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詞牌名為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代人。這首詞,把“天”和“月”都人格化了,上闋問________,下闋問________,歸根結底,是問________。表現作者對人生哲理的探求。3.________(填作者)的詩《我的思念是圓的》從時代來看,是一首現代詩。4.默寫。①不知天上宮闕,________________。②我欲乘風歸去,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應有恨,________?④________,月有陰晴圓缺,________。⑤中庭地白樹棲鴉,________。⑥團聚的人家是歡樂的,________。5.判斷下列句子朗讀節奏的正誤,在括號內用“√”或“×”表示。①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②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6.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中蘊含著人生哲理的詞句是( )a.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b.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c.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d.我欲乘風歸去。7.注音。宮闕( ) 綺戶( )8.解釋。①達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理解(一)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1.“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了詞人怎樣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結合語段說說詞中人在思考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應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內容可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詠月的詩句中,哪兩句與“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么?①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鉤。③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⑤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月亮的美稱很多,你能說出幾個(至少兩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請就文中的某一藝術特點自擬題目,并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蘇軾的詞以豪放著稱,你還能說出宋詞中與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種風格嗎?并舉一兩個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月光幻想曲月光的美是畫不出來的。印象派畫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攝影、電影和電視也不行。音樂呢?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傳出了月光之情的。但畢竟只能勾起一點想像,終難有置身月光的視覺與觸覺的感受。秦少游《踏莎行》詞曰:“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一個“迷”字便攝住了月光的精靈。陽光明麗,開闊,朗然現一派陽剛之氣,卻不免有些炙熱與煩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綽綽,寧靜而悠遠。進入月光,便被一種恍惚朦朧的境界所迷:這是我平日生活過的世界嗎?我還是我嗎?在人間,在仙境,還是在通往地獄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陽光浴人軀體,月光蕩人心魄。進入精神深處,引得離卻人間煙火,如在夢里游,長久置身月光之中,人會“異化”為幽靈么?這或與嫦娥有關。與她的孤獨,寂寞,憂郁有關,與她的綿綿鄉愁織就的悲劇氛圍之網有關吧。人們靈魂深處潛伏著一種夢思,一經被月光點燃,便“里應外合”地著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條船上,抑或搖籃中,晃蕩著,顛簸著,飄飄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編織的夢境所環繞,所牽引,所左右。我害怕卻又迷戀于此。對于月光,只能在想像中追逐,寄期望于一個“如夢的行者”,讓他做我的替身,到月光中飄忽,去歷險,去陶醉吧。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顫顫的感覺隱約其間,像一角輕紗,一片葉片。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靜猶動,在于她的孤獨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殘燭,一葉信箋在抖索。而當她依附于什么,籠罩著什么,便與她難以割舍地構成一種幽暗的粘合,幻化出萬千種迷離之境來了。尋夢者走著,走著,影子孤單,徒步向前。月光在村莊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著的莊稼地里,在井欄邊,在場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溝壑里暗暗流動。光與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間如蛇影穿梭。沒有車輛的路邊,黑黝黝的大樹,一個漢子在伐木。他揮起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滑落在地,露出了壯健的肌肉。月光給他的膚色鍍上一層青銅的光輝,陰森的潮濕……是吳剛么?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里悠悠地閃爍。尋夢者走著,走著,曠野無垠,前邊有綿延的山嶺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他念著姜夔的詩句,一個“冷”字該是詠月詩的千古絕唱了,那些山嶺全在月光中半隱半現,冷僻而高遠,且有一座古塔傾斜,立體的月光從塔頂滑下,似有絲綢碎裂的聲音相伴。尋夢者仰起臉望月,試著攀上幾級塔階。他聽見深山里有犬吠月,他聽見遠處傳來荒雞的啼鳴。一個平淡無奇的白晝又將來臨,皎月如鉤,月光在漸漸地消隱……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影影綽綽( ) 朦朧( )顛簸( ) 匍匐( )2.解釋。①氛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靜猶動,在于她的孤獨和不安”這句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哪一個字高度概括了月光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具體來說,月光之美體現在哪幾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月光為什么是“遮遮掩掩,影影綽綽”的?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來談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文中哪幾句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四節“我害怕卻又迷戀于此”的“此”指代什么?用文中話加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仿照第九節“他聽見深山里有犬吠月,他聽見遠處傳來荒雞的啼鳴”再寫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積累運用1.唐 王建 2.水調歌頭 蘇軾 子瞻 東坡居士 宋 天 明月 人生 3.艾青 4.略 5.①√②× 6.b 7.què qǐ 8.①達旦:到天亮。 ②兼:同時。閱讀理解(一)1.想到月宮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詞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遠方的親人。 3.怨恨。“恨”的內容可能是親人的離別、人生的孤獨等等。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兩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這兩句都表達了對人的美好的祝愿。 5.嬋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輪、玉蟾、顧兔、玉弓、玉桂、玉盤、玉鉤、玉鏡、冰鏡、廣寒宮、嫦娥等。 6.略 7.婉約 李清照 柳永(二)1.chuò méng lóng diān bō pú fú 2.周圍的氣氛和情調。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3.擬人,以人的狀態寫月光的神秘性。 4.迷 5.幽深、蕩人心魄、清冷、神秘 6.因為月亮常在云里穿行,常透過樹縫照到樹上。 7.他聽見深山里有犬吠月,他聽見遠處傳來荒雞的啼鳴。 8.靈魂深處潛伏著一種夢思,一經被月光點燃,便“里應外合”地著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條船上,抑或搖籃中,晃蕩著,顛簸著,飄飄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編織的夢境所環繞,所牽引,所左右。 9.略
《我的思念是圓的》 篇9
《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十五夜望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我的思念是圓的)》教案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欣賞三首詩詞。
2、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重點和難點:
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統一的。
2、景和情是怎樣統一的。 3、朗讀 三、教學設計: 熟讀或者背誦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創設自身情景,鋪設感情基調(讓學生談談對中秋的認識:月餅、月亮、團圓、思念)導入所學課文。 二、深入課文: 反復閱讀、揣摩詩詞,談談你最喜歡哪一首,說明理由。 共同欣賞:(側重于意境的分析)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1、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環境氣氛,把讀者帶入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2、點撥:(1)、講透詩題“十五夜望月”。前兩句寫景,不帶一個“月”字,卻處處含“月”試分析。拓展:白——月光,聯想李白的《靜夜思》。 樹棲鴉——聽到,非看到,聯想周邦彥《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靜。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 濕桂花——桂花已濕,夜太深,聯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濕,月中嫦娥、吳剛、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樣無眠,意境更為悠遠,這里暗點“望月”。 (2)、后兩句抒情,非直接傾訴,而用委婉的疑問語氣間接表達。“落”字最妙,妙在何處?(新穎妥貼,不同凡響,給人以動的形象,仿佛秋思隨著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水調歌頭 北宋 蘇軾 1、簡介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文學家,書法家,官場常失意。其文想象力豐富,又流暢自然,有時還含有深刻的哲理。與其弟蘇轍、其父蘇洵合稱“三蘇”。 2、這首詞把宇宙、人生問題融合在一起,把對官場的思考和對弟弟的感情貫穿到賞月中去,想象瑰麗又不離現實生活。宋代詞評家胡仔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把握作者思想情緒:因政治處境的失意以及與弟弟子由分別七、八年,中秋對月,無不抑郁惆悵之感。但作者沒有陷在消極悲觀的情緒中,卻以超然達觀的思想排除憂患,終于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3、撥:上下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學意識的句子,找出,試分析。 4、佳句欣賞:分組討論:闡明理由 我的思念是圓的 艾青 分組討論: (1)、作者思念什么,為什么思念是圓的? (2)、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升華到什么高度? 作業: 1、背誦并且默寫《十五夜望月》《水調歌頭》這兩首詩詞。 2、試做一首中秋詩詞。 3、做《一課一練》p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