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季高中開學第一課教案(通用4篇)
2023秋季高中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了解孔子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張。
2. 學習本文用對話方式反復辯難,掌握生動活潑、富有雄辯力的寫作方法。
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
通過辯論,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
2、教具準備:
錄音機、磁帶、掛圖
3、課時:1課時
4、課型:講讀課
教學過程:
1、導入:
孔子,名丘,字仲尼。讓我們同孔子見見面(出示孔子肖像圖)。傳說孔子身材矮小,面目丑陋,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并創立了儒家學派。瞻仰了先圣的面容,接下來讓我們從《季氏將伐顓臾》中領略一下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見地。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一篇課文——《季氏將伐顓臾》。(板書)。
本文出自《論語》!墩撜Z》主要是孔門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首先,讓我們跟隨課文錄音,一起來瀏覽一下課文,注意把握句讀。(播放錄音)
2、分析課文。
⑴.解題
季氏將伐顓臾
這一句話交代了談話的政治背景:季氏將要討伐顓臾。春秋時魯國有一著名的歷史事件,稱為“三桓犯上”。魯莊公有第三人:慶父、叔牙、季友,因為都是桓公的兒子,故其后代稱為“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桓勢力漸漸強大,不把魯國國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魯襄公十一年將公室瓜分。為了進一步排擠魯國國君,季孫氏又謀求進一步擴充實力。
(2).解讀課文
、俚谝痪湓捊淮接泻图韭纷鳛榧臼系募页,將消息告訴他們的老師。“有事于”:對……采取軍事行動。
、趯τ谶@一消息,孔子的反應是什么?
明確:“求!無乃爾是這與(板書)?”(冉求,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
孔子對二人是當面呵斥,說明孔子是不贊成這種做法的。批評完后,孔子又闡
明了三點不贊成的理由(板書):
先王封國 不可伐
邦域之中 不必伐
社稷之臣 不當伐
、坩槍鬃拥呐u,冉有自我辯解:“夫子欲之(板書),吾二臣者皆不欲也。”(我們那主公要攻打它,我們兩人都不主張這樣做呀!)
明確:孔子當即給予反駁。首先引用周任(朱熹注:平聲)的話:“陳力就列,不能者止”(陳,擺出來、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職位)意即:能施展其才能則就其職位,不能這樣做就不就其職位。同是在《論語》里,孔子曾說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在這里則說的是“在其位,謀其政”。任一份職就要盡一份力;拿一份錢做一份事嘛。即使用我們今天并不那么先進的話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吧,那“鐘”也得撞得響啊!
、堋耙粋盲人在走路,倘是臨危而不抱持,跌倒而不攙扶,還用輔助者干什么呢?”接著孔子又打了一個比方:“老虎犀牛從欄中逃出,珍貴的玉器在柜里損壞了,這是誰的過失呢?”同學們說誰的過失?
明確:管理者的過失。
⑤由于孔子的批評抓住了要害,使冉有、季路難辭其咎,所以,他們只好實話實說,亮出自己的觀點:“不是我們存心要消滅那顓臾,而是因為它日漸強大,又靠近費,對季氏的領地構成威脅。現在不消滅他,今后必將成為季氏的大患啊!”由此可見,冉有和季路實際上是參與了季氏的軍事謀劃的。
明確:孔子一針見血,馬上批評他說:“有道德的人厭惡那種不說自己愿意去做而編個謊言來搪塞的態度。”(疾,憎恨;舍曰,避而不談;辭,托辭、辯解之辭)因為在孔子看來,冉有的說法純粹是侵略者的強盜邏輯。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滅人家,卻找借口說是因為人家對自己構成威脅。這正如20世紀初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中國卻說成是要搞“大東亞共榮圈”一樣。總之是心里明明想的是一樣,口里卻裝模作樣地說成是另一樣,活脫脫的“偽君子”形象。
、夼u了他們,孔子覺得作為老師還得給他們講講道理。于是又有了以下一段議論:“丘也聞有國有家者……則安之。”(翻譯)
明確:這是孔子的正面闡述,實際上說的是均貧富、講穩定、求發展的治國方略,既包括內政又包括外交,既涉及經濟又涉及政治。其中尤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的貧富思想。他的這種思想當然不同于共產主義,而具有平均主義色彩。因為他“不患貧”,而共產主義卻要消滅“貧窮”。當然,歷史地看,孔子的均貧富思想仍然具有積極意義。至少,它成為后世不少農民起義的口號和目標。
、哧U述了自己的看法后,孔子又針對冉有和季路的問題進行了批評。
明確:“今由與求也……謀動干戈于邦內”(翻譯)
、辔恼陆Y尾一句話“吾恐季孫之憂……之內也!崩斫。
明確:表現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見地。其實,季氏討伐顓臾雖然可以擴大地盤,發展實力,但主要目的還是要削弱魯君的實力,最終篡奪魯國的政權。從這個觀點看,他發兵討伐顓臾是一種煙幕,是一種試探性的武力示威,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鬃右运S富的政治經驗和深刻的政治眼光一語道破了季氏的陰謀,同時也有力地批駁了冉有的觀點。
3、翻譯全文。(學生獨立完成)
4.小結:
本文是一篇語錄體的議論文。通過孔子與冉有和季路的對話,體現了孔子豐富的政治經驗和深刻的政治眼光。
孔子雖然歷來主張溫、良、恭、儉、讓,但是面對原則問題時,他卻又有“當仁不讓”的精神,充分表現了他的人格。
5.作業
(1)完成基礎訓練。(2)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季氏將伐顓臾》教案教學目的: 1.誦讀和背誦課文 2.積累“是、疾、止、見、過”五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義項;
掌握“無乃……與……”,“何以……為”兩個文言固定句式
3.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實詞在文中的義項和文言固定句式
2.把握文意和理清思路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對孔子政治主張的出發點的理解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方法:
綜合運用誦讀法,推斷法,問答式教學法,自讀法和討論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l 積累文言實詞、掌握文言句式、初背課文
教學內容和過程:
1.導入新課
如果你想了解中國的歷史,你就不能不了解孔子;如果你想研究中國的文化,你就不能不研究《論語》,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座寶庫。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歷經千年不朽。1998年1月,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發表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讓我們一起走近孔子,去沐浴他那神圣的智慧之光吧!
2.教師范讀課文
3.學生自讀、討論、提出問題,教師隨問隨答。
4.教師板書自讀要求:
(1)掃清語音和句讀障礙; (2)辯析句式,注意語氣; (3)積累“是、疾、見、過、止 ”和“無乃……與”,“何以……為”。
(4)教師精講,點拔,集中解疑
句讀:是社稷之臣也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實詞:季路見于孔子 無乃爾是過與 陳力就列、不能者
句式: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何以伐為 虎兕出于柙 龜玉毀于櫝中
古今異義: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詞類活用:則修文德以來之 既來之、則安之
成語: 分崩離析 禍起蕭墻
5.討 論,結合書后練習題一理清全文思路,嘗試背誦課文
(詳見板書設計)
6.小結鞏固(時間允許課內進行,時間不允許布置為家庭作業)
基礎訓練1—5題
附板書設計:
季氏將伐顓臾
文章思路: 《論語》
先王以為東蒙主(不可伐) 季路見于孔子
孔子反對討伐顓臾 在邦域之中 (不必伐) 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是 社稷之臣 (不當伐) 無乃爾是過與
何以伐為
引周任之言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孔子駁斥冉有—— 相
|比喻— 虎兕出于匣 分崩離析
龜玉毀于櫝中 禍起蕭墻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
孔子再駁冉有——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
則安之
(治國安邦的原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理解課文內容并熟背課文
教學內容和過程:
1. 復習鞏固
齊背全文,檢查上課時學習效果
2. 討論下列問題
問:第一句“季氏將伐顓臾”交代了什么?
明:交代了談話的政治背景
析:孔子時代的魯國,政治上處于動蕩變革之中,當時,魯桓公的后代季孫,
孟孫,叔孫三大家族逐漸強大,魯國公室則回趨裒微。
季康子所以要討伐顓臾,一方面“貪其土地,欲滅而取之”,另一方面也擔心魯國國君在政治、軍事上同顓臾成為犄角之勢,不利于季氏,這是當時社會背景和季氏將伐顓臾的真實意圖。
當時冉有,季路也在季氏門下,二人都參與了出征前的籌劃準備,冉有、季路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們的老師孔子。一向溫文爾雅的孔子,聽到這個消息,勃然大怒,辟頭一句就責怪起冉有來了“求,無乃爾是過與?”接著一口氣列舉了三方面的道理反對討伐顓臾,(從周朝的禮制和春秋大義來著)。
孔子認為冉有和季路對此事負有責任。
他首先引用周任的話,如果一個臣子不能盡自己的職責,寧可辭去職務,也不應該尸位素餐,這其實也是孔子自己的主張 ?鬃诱J為季氏伐顓臾是“無道”,冉有,季路不能進行有效的阻止,這本身就是錯誤的,現在這二人不僅認識不到這一點,反而推卸責任,這是孔子不能容忍的。接著 ,孔子用了兩個形象的比喻,教育冉有和季路認識自己的失職。 一是用扶相應負的責任相比,二是用看守柙和櫝的人做比。
最后,孔子直接表達自己的政治主張。冉有替季氏開脫,顯然是贊成季氏討伐顓臾的,但 前面他卻說:“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憎恨這種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兩面派態度,于是他直接對冉有說:“君子疾夫舍曰‘ 欲之 ’而必為之辭”。接著提出他的政治主張:“有國有家者……既來之,則安之”
3.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背誦,要求背出以下語氣:
(1)“求,無乃爾是過與”雖屬問語,卻應當用譴責口吻讀,有“唯爾是過”的味道。
(2)“子曰”‘求!……要讀得懇切。
(3)“陳力”二句是從正面說理,要讀得鏗鏘有力。
(4)“危而”三句,口氣應嚴厲。
(5)“虎兕”三句是第二段的高潮,口氣應更嚴厲。
(6)還要注意“也”的語氣。
4.課堂練習
書上練習題三
5.小結、擴展
本文是一篇對話體議論文,寫孔子與其第子冉有和季路的一段對話,其中主要是孔子與冉有的對話,對話中,冉有的觀點表達得比教委婉,孔子的觀點卻頗為鮮明,顯得慷慨激昂。孔子認為財富不均、社會不安是國家之患,主張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對謀動干戈進行武力征伐。不過,孔子的政治主張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維護奴隸制的社會秩序。
6.布置作業
2023秋季高中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經過聽聽、看看、試試,感受三拍子音樂美妙的旋律和性質,初步學跳交替步,要求節奏正確。
2、啟發高中生進取探索,大膽嘗試。
活動準備:
音帶、節奏樂若干。腳印圖片(一只紅色、一只綠色)。高中生右腳貼紅花,左腳貼綠花。
活動過程:
1、游戲《身體樂器》:根據不一樣性質、節奏鮮明的音樂(進行曲、舞曲)啟發高中生按節拍隨意做動作,并能發出各種聲音。做到口、手、腳配合較協調一致。
2、發聲練習:用領唱、接唱的方法唱出好聽的聲音。要求節奏鮮明,有三拍子的強弱起伏感。
533∣533∣432∣1——‖
。I)唱著歌真高興(幼)啦啦啦啦
(領)跳著舞真歡樂(幼)哈哈哈哈
3、復習歌曲《幸福拍手歌》:唱出歡樂的情緒,并在空拍處按節拍做出合拍的動作(如拍手、跺腳、拍肩等)。
4、教授:
。1)感受舞蹈歌曲的美妙的旋律,掌握三拍子的節奏。
①感受樂曲二遍:"這首音樂聽上去感覺怎樣樣"(優美、好)。"聽了這首音樂你想干什么"(跳舞)
、谶吢犚魳愤吙唇處煴硌荩"聽了這首好聽的音樂我也想跳了,你們聽聽這首音樂是幾拍子的"(三拍子)
、圻吢犚魳愤吙唇處煴硌莸诙。(高中生邊聽音樂邊按三拍的節奏拍手,用節奏樂伴奏各一遍)
。2)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音樂抒情歡快的情緒及主要資料,告訴名稱。
、俳處熝莩枨,高中生欣賞。"歌里唱了什么"(跳舞)"這是一首很美、很好聽的、一邊唱歌、一邊跳舞聽起來很歡樂的歌曲。"
、诮處熢俅窝莩枨。"歌里唱我們是怎樣樣跳舞的"(拉著、圍著圈跳舞)告訴名稱《圓圈舞》,高中生重復。
(3)學習交替步。
、俳處熯叧枨呌媒惶娌教。高中生觀察教師腳的動作,出教師腳的動作節奏。(二遍)
②教師示范交替步。"教師跳舞時腳上的動作是怎樣做的?"引導高中生認真觀察后討論(一只腳走一下,兩只腳交替著走)告訴舞步名稱:交替步。
、凼痉督惶娌。"二只腳是怎樣交替走的"高中生討論后,教師演示二只圖形腳(紅色代表腳、綠色代表左腳),在黑板上演示,
邊喊口令:
—二三,一二三,左右左,右左右。啟發高中生觀察出動作的要領。
④用二只圖形腳演示交替步,啟發高中生邊觀察邊探索試著跟跳交替步。
教師問:"左右腳是怎樣向前走的"高中生試跳,討論后教師小結:"右腳向前一小步,左腳跟在右腳后面走一步,然后右腳再向前一小步。"教師邊念口令、兒歌邊示范:左右左,右左右;兩個好朋友,緊緊跟著走;你走我也走,我走你也走……
、莞咧猩毩暯惶娌。
放慢速度,在教師的口令、語言節奏的提示下,坐著練習,提醒先邁貼紅花的右腳。
教師在黑板上邊演示圖形邊跳交替步,邊用口令、兒歌提示高中生邊觀察邊跟跳。(坐在位子上跟跳→站起來跟跳→慢慢走動跟跳)
。4)完整示范,進一步感受交替步的動作要領,并跟跳。
、俳處熯叧柽呑呓惶娌教鴪A圈舞。"看看教師跳舞時腳做了什么動作"'步子是大還是小""身體怎樣樣"
②教師邊唱歌邊用大、小不一樣步伐的交替步跳舞,啟發高中生進行比較觀察。"交替步應當怎樣跳步子大好看還是步子小好看""跳交替步時身體怎樣"高中生討論后,教師邊跳邊小結:"跳交替步時,步子要小一點,挺胸抬頭,身體隨著腳步走動要有一點擺動,邁右腳時身體向右有一點擺動,邁左腳時身體向左有一點向左擺動。
、鄯怕魳匪俣,教師邊唱歌邊帶高中生練習。
、芙處熯叧吅捅臼聫姷母咧猩积R跳交替步,其他高中生用節奏樂為他們伴奏。
、萁處熯叧厧喔咧猩积R跳交替步。
5、高中生隨音樂跳交替步出活動室。
2023秋季高中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l、知識與能力:了解新 文人詩內涵,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誦讀法,討論鑒賞法。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進而學會從詩歌的形式、 語言和意象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志摩感情方式和個人的體會。
(二) 教學重點:
志摩感情方式和個人的體會。
(三)教學難點:
新詩的藝術技巧鑒賞。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課堂教學過程:
一、“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鐘情詩神繆 斯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 ,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被胡適稱為“情圣”和“詩圣” 的詩人志摩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這節課讓我們和志摩一起 《再別康橋》 , 走進詩人追求愛、 自由和美的詩意的內心——
二、配樂朗誦,激發學生興趣。
三、志 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 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 年赴美留學,1920 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 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 1928 年秋 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 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禈虻囊磺,—下子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 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岛拥乃,開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 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學生朗讀《再別康橋》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深入探究,情感體味 配樂請學生朗誦。
1、提示:
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 :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所以說本詩營造的氣氛輕松。
2、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
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明確:詩人告別康橋時, 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 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使作者好像一位神仙,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所以說本 詩的意象選擇新穎。
3、齊讀第三段——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 作者為什么會這樣說?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體驗? 明確: 《文心雕龍情采》說: “情者,文之經。 ”徐志摩選擇這樣的詞語,創造這樣的境像, 全是為情驅使。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底所呈現的那份安 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 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的情緒,就 是很自然 的事情了。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現 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 。在詩中,他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 與那“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 “一條水草”的體驗等。以上說明作者向往寧靜安詳自由生活。
六、探討歸納,藝術技巧鑒賞。
下面我們分別從詩歌的形式、語言、意象三方面來賞析詩歌。
1、形式方面
主要指詩歌的建筑美,是句子的勻稱和句式的整齊。 《再別康橋》共七節,四 行一節,每節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都整齊劃 一,給人以美感。首尾回環呼應,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解說: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
2、語言方面
主要指詩歌的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而言,有節奏感、旋律美、彈跳性,都 是音樂美的表現。
A.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音節和諧,節奏感強。
C.回環復沓。首節與末節,語意相似,節奏相同,構成回環呼應 的結構形式。
3、意象方面
主要指詩歌的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 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 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 全詩共七節, 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 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 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 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 “蕩漾” “ 招搖” “揉碎” “漫溯” “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七、小結本文。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情感體味和詩 歌的藝術技巧 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兩種鑒 賞新詩的方法。
八、 識記訓練:
背誦本詩。
九,作業
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作比較賞析,寫一篇賞析文,不少于五百字。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 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 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2023秋季高中開學第一課教案 篇4
學情分析:
學生由初中走向高中,經歷了學習的重大轉折,但是在語文學習上并沒有質的提升。因此,開學初的語文課應該以實現又初中向高中學法上的過渡,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
教學目標:
1、明確語文學習的常規要求。
2、語文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
3、明確本學期的學習任務,按計劃完成學習內容。
4、了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了解《沁園春·長沙》的寫作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和持之以恒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時常為我們的祖國擁有的歷史悠久并且燦爛輝煌的文化成就而自豪。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卻又為我們的漢語的未來而感到莫名的恐懼。我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經濟的高速發展,物欲的無限膨脹,時代的瘋狂前進,導致表意的漢字被排擠,傳統的文化被割裂,人文的精神在冷落我們極有可能成為漢文化衰落的歷史罪人!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不僅要走經濟強國之路,更需要走精神強民之途。擔著精神家園建設的語文教育,責任重于泰山,我們有義務接過這根書寫著文明字樣的沉重的接力棒,并且還得順利地傳遞下去。
二、明確語文學習的常規要求(約法三章):
聽課要求:
1、認真聽講,作好筆記(便于保管,請學生把筆記做在書本相應的地方)
2、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找回自信,張揚自我。(語文學習的能力目標)
3、為嚴肅課堂紀律,上課如有瞌睡者,要被請起表演節目。
早自修要求:
1、二、四、六語文早自修,課代表負責,班干部協助。
2、早自修大聲朗讀,讀出語感。配套朗讀《讀本》上的課文。
3、每次早自修前一天課代表要提前到我這里了解朗讀任務。
作業要求:
1、配套作業,優化設計,每課一練,接軌高考
2、摘抄和書法結合起來。每天一摘抄,星期六收起來檢查。摘抄用統一的練習本。
3、隨筆二周一篇,用統一的硬抄本,前面空兩張,第一張寫上自己最欣賞的一句話。
作文要求能真實大膽地發表個人看法,能寫出文體鮮明的鏈接著健康生命的作文。尊重版權,絕對原創。真情實感,書寫清楚。
閱讀要求:
要有個閱讀計劃。每天的閱讀量,每月的閱讀量心中要有個數。廣泛閱讀,讀而有得,做好摘抄或剪貼。
工具書準備:
1、現代漢語詞典
2、古漢語詞典
三、結束語
完成這樣的任務,必須要有堅強的語文意志: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三境界說: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淌狻兜麘倩ā罚┎晃菲D難,目標高遠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堅定不移,孜孜以求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青玉案》)千錘百煉,終成正果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
高中三年的語文學習,顯然需要我們師生一起努力,加強合作,共建美麗富饒又博大精深的語文世界。
四、作業
1、預習《沁園春長沙》,能熟讀課文,掌握生字注音。
2、隨筆參考話題:《寫在教師節》
教后感:
第一堂課下來,感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特別是很多學生意識到平時閱讀的重要性,課一上完,便有學生咨詢如何閱讀的問題,我覺得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感覺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