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幼兒園教案(精選13篇)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1
幼兒園小班種植活動教案:種瓜啦
更多有關“自然角”精彩內容,請關注教師網20xx年專題——
活動目標:
1、對種植活動感興趣,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2、遷移種草莓的經驗,繼續學習栽種過程。
3、關注植物的生長,愿意連續觀察與記錄植物生長變化。
活動準備:
1、瓜秧若干種(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整理好地塊
3、小鏟、水壺等。
4、設計記錄表,甜瓜、香瓜等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常見瓜
教師出示瓜的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是什么瓜?你吃過嗎?”
幼兒自由討論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
2、幼兒共同回憶栽種草莓的經驗,觀察并初步嘗試種瓜活動。
“你們栽過草莓嗎?是怎樣栽的?”
“瓜秧怎樣栽呢?”教師示范重點:
(1)強調瓜秧非常嬌嫩,要輕拿輕放。
(2)栽瓜過程:先用鏟將土挖一個坑,然后將瓜秧輕輕地放進去,再在四周圍圍上細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里還要做什么?”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澆水活動。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進行日常觀察、照料與記錄活動。
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等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記錄瓜秧的生長變化過程。
= 小班體育教案開飛機
目標:
練習一個跟著一個走。
準備:
紙折飛機若干(數目與幼兒人數相等),紙折大飛機一架。場地布置如圖。
過程:
1.教師手持大飛機,幼兒手持小飛機,四散地站在飛機場上。
2.游戲開始,大家一手舉著飛機在機場內四散走(飛),邊走邊念兒歌:“小飛機,飛飛飛,飛到西,飛到東,快快飛到高空中。”念完兒歌,幼兒任意走向周圍的航線,必須一個跟著一個沿著航線走,邊走邊發出飛機的聲音。教師說:“飛機降落。”幼兒走回機場蹲下,同時手臂放下。游戲結束。
幼兒園小班健康活動教案――它們都有自己的家
有益的學習經驗:
養成用完物品放回原位的良好習慣,不隨手亂扔東西。認識到把物品放回原處既可以給自己提供方便,也可以給別人提供方便。
準備:
玩具動物(兔子、小猴、小狗、小貓),小紙盒四個
活動與指導:
1、將小紙盒擺放好,分別代表小動物們的家。
2、教師說:“今天,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手偶戲,請小朋友認真看。”
3、將4個小動物分別放到4個紙盒里,告訴幼兒動物們生活在自己的家中。有一次老虎來了,小動物們嚇得四處跑,等老虎走了,天已經黑了,小動物什么都看不見了,他們連自己的家都找錯了。小狗到了小兔家,小猴到了小貓家,小貓到了小猴家,小兔到了小狗家。第二天,天一亮,小猴找小兔玩,可是他來到小兔家看到的不是小兔,而是小狗,他感到十分奇怪;小貓去給小狗送信,卻看到小兔,一切都亂了,動物們感到十分苦惱。小朋友,你們知道他們為什么苦惱嗎?
4、是因為他們沒有在自己的家里。我們如何幫助他們解決苦惱?
5、對了,將他們送回自己的家。小動物們回到自己的家,他們又愉快地生活了。
6、這個手偶戲告訴我們什么東西都要放回原位,生活才會有秩序。小朋友無論用完什么東西,都要將它放回原來的位置。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思思遇險
有益的學習經驗:
知道不能隨便往嘴里放東西,尤其是那些小物品放在嘴里十分危險。
準備:
故事“思思遇險”
活動與指導:
1、請幼兒說說:“嘴是干什么用的?”
2、嘴是我們重要的器官,它可以幫我們吃東西,可以幫我們說話。但是,如果我們不能正確使用它,它也會給我們帶來危險。
3、現在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思思遇險”(附后)。
4、思思為什么會遇險?
5、什么東西不能往嘴里放?
6、把小物品放在嘴里是十分危險的,它很容易滑到氣管里,堵住呼吸。如果不及時取出來,人就會窒息。
附故事:
思思遇險
思思有一個壞毛病,無論拿到什么都愛往嘴里放。媽媽為此說了他許多次,爸爸還打過他,可他就是改不了。今天,他趁媽媽不注意,又把一個珠子放到嘴里,這時媽媽走過來,他嚇得一張嘴,珠子就滾到氣管里了。他立即感到喘不過氣來,小臉悶得通紅,媽媽喊他,他什么都說不出來,只是用手使勁指著喉嚨。媽媽嚇壞了,知道他是將東西吞到氣管里了,急忙把思思送到醫院,醫生立即給思思動了手術,將珠子取出來。醫生說:“如果再過1分鐘,思思可能就會憋死。”思思從此以后再也不敢把東西往嘴里放了。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美麗的項鏈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美麗的項鏈
有益的學習經驗:
通過穿項鏈活動,鍛煉手眼協調。并能根據珠子的顏色,按規律排序。發展審美觀。
準備:
各色珠子,珠子可用吸管代替,將吸管涂上各種顏色,塑料繩。
活動與指導:
1、教師示范,用珠子穿一個美麗的項鏈。告訴幼兒穿珠子時,要將塑料繩對準珠子或吸管的孔,眼睛和手要配合好。
2、將珠子、塑料繩發給幼兒。
3、請幼兒說說自己準備穿一個什么樣的項鏈。
4、讓他們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穿珠子。
5、請幾名小朋友說說自己是按照什么規律穿的珠子。
6、讓兩個小朋友互相說自己穿的珠子的規律。
7、請每個小朋友將自己穿的珠子戴在脖子上。
建議:
注意不要讓幼兒將珠子放到嘴里,珠子可略大些。
幼兒園小班體育活動教案――鉆洞采花
功能:1、發展鉆、跑能力和靈敏素質;2、發展行動的目的性、計劃性和情感自控能力;3、培養遵守規則的習慣。
玩法:幼兒分為兩隊,一隊當小兔,在起點后站成一列橫隊,另一隊手拉手在場地中間(或另一端)站成一列橫隊當山洞。游戲開始后,“山洞”齊說:“小白兔,真可愛,跳得輕,跑得快。鉆過小山洞,采花快回來。快!快!快!”同時,小兔快跑(或跳)鉆過“山洞”采花,并快速跑回起點。“山洞”說完最后一個“快”字時,立即蹲下關閉“洞門”,小兔如被關在門外即算失敗。第二次做時“小兔”和“山洞交換角色。
規則:
1、必須說完兒歌最后一個字才能關“洞門”。
2、采花后必須從洞中鉆回,不準拉開搭洞兒童的手或繞開山洞跑回。
3、小班做此游戲時宜先練習搭山洞、關洞門的動作,做到能整齊說兒歌,并在說兒歌時能整齊地下蹲關門。待較熟練的掌握后,再做完整的游戲。
4、做1―2遍游戲后讓當小兔的幼兒想想并說出來怎樣才能快速地把花采回。注意引導―些做得好的幼兒反思自己的行為過程,說出自己的做法,用他們的經驗啟發做得較差的幼兒動腦筋,做到跑前找好自己要鉆的洞,過洞后能迅速“采”好離自己最近的花,不挑花。
5、游戲時,“小兔”們有以下特點:(1)看別人采花返回時,不采花就往回跑; (2) 被關在洞外后,拉開洞門,或跨過、繞開洞返回。“山洞”易在小兔跑去時或沒等兒歌說完就關門。教師可采取以下措施幫助他們改正:(1)跑前提示幼兒想想要遵守哪些規則;(2)小兔鉆洞時用浯言提示“山洞”遵守規則;(3)小兔被關在門外時提示其遵守規則;(4)游戲結束時組織幼兒評價遵守規則的情況,為遵守規則的兒童鼓掌。
6、采花的距離要根據幼兒跑的能力調整。如跑距長或移動速度慢(如跳爬)可加長兒歌或重復說兩遍再關門。
7、跑可改為單、雙腳跳,蹲撐跳。
8、可以設兩道山洞。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參觀幼兒園的種植園,了解一些植物的名稱及特征。
2、了解種植的過程與種子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3、嘗試自己參與種植,體驗種植的樂趣。
4、愛護植物,尊重勞動成果。
5、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6、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園種植園的蔬菜:水蘿卜,生菜,大蔥,油麥菜:還有幼兒園種植區的樹:山楂樹,
2、活動前準備觀看種子發芽的錄像
3、活動前請家長引導幼兒了解種植的方法。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種子發芽的錄像,引發幼兒興趣。
提問:小朋友,種子是怎么長大的?你覺得神奇嗎?你們想不想參觀一下我們的種植園的植物,看看種子它們長大沒有?(教師積極鼓勵幼兒進行回答,并及時的給予表揚)
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種植園,并提問:前幾個天這里是什么樣的呢?現在發生了什么變化呢?
2、參觀幼兒園的各類植物請幼兒觀察,并了解其名稱以及特征。
A.你知道這些植物的名稱嗎?
B.教師為幼兒介紹各類植物的名稱以及特征。
3、分組討論:了解種子發芽所需要的基本條件。教師提問:種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長?為什么?”(這些地方空氣流通好,陽光充足,澆水方便)
教師總結:種子生長的基本條件是陽光,水,土壤,空氣
4、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討論種植的方法。
(1)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講述種子的種植過程。教師提問:誰知道怎樣把種子種到土壤里?種子種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5、教師和幼兒共同梳理經驗,明確種植方法。
種植過程: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種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細土將種子完全覆蓋,最后給種子澆適量的水(水要將容器內的土壤全部潤透)。
6、幼兒分組到盥洗室或適宜的場所進行種植活動,教師進行重點指導。
(1)教師引導幼兒按照正確的步驟進行種植。
(2)教師引導幼兒在種植的過程當中思考:種子種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適?為什么?”(種子不能太深,太深發不了芽;也不能太淺,太淺會干死)
7、分享交流——親親我們種植園的寶貝。
教師組織幼兒分享參觀后的感受。
8、教育幼兒要愛護植物,知道植物來之不易,懂得尊重他人勞動成果
五、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六、活動延伸:
1、繪畫《咱們一起來種植》。
2、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記錄。
活動反思:
1、此教育活動符合中班幼兒樂于探索、樂于參加勞動、樂于親近大自然的現實需要,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2、在本次活動中,教師提前以組織幼兒觀看植物生長過程的錄像,使其感受種子生長的神奇,為本次活動作準備。本次活動教師帶領幼兒親子去參觀這些種植園的植物,讓幼兒更感興趣,其中以師幼討論的形式,根據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幼兒共同總結出種植的方法以及種子生長所需的基本條件,讓幼兒在活動中輕松的掌握知識。大部分幼兒較感興趣,目標也完成的不錯。
3、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幼兒從理論到實踐,既了解了種子種植的方法和發芽的條件,又體驗到勞動的快樂。這個活動在后期的植物生長過程中,還蘊含著許多的教育價值,隨著種子不斷地成長,幼兒要對其進行細心地照顧,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幼兒的責任感,同時幼兒在此過程中,也就了解了植物生長的過程,并從中體驗到生命的神奇。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明白黃豆發芽所需要的條件。
2、明白手工種植黃豆的步驟及原因。
二、活動準備。
泥土、黃豆、紙鏟、果凍殼、演示圖。
三、活動進程。
(一)引入。
師:“今天我們要上什么內容呢?我先不告訴你們。但是我要先來給大家看一張畫,請你們來告訴我,你們看見了什么?”
師:“這個圖上有……,是一顆發芽的黃豆。”我現在手上就有一顆黃豆,我們就來學習怎么種黃豆,好不好?”
(二)講解。
師:“我們是不是先要給黃豆找一個小花盆呢?我現在先在紙上畫一個小花盆,等一下我們就用這個當花盆(出示果凍殼)。”
師:“我們花盆有了,接下來怎么辦呢?是放土還是放黃豆呢?”(黃豆寶寶直接睡在硬硬的果凍殼里,舒服嗎?我們要放一點土,給他鋪一層床墊,這樣子它睡得才舒服。)
師:“床墊鋪好了,我們現在就把黃豆放進去,然后再給它鋪上泥土棉被。這個泥土是鋪的越厚越好嗎(不舒服,易倒翻)?”
師:“最后再給它澆澆水。”
(三)小朋友操作。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葉子的主要特征(葉脈、葉片、葉柄等),初步了解葉子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2、能用語言、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葉子產生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家長事先和幼兒找一找關于葉子的資料,豐富幼兒的經驗。
材料準備:制作《各種各樣的葉子》ppt;各種各樣的葉子若干、白菜、包菜、青菜;兩盆一樣的植物、記錄表。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觀察葉子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葉子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
難點:用動作模仿葉子的生長過程。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大樹的葉子。
1、觀察大樹的葉子
師:看!畫面上有棵大樹,這棵大樹上長滿了葉子,請你仔細的觀察一下這些葉子是什么樣子的?
幼:綠綠的、葉子上面有一條一條的線。
2、師:這些葉子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呢?(葉脈、葉片、葉柄)這些樹葉都長在大樹的什么地方?
幼1:葉子上有像樹枝一樣的小棒。
幼2:有的葉子長在樹枝上,有的長在樹干上。
師:高高的大樹上長滿了葉子,這些葉子都長在大樹的樹枝樹干上,雖然它們長得大小不一樣,但它們都是由葉脈、葉片、葉柄組成的。
(評析:樹葉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幫助幼兒清晰的觀察到樹葉的樣子,從而打開了幼兒的思維,也為下一個模仿環節做較好的鋪墊。)
2.蔬菜栽培制度的合理利用間作、套作和混作
兩種或兩種以上蔬菜隔畦、行或株同時有規則地栽培在同一塊土地上稱間作。
如甘藍可與番茄隔畦間作,大蔥與大白菜可隔行間種。將不同蔬菜不規則地混合種植則稱混作。
如播大蒜時撒入菠菜種子。前作蔬菜生育后期在它行間或株間種植后作蔬菜,前后作共生的時間較短稱套作。
如黃瓜、番茄架旁可套種芹菜、小白菜等。 正確運用間作、套作、混作技術,可以有效地搶季節、抓空間,充分利用太陽光能,使地盡共用;也有助于發揮幾種蔬菜的互利作用,提高它們的抗逆性,從而在有限的土地上,變一收為多收,為市場提供豐富多樣的產品。
主作與間套作之間除了有互助互利的一面外,還有矛盾的一面,因此,實行間套作時,要根據各種蔬菜的特征,選擇互助互利較多的作物品種實行搭配,所以間套作應遵循以下配置原則。 ①合理搭配蔬菜的種類和品種。
根據蔬菜的根系有深有淺、植株有高有矮、葉形有圓有尖、特征有喜陰喜陽、熟期有快有慢等的不同,將它們合理搭配種植,對于間套作田間高度密植,和在土、肥、水、氣、光等方面出現的矛盾,有調節、緩和的好處。 例如,深根的豆類與淺根性綠葉菜搭配;大架番茄、黃瓜與矮型甘藍、矮生菜豆搭配;大蒜、洋蔥的葉直立、橫展小,在其生育前期,便于搭配葉圓、橫展大的菠菜、小白菜;晚熟甘藍的田埂上,便于間套早熟的小蘿卜。
這種做法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深一淺、一高一矮、一尖一圓、一晚一早、一陰一陽。 ②安排合理的田間群體結構。
③采取相應的栽培技術措施。 ④注意兩種作物在肥水、通風等管理中矛盾不能太大。
如大棚黃瓜不宜與花椰菜間作。 除了菜、菜間套作外,菜、糧及菜、果套作現象也較普遍。
如馬鈴薯、洋蔥、大蒜或菜豆套種玉米,秋季再套種大白菜或蘿卜等。 編輯:卜曉冬 審核專家:山西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員 張劍國。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對種植活動感興趣,樂意參加種植活動。
2、 遷移種草莓的經驗,繼續學習栽種過程。
3、 關注植物的生長,愿意連續觀察與記錄植物生長變化。
活動準備:
1、 瓜秧若干種(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 整理好地塊
3、 小鏟、水壺等。
4、 設計記錄表,甜瓜、香瓜等圖片。
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常見瓜
教師出示瓜的圖片,“你們認識它們嗎?它們是什么瓜?你吃過嗎?”
幼兒自由討論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
2、 幼兒共同回憶栽種草莓的經驗,觀察并初步嘗試種瓜活動。
“你們栽過草莓嗎?是怎樣栽的?”
“瓜秧怎樣栽呢?”教師示范重點:
(1)強調瓜秧非常嬌嫩,要輕拿輕放。
(2)栽瓜過程:先用鏟將土挖一個坑,然后將瓜秧輕輕地放進去,再在四周圍圍上細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里還要做什么?”教師組織幼兒開展澆水活動。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進行日常觀察、照料與記錄活動。
教師利用早晨入園、中午散步等時間引導幼兒進行連續的觀察與照料、記錄瓜秧的生長變化過程。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讓幼兒初步學會用點種法種植的種植活動,通過活動我感覺到這對與幼兒來說還有一定的難度,雖然活動中幼兒對這一種植活動非常的感興趣,都樂意參與種植洋花蘿卜,但是因為幼兒年齡小,在家樣樣事情都是家長包辦,所以動手能力非常的差。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幼兒們初步學會了用點種法種植洋花蘿卜了,幼兒們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種植的快樂。
通過這一活動讓我感受到平時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多么的重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應多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讓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中鍛煉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為幼兒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長過程,知道豆芽是蔬菜,有營養。
2、學習給兩種豆芽進行分類并品嘗豆芽,養成愛吃蔬菜的好習慣。
3、通過幼兒自己親自種植豆芽,掌握一些基本的種植方法,培養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重難點:
了解豆芽的外型特征及生長過程。
活動準備:
1、黃豆芽,綠豆芽若干,小臉盆,每人一個,人手一把小鏟子,黃豆種,綠豆種若干。
2、多媒體課件。
3、燒熟的豆芽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趣:
演示畫面“豆芽寶寶在跳舞”,激發幼兒的興趣。
(二)了解豆芽的特征。
1、洗豆芽。
請小朋友幫豆芽寶寶洗澡,提醒幼兒一邊洗一邊仔細觀察豆芽寶寶是什么樣子的?
提問:“你洗的豆芽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講述,老師出示電腦畫面,幫助幼兒了解黃豆芽和綠豆芽的特征。
2、分豆芽。
請幼兒把臉盆里的黃豆芽和綠豆芽分在兩個點心盆里,然后送它們回家,邊送邊說:“黃(綠)豆芽,我送你回家。”
(三)了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提問:“你知道豆芽寶寶是怎樣長出來的嗎?“幼兒自由回答
演示電腦畫面,讓幼兒了解豆芽的生長過程
(四)了解豆芽的作用。
“你們知道豆芽有什么作用?”
出示燒好的豆芽,讓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讓幼兒知道豆芽是有營養的,要多吃豆芽。
(五)師幼合作種豆芽。
教師帶領幼兒到自然角種豆芽。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探索剝石榴的方法,感知石榴的特征。
2、通過觀察、統計的方式認識石榴樹和石榴花。
3、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喜歡種植探索活動。
活動準備:石榴若干盤、統計表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瞧!這位是秋姑娘。我們一起來跟秋姑娘打聲招呼吧!
今天秋姑娘開PARTY,她會送給每位小朋友一個秋天的水果。我們通過一個謎語來猜一猜是什么?(黃瓷瓶,口兒小, 打破瓷瓶口, 挖出紅珠寶。)
(幼兒在謎語猜想中,感受石榴的樣子,說說、猜猜、看看過程中掌握石榴的特征。)
(2)師:你們拿到的禮物是什么呀?(石榴)那我們一起來嘗嘗吧!
二、認識石榴,探索剝開石榴的方法。
(1)師:我們怎么打開這個石榴呢?(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幼兒討論)(幼兒通過討論后,進行了兩次打開石榴的探索,先從旁邊打開,發現很困難。有孩子就想到謎語出現的“打破瓷瓶口, 挖出紅珠寶。”根據這一線索,孩子們進行了第二次探索,從小口處,使勁用大拇指掰,發現也是很難打開。這時候,有小朋友提議用刀子切開,一提出,小朋友都紛紛表示同意。)
(2)師:小朋友說用刀子打開這個方法也不錯!那我們先打開哪里呢?(幼兒再一次進行探索討論。
師:輕輕地打開石榴,里面住著石榴寶寶它長的什么樣子呀,數一數里面住著幾個石榴寶寶?
(3)嘗一嘗是什么味道的呢?剩下的籽是什么樣子?它有什么作用呢?
總結:一顆石榴外面有軟軟的的石榴衣服,里面有好多石榴米,紅紅的石榴是甜甜的,穿著一件紅衣服,里面還有一粒籽,可以用來作種子。
(幼兒通過探索把石榴打開時候,看到了自然形成的花形非常興奮,也提要到了探索后的成果。)
三、認識石榴樹和石榴花。
(1)師:石榴我們都品嘗過了,那么好吃的石榴是從哪里來的呢?我們幼兒園里面有一棵石榴樹上面還開著石榴花,花是橘紅色的。
(2)師:這里有一張表,小朋友。小朋友象個科學家那樣去找一找、看一看,把自己觀察到的記錄下來,等會上來講一講,開始行動吧!
(當帶領幼兒看到石榴花的時候,感到非常高興,孩子們從葉子部分開始觀察仔細,到石榴花的樣子等,又進行一次“小科學家”一樣的探索。)
(3)探索記錄
四、用語言表述自己看到的石榴花和石榴樹。
五、延伸:
石榴的作用石榴的作用
1、防治口臭
2、止瀉殺菌
3、生津止渴
4、美化肌膚
吃石榴有這么多的好處,明年我們也來種一種!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8
創設了一個很好的種植園,用了許多好的方法細心地種植、照顧蔬菜。那你們想不想讓我們的種植園變得更好,讓我們的蔬菜寶寶長得更好呢?有什么好辦法?(根據幼兒講的一一出示記錄圖)討論新方法你們都認同這......
活動目標:
1、在回顧、比較、討論中嘗試遷移運用所得的新經驗,從中體驗一種成功感。
2、在活動中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準備:
已有的種植經驗、ppt制作、記錄圖。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
二、討論、選擇新的設想
1、設想新方法孫橋農業開發區運用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和方法,種出了富有營養的蔬菜。我們也創設了一個很好的種植園,用了許多好的方法細心地種植、照顧蔬菜。那你們想不想讓我們的種植園變得更好,讓我們的蔬菜寶寶長得更好呢?有什么好辦法?
2、討論新方法你們都認同這些新方法嗎?
3、選擇好方法你們想的這些方法都很有道理,可是我們不能一下子就全辦到,總要一樣一樣來,假如在這幾種方法中先選2個方法比較適宜現在進行改建的,你會選哪兩個?為什么?投票選擇適宜現在改建的方法。
4、統計人數看看哪種方法是我們覺得現在先要進行改建的?有幾票呢?
活動結束:
我們今天想了這么多的好方法,相信我們的種植園會更加好,植物寶寶們也會長的更好。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簡單認識大棚,了解大棚的作用。
2.感受農民的聰明智慧,并產生感激之情。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1.師:小朋友,我們一般在什么時候吃西瓜?為什么?
2.西瓜應該生長在什么季節?現在天還沒熱你吃過西瓜嗎?現在怎么會有西瓜呢?
師:小朋友說了很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現在老師要請你們看樣東西。
二、觀看大棚課件,了解大棚種植
1.出示大棚課件:這些白白的是什么?(學說大棚)它像什么?
2.這些像房子的大棚是怎么做的呢?它們有什么用?
3.出示農民在大棚里種植的課件:農民們在做什么?
師小結:原來像房子的大棚是農民伯伯用來種植蔬菜瓜果的。
4.農民伯伯為什么要把蔬菜、瓜果種在大棚里呢?
師小結:因為大棚像房子,有保溫的特點,農民還可以根據需要在里面裝上保暖設備(出示課件),調整大棚里的溫度,這樣,一些在夏天生長的蔬菜瓜果冬天也可以在里面生長。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冬天我們也可以吃到西瓜了嗎?
三、了解一些大棚種植的蔬菜瓜果
1.大棚里除了種植西瓜你還知道種植什么?
2.播放課件
(1)這個大棚里種了什么?(草莓)
師:草莓本來是在春末夏初的時候成熟,種在大棚里就可以提早成熟,讓我們在冬天的時候就可以吃到。
(2)看看這些是什么?(黃瓜)還有什么?(茄子)
(3)這個大棚里是些什么?(芹菜)
師:原來這些蔬菜瓜果我們都要等到夏天才能吃到,有了大棚種植,現在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黃瓜、番茄、地蒲、西瓜等,再來看看,大棚里還可以種植什么。
(4)播放課件:這些是什么?為什么把鮮花也種在大棚里呢?
師:對,這樣我們一年四季都可以買到鮮花。
四、討論:
1.看了這些大棚和大棚里種植的蔬菜瓜果,你有什么感受?我們應該怎么做?
2.師:農民伯伯為了讓我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各種蔬菜瓜果、能買到漂亮的鮮花,他們辛辛苦苦地搭建大棚進行種植,所以我們要感謝他們,還要珍惜他們所種植的蔬菜瓜果等。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2、學會區分生熟西紅柿。
3、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水桶。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里?"教師告訴幼兒今天我們要去栽西紅柿了,以后我們就可以吃自己種出來的西紅柿了。你愿意去栽西紅柿嗎?
二、栽西紅柿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四、鋤草(西紅柿成活后進行)
1、引導幼兒認識雜草,學會從根、莖、葉的不同來區分雜草與西紅柿。
2、組織幼兒為西紅柿鋤草。(提醒幼兒不要弄斷西紅柿的枝和葉、不要弄臟衣服和鞋子)
五、采摘西紅柿。
1、引導幼兒觀察西紅柿的果實。
師:"西紅柿的果實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它們的顏色為什么不同?"
2、采摘西紅柿。
提醒幼兒要摘熟的西紅柿,別把生的西紅柿摘下來。
3、品嘗西紅柿。
將采摘下來的西紅柿帶到教室里清洗干凈。
師:"西紅柿有那幾種吃法?"(幼兒自由討論并交流)將西紅柿切成片狀讓幼兒品嘗,
師:"今天吃的西紅柿是誰種出來的?西紅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嗎?"
記錄活動:
從移栽到收獲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西紅柿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喜歡參與種植活動并在活動中獲得愉快體驗。
2、在游戲中初步了解種植的方法。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鏟子、盤子、蘿卜種子、故事圖片。
2、經驗準備:帶幼兒參觀過大班幼兒的種植活動,他們對大班幼兒洇地、種種子等種植過程獲得了感知經驗,認識了相關的幾種種子,并對種植工具怎么使用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掌握種植過程的基本技能,如每個小坑之間要留一定的距離、每個坑里的種子撒得不要太多等。
活動過程:
1、以游戲的口吻提問激發幼兒種植的興趣。 教師:聽,是誰在嗚嗚地哭呀?哦,是小種子在哭。種子寶寶你為什么哭呀?原來它們沒有房子住,所以很傷心。那我們小朋友該怎樣幫幫種子寶寶呀?
幼兒:我們給它蓋個房子。
教師:你們還記得故事中種子寶寶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嗎?
幼兒:像小鳥用的那樣(她指的是故事中小坑的樣子)。像給小螞蟻挖的洞那樣。
從孩子們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獲得的經驗。他們的答案都來自種植活動前的經驗準備。
教師:“對,種子寶寶的家就像一個小坑。”(教師出示圖片)
2、給種子寶寶蓋房子。
(1)帶著幼兒邊說兒歌《走在田埂上》邊走到本班種植園地的田埂間。
(2)給種子寶寶蓋房子(挖小坑)。
教師提出要求:用鏟子時要小心,不要碰到手;房子與房子之間不要離得太近。由于有了前期經驗的鋪墊,孩子們已經掌握了握鏟的要求。
3、請種子寶寶住新家。
教師:孩子們,咱們給種子寶寶蓋好了家,請種子寶寶搬到你蓋好的房子里吧,但是,一定要注意一間房子里不要住太多啊!
先挖好坑的幾名幼兒捏了好幾粒種子放到一個小坑里。老師看到了馬上用種子寶寶的口吻說:“哎呦,太擠了,太擠了,我們想4個好朋友住在一起,再給我們蓋問新房吧!”
4、給種子寶寶蓋被子。
教師:種子寶寶說他們有點冷,想請我們幫他們蓋上被子吧!
“請小朋友輕輕蓋,再用小手幫它按一按,把被子蓋嚴了。”教師又引導幼兒將土踏平。
5、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給種子寶寶蓋了房子,讓它們住進了新家,還給他們蓋了被子,它們可以安心地住在里面了。它們都說,謝謝小朋友,希望過幾天來看看我們,我們會伸出頭來的。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12
意圖:大班幼兒好奇、好問,樂于動手嘗試,喜歡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但是現在的孩子物質生活優越,網絡、電視等虛擬的世界使他們漸漸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在生活中,很多幼兒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少自己動手參加勞動。以至于更多的孩子不知道果實是如何得到的,更不會清楚種植的過程了。此活動,幼兒能夠通過動手種植,在觀察、實踐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種植的要領及科學的觀察、記錄方法,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又能讓幼兒體驗到勞動帶來的快樂。你們如何利用種植區開展有趣的種植活動,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呢?我們做了以下計劃。
準備:適宜植物生長的周圍環境,苗以及種植用的鏟子、水桶等。
目標:
1、使幼兒了解種植的過程與植株生長所需要的基本條件。
2、鍛煉幼兒能獨自種植,掌握正確的種植方法,并積極參與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3、使幼兒感受種子生長的神奇,體驗種植勞動帶來的快樂。
4、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激發起幼兒的責任感。
活動一:激發幼兒的興趣進行種植前的猜想
1、請幼兒觀看種子發芽的錄像,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種子是怎么長大的?你覺得神奇嗎?種子萌發之后植株是又是如何生長的呢?植株生長到一定程度會怎樣呢?(教師積極鼓勵幼兒進行回答,并及時的給予表揚)
2、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幼兒一起討論種植的方法。
(1)引導幼兒互相討論,講述種子的種植過程。
教師提問:誰知道怎樣把種子種到瓶子里?種子種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師和幼兒共同梳理種子種植的過程及經驗,明確種植方法,以類似的經驗方法培育植株。
3、幼兒分組適宜的場所進行種植活動,教師進行重點指導。
活動二:探索種植的條件
將若干株相同的植株分別種在
A:水量適中與干旱
B:見光與陰暗
C:室溫與低溫條件下,分組觀察不同條件下的植株生長狀況,照片記錄生長情況。
活動三:結果展示與品嘗勞動果實
讓幼兒分組匯報在不同情況下植株生長的狀況,那種條件下生長的最旺盛。
1、照片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組的結果。
2、全班討論哪種條件下適宜植株的生長發育。
3、小組討論為什么各組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植株生長的不同
4、幼兒講述勞動的過程及感受
5、享用勞動果實。
《種植》幼兒園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指導閱讀例文《棗樹》,通過分析內容及行文特點,知道寫植物要觀察它的莖、葉、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點。
2、能按要求有目的、有側重地觀察一種植物,抓住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特點。
3、根據例文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自己所觀察過的植物的主要部分,突出主要特點,并注意與其他植物的區別。 教學重點:抓住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特點。
教學難點:寫清植物的主要部分的特點以及與其他植物的區別。 教具:多媒體
課前準備:請你自己觀察一種植物,然后把所獲得的有關內容填寫在下面的表中。
觀察記錄表
植物名稱:年月日
觀察植物的顏色、形狀、特點、氣味、味道、像什么、莖、葉、花、果實
教學過程:
一、播放圖片導入新課
1、教師引述:同學們,看看這張圖片,誰知道這是什么?
2、出示圖片學生活動。
3、師生互動。
引出課題:寫一種植物
二、學習例文
1、出示棗樹、小棗、棗花圖片,根據圖片師生互動。
2、出示例文,自讀例文
3、思考:
(1)、作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寫了棗樹的哪幾部分?
(3)、怎樣介紹各部分的特點?
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情況
教師出示課件:
葉子:翠綠、橢圓形
花: 金黃色、像星星
果實:紅彤彤、像紅瑪瑙
莖:不是很直,上面長滿了刺
4、教師小結:葉子、花、果實、莖,可以介紹它們的形狀、顏色、味道以及給人的感覺等,要有順序的觀察,突出重點。
5、交流觀察記錄表
指名匯報,展開敘述,師生互動。
6、動手寫作:出示寫作要點觀察植物要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抓住葉、花、果實、莖的特點來寫,從形狀、顏色等多方面進行具體描寫,還可以恰當的運用擬人、比喻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