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了解“歐共體”和“歐洲聯盟”的建立,掌握戰后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史實,以及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二.能力目標
用圖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變化情況,讓學生逐步掌握運用圖、表、數據等說明相關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分析戰后西歐、日本在恢復和發展經濟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養學生運用共性和個性的原理分析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恢復與發展的主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生產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以此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意識,確立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并激發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振興祖國的熱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戰后西歐、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難點:“歐洲共同體”與“歐盟”的建立和意義。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復習導入〕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間關系暫時得到緩和,各國資產階級政府穩固統治、恢復經濟,1924年-1929年資本主義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世界資本主義生產發展較快,出現一時繁榮。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所謂的“黃金時期”。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共同學習了美國的經濟發展情況(稍加復習),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戰后西歐、日本經濟的發展。
講授新課:
一.歐洲的聯合
教師向學生展示《重建柏林》和教材上有關“歐盟”的幾張圖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讓學生首先先來了解西歐:在自然地理概念上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法國、摩納哥。二戰后,在國際政治概念上,指除蘇聯和東歐國家之外的24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面積360萬平方千米,人口3.5億。是資本主義的發祥地。課本采用的是后一概念。
二戰中英國被奪去41萬人口,全國1/4財富毀于戰火之中,戰爭期間出口貿易大減,工業技術裝備更加陳舊。法國在法西斯占領摧殘下,工業體系殘缺不全,生產處于癱瘓狀態。德國戰爭奪去700萬人口。因此,戰后西歐各國都面臨經濟恢復的艱巨任務。
現在,我們都知道西歐各國的經濟已是相當發達,那當時,各國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思考,討論。
西歐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引導學生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來分析。內因是西歐國家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并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外因則是美國對西歐的援助。當然,美國對西歐的援助是為了控制西歐,西歐接受援助則是有效地利用了這一外部條件。
高素質人才 美國的援助
德國農業的機械化 瑞士的手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