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 新中國外交的起步教學設計
第7課 新中國外交的起步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狀況,涉及到“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萬隆精神”等重要知識點,對于初中生來說,都是比較難以理解的,因而,本教學設計采用了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同時,補充了大量的背景知識,配上教師的生動演繹,使知識點變得簡單易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被提了起來,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也為后面第14課登上外交舞臺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針和外交成就。
掌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意義及在其指導下新中國外交取得的成就。
掌握“萬隆精神”的確切含義。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比較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通過教師的比較分析和講解,使學生認識到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國初期的外交方針與舊中國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解放了的中國人民在外交舞臺上真正站起來了。
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解,使學生知曉新中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國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稍后又積極同鄰國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以堅實的步伐開拓了我國外交的新局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講述,使學生明確,其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這五項原則被認為是處理國家間相互關系得基本準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
通過對我國代表團參加萬隆國際會議的生動講述,使學生明確,我國在該會議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是我國外交工作的新勝利。
教學重點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國初的外交方針所涉及到的國內外復雜形勢
對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與國關系的準則的正確理解
教學方法
講解法、比較法、故事穿插法
教學媒體
幻燈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結構與過程
【新課導入】
圖片導入法。
請同學們看一幅照片。(教師出示幻燈片)
同學們,照片顯示的是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參加日內瓦會議時步入會場的情景。那么日內瓦會議是一次什么會議?它的召開對當時的世界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周恩來在這次會議上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這是我們這一節課將要學習到的。
第7課 新中國外交的起步(板書)
【講授新課】
一、“另起爐灶”與“一邊倒”(板書)
1.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確定(板書)
(教師講解)新中國成立前夕,為制定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毛澤東主席提出了一些政策思想。1949年3月召開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和同年9月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對新中國的外交方針政策分別做出了重要的規定,為建國后的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1949年春、夏之間,毛澤東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三條方針,這是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以及當時的國際環境 做出的重大決策。其含義是:對國民黨政府同各國建立的舊的外交關系一律不予承認,將駐在舊中國的各國使節只當作普通僑民而不當作外交代表看待,對舊中國同外國簽訂的一切條約和協定要重新審查處理,不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的繼續存在,有步驟地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和特權,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