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
4.有人說“鴉片戰爭”因林則徐禁煙而起,你同意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后回答問題,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要打開中國的大門,而虎門銷煙只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導火線(借口)。
5.《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重大影響是什么?
根據鴉片戰爭圖,師生一同探討《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其危害。
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賠款——賠款2100萬元——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困難,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等。
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使我國東南沿海門戶被打開,便利了外國勢力的侵入。
協定關稅——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為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提供了便利條件。
6.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哪些重大變化?
學生進行討論,教師提示學生結合《南京條約》內容和影響,從鴉片戰爭前后中國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變化比較說明。
教師歸納學生的回答:鴉片戰爭后,中國形式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政治上領土不完整,主權遭到破壞;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這樣的社會還是原來的封建社會嗎?
教師出示材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
對比這段材料,你對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的出什么結論?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出示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影響的比較表
戰 前 戰 后
政 治 主權獨立,領土完整 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
經 濟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封建經濟開始解體(有了一定資本主義成分)
社會性質 封建社會 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正因為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我們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教學小結】
【歷史感悟】
1.學完鴉片戰爭這段歷史,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結論:以史為鑒,振興中華。
【預習提綱】
一、虎門銷煙
背景:英國向中國輸出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鴉片的危害:白銀外流,影響財政,加重負擔。政治腐敗,戰斗力削弱。)
經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全部當眾銷毀。
意義:沉重打擊了英國侵略者,振奮了民族精神,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尊嚴的堅強意志。
啟示:學習林則徐敢于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鴉片戰爭
借口:虎門銷煙
根本原因: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國門,把中國變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結果:中國戰敗,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戰敗的原因: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和軍事技術落后,道光皇帝忽戰忽和的態度。
三、《南京條約》及其附件
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項 目 內 容 影 響
割 地 割香港島給英國 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