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專題二 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一)列舉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西方列強侵華的主要史實,了解《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及影響;概述黃海海戰、義和團運動等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1.列強的侵略
戰爭名稱
時 間
發動國家
結果
影響
鴉片戰爭
1840—1842年
英國簽訂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首先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
鴉片戰爭
1856—1860年
英、法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年
日本
《馬關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19xx年
英法德意奧俄美日
《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不平等條約的比較:
割地
賠款
開放通商口岸
其他
《南京條約》
香港島
2100萬銀元廣、廈、福、寧、上(位于福建有兩處:廈門、福州)協定關稅(最能體現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可看出此時列強的侵略以商品輸出為主)
《馬關條約》
中國臺灣
2億兩白銀
沙、重、蘇、杭設廠(反映出列強資本輸出的要求,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辛丑條約》賠、劃、禁、拆、駐(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體現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2.中國軍民的反抗(1)黃海海戰:甲午中日戰爭中雙方海軍的一次決戰①英雄人物:丁汝昌,劉步蟾,鄧世昌,林永升, ②失敗原因:李鴻章的“避戰保艦”政策,命令北洋艦隊躲進威海衛軍港③結果:日本獲得黃海海域的制海權。最終在威海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2)義和團反帝運動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②口號:“扶清滅洋”③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圍剿”——“招撫”——“聯合列強絞殺”④19xx年八國聯軍從大沽口登陸侵華,直接目的是為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義和團運動)⑤列強未能把中國變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二)了解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等侵華日軍的罪行;簡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及意義,列舉凇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敵后抗日根據地開辟等中國軍民抗日斗爭的主要史實;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認識抗日戰爭勝利在中國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 1、日本侵華進程①“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張學良的東北軍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不到半年占領了整個東北三省,并成立偽滿洲國,東北成為日本的殖民地。②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1937、7、7,日本開始全面侵華
2、日軍侵華罪行
①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后,日軍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手無寸鐵的中國市民進行大屠殺,30萬人被害。
②實施毒氣戰和細菌戰:日軍在侵華過程中,公然違背國際公法,在中國土地上研制細菌和化學武器,慘無人道地用活人進行實驗。
③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大掃蕩,“三光”政策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
①瓦窯堡會議:1935、12,剛結束長征的中共中央在陜北瓦窯堡召開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②西安事變:1936、12、12,張學良、楊虎城,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轉折點)③紅軍改編:八一三事變后,根據國共兩黨協議,在西北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把在東南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