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2.3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了解或掌握: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原因、特點和影響;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和影響;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的背景、標志及內外政策;日本法西斯專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內外政策。
2.能力要求:(1)分析羅斯福新政的內容以及對社會生產力的恢復促進作用。(2)探討美國、德國和日本資產階級為擺脫危機采取了不同方式的原因。(3)分析、比較德國和日本在建立法西斯專政方式上的異同。
3.情感目標: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發生經濟危機的根源。羅斯福新是以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為前提的,盡管新政強化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并在一定程度上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調整和改革,但它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法西斯政權對內殘酷鎮壓人民,瘋狂擴軍備戰,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具有反動性,法西斯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課時安排 2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1)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影響是重點。這一問題是本課的基礎。20年代,美國的經濟趨于繁榮,但在繁榮的背后隱藏著嚴重的危機:一是市場的虛假繁榮掩蓋了貧富的差距和供求的矛盾;二是狂熱的股票投機,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經濟危機不可避免地爆發了。而產生這些因素的根源,正是資本主義制度,是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經濟危機必然引發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內部階級矛盾的尖銳以及法西斯勢力的抬頭,加劇了社會的動蕩。同時,各國為改善本國的經濟形勢,加緊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爭奪以及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奪,造成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2)羅斯福新政的影響是重點。羅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由于經濟的恢復,使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從而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特別是新政中國家對經濟加強干預的政策,加強了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它不僅成為現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開端,而且對其它許多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3)德國、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內外政策是重點。德、日法西斯政權建立以后,對內殘酷鎮壓人民,瘋狂擴軍備戰;對外發動侵略戰爭。
2.難點分析:(1)羅斯福新政的影響是難點。這一問題涉及到新政對美國產生的積極作用和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國家對經濟加強干預的政策,容易簡單地認為新政可以避免經濟危機的發生。對此,應該強調羅斯福新政是美國資產階級政府為應付危機作出的政策調整,它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美國生產關系進行局部的改變,以使其適應社會生產的需要。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性質,也就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2)美國、德國和日本資產階級為應付危機和采取不同對策的原因是難點。
課堂教學設計
師:同學們,20年代是資本主義繁榮、穩定的時期,也是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發展時期。1926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達到戰前水平。尤其是美國,這一時期出現了“柯立芝繁榮”,使很多人陶醉,以為進入了千年盛世。1929年初,新總統胡佛在就職演說中宣稱“我們對國家的未來毫不憂慮,它光輝燦爛,充滿希望”。然而,好景不長,隨著1929年10月24日華爾街股票市場的崩潰,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了。(板書第三節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