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生:(按教師的要求了解建立過程)
2.法西斯政權的內外政策
師: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總理,從此,德國走上了對內實行恐怖統治,對外積極擴張的道路,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了。(指導學生從政治、經濟和軍事、文化思想、對外關系諸方面進行了解,并通過本目材料和小字加深認識)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習)
四、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
師:與德國一樣,缺乏民主傳統是其歷史原因。其次,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內市場狹小,資源緊缺,再加上原有的經濟基礎薄弱,這次經濟危機對它的打擊就更顯嚴重。這是日本法西斯建立的現實原因。在這種形勢下,法西斯勢力趁機發展。日本法西斯主義的主要特點之一是以軍部為核心力量。(解釋注①)軍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決策者和推動者,軍部要求在天皇的名義下建立法西斯獨裁政權,實行對外擴張。這是日本法西斯建立的直接原因。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對納粹黨能夠在德國奪取政權的原因進行了探討,那么我們能不能通過比較找出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的方式與德國有什么不同呢?
生:(閱讀了解日本法西斯政權建立的過程并與德國比較)
師:(歸納總結)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與德國相比有其不同之處。它不是像德國那樣通過一個法西斯政黨篡奪政權來完成,而是軍部法西斯勢力通過一系列政治的、軍事的行動,不斷擴展自己的勢力和影響,逐漸把握政權,從而實現日本政權向法西斯獨裁政權的轉化。
2.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內外政策
師:1936年3月,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為軍部控制政權提供了合法手段,從此,軍部可以操縱內閣,使之淪為自己的傀儡。(指導學生閱讀整理法西斯政權的內外政策以及相關的小字內容,特別是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引用的《基本國策綱要》的原始材料,加深學生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擴張本質的認識)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
師:學完全課內容以后,我們能不能再探究一下20世紀3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大危機的影響下走上兩種不同的發展道路的原因呢?
生:(思考回答)
師:(歸納)導致美國與德日走上不同發展道路的原因:第一,歷史傳統的影響:美國沒有封建包袱,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比較完善,德日在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時,均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缺少深厚的民主傳統基礎。第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影響: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在凡爾賽體系中,處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日本在華盛頓體系中則是受限制、打擊的對象,而美國則是最大受益者,所以,在戰后國際關系格局中,美國是要維護它,德日則要破壞它。第三,經濟狀況的影響:美國經濟實力較雄厚,具備通過改革緩解危機的基礎,德國經濟發展對外國資本依賴性大,日本經濟基礎薄弱,國內市場狹小,受危機打擊十分嚴重。
小結:1929~1933年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又一次引起了資本主義世界的大震蕩。在大危機影響下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兩種不同的政治發展道路:以美國為代表的堅持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道路,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擺脫危機,從而使國家政權同壟斷資本相結合,開始了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轉變;而德、日等國則建立起了法西斯專政,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對外發動侵略戰爭。帝國主義國家間的政治發展不平衡性再一次加劇。
課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