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一、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
師:關于經濟危機,同學們并不陌生,我們在世界史上學習過哪幾次?
生:(回答)
師:大家都知道,由于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存在,使資本主義經濟繁榮的背后隱藏著深刻的危機,這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每隔十年左右爆發的根本原因。那么引發這次危機的具體因素有哪些?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先閱讀下面的材料。(投影)
1.到1929年,在美國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幾乎占了全部國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約在美元左右的貧困戶占家庭總數的60%,還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2.1920~1929年,美國工人的工資增長2%,而工廠中生產率卻增長55%。農業工人的工資還不到非農業工人的40%。
3.1928年8月底,美國股票市場的平均價格相當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個月中,通用汽車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上升到258。
生:(結合教材中的文字、注解以及材料分析概括本次危機爆發的原因)
師:(概括總結)經濟危機的實質是供需矛盾擴大,生產的相對過剩。 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發展的本身就潛伏著嚴重的危機。首先,這種繁榮的基礎極不穩定,國家經濟被控制在華爾街“金融巨頭”手中,這就造成了國民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繼而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因此,產品并非出現了絕對過剩。這是導致供需矛盾擴大的主要原因。其次,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這種繁榮不是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而是一種提前消費的形式,“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隨之而來的很可能是消費的疲軟。而資本家為了眼前利潤的驅使,盲目擴大再生產,使生產和市場的矛盾日益尖銳。第三,無限制的股票投機活動,一方面掩蓋了生產和市場的尖銳矛盾,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直接導致了經濟危機的爆發。
2.經濟危機的爆發
師:這次危機開端于紐約股市的全面崩潰,繼而波及到美國經濟的各個方面。這主要是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引起的連鎖反應:產品的滯銷、積壓導致物價下跌;物價下跌導致商業、企業利潤減少,經濟衰退;商業、企業利潤的減少導致股價下跌和證券交易的無利可圖,于是出現了拋售股票的現象以至達到狂潮,而證券交易所一時拿不出足夠的現金,就使金融貨幣和信用出現危機,一時間大批銀行倒閉。 1929~1933年美國共有 10 500家銀行破產,占全國總數的49%。銀行的大量破產導致工業因缺乏貸款而生產大幅度下降。1932年與1929年相比工業產值下降了46.2%。工業生產下降又導致了農業的衰退,農民大量破產,農用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需求更加減少,反過來又加深了工業危機。同時,農業衰落、工業蕭條導致失業人數達到創記錄的水平,1933年工人失業率為24.9%,這使商品市場更加狹小,周而復始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此外,這場危機很快波及到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影響世界各國,演變成一場空前規模的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插圖、相關小字,想象危機的來勢兇猛和嚴重性并投影表格)
1929~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