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緊急銀行法案》授權總統對個別銀行進行審理,凡有償付能力的銀行才允許開業,成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 5 000元以下的小額存款實行保險;宣布停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美元貶值約30%。
成立“全國復興署”,由它協調國家、企業主和勞工之間的相互關系,共同擬定公平競爭法規,……凡是接受法規的企業,一律發給印有“我們盡我們的職責”的藍鷹標志。
《全國勞工關系法》規定:不公平地對待勞工的行為為非法,工人有組織工會的權利,雇主不得干預控制勞工組織,不得拒絕與工人集體談判合同。
1938年國會又通過了關于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立法,規定每周工作40小時,七年后每小時工資不得少于40美分。
減少耕地,縮小現有的耕地面積,并以增收面粉廠、紡織廠和屠宰廠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加工稅,來補貼減耕農民的經濟損失。
通過公共工程和保護自然資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間資源保護隊,組織18歲到25歲的男青年種樹,建水壩,撲滅森林火災,種植防護林。每批25萬人,每期半年。
1933年成立的田納西工程管理局成為聯邦政府的永久性機構,該工程修建了許多水壩和電站,不僅使300萬英畝農田免遭水災,而且使當地350萬居民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從1935年到1942年,為協調整個工程計劃而設立的“工程進展署”花費了大約130多億美元,雇傭了約850萬工人。修建了12.2萬幢公共建筑,66.4萬英里新道路,7.7萬座新橋梁,285個新機場和2.4萬英里地下水道。
生:(閱讀材料,具體了解新政的主要內容)
師:通過了解新政的主要內容,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羅斯福新政是通過什么方式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的?換句話說就是羅斯福新政與以往的資本主義統治政策相比,有什么顯著的不同?新政中采取的各項措施的目的是什么?這些措施對于緩和美國的經濟危機分別起了什么作用?
生:(思考并回答)
師:(總結)羅斯福政府對國家經濟的全方位干預,是區別于以往資本主義統治政策的顯著特征。首先,下令銀行暫時停業整頓,淘汰喪失支付能力的小銀行,扶持實力雄厚的大銀行;政府對銀行存款進行擔保。克服了資本主義金融體系的無政府狀態;扶持了大金融資本家。其次,對工業加強計劃指導的各項措施,把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納入有控制的軌道,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調整了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另外,對工人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的規定調整了工人和資本家的矛盾。再次,對農業政策的調整,有利于緩和生產與銷售的矛盾。最后,積極推動“以工代賑”,通過興辦公共工程,一方面減少了失業人數,刺激了消費和生產;另一方面也緩和了階級矛盾,穩定了社會秩序。
3.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綜上所述,新政以國家干預經濟的調節職能,調整了資本主義金融體系,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調整了生產和銷售的矛盾;調整了壟斷資產階級之間的相互關系;調整了壟斷資產階級和工人、農民之間的相互關系。那么,請同學們結合下面教師提供的材料,聯系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進程以及這次危機發生的背景,討論一下,羅斯福新政對美國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新政能否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我們應該如何理解羅斯福自己說的“新政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投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