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1.在羅斯福執政的xx年間,工業指數到1937年,已超過1929年的3.4%。國民收入1937年已增加到715.1億美元。國有企業資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國工業產量占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總產量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國已基本上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居世界首位。
2.威廉•福斯特在所著的《美國共產黨史》一書中指出:“美國資本主義在財政上還有辦法來實施像新政這樣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義這樣攸關命運的武器。”
生:(閱讀材料討論后說出自己的見解)
師:在此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從歷史的角度看,新政繼承了美國民主主義傳統,并代表了改革的趨向,在災難性的經濟危機面前,一改以前美國歷屆政府所信奉的自由放任主義,開國家政權大規模干預經濟活動之先河,局部地調整了原美國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中不適應現代經濟運轉的環節,限制資本主義生產與分配過程中的某些負面效應,這不僅成為現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開端,而且對二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繼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借鑒作用。
三、德國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1.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的原因
師:與美國繼承民主傳統,實行新政不同的是,在經濟危機的嚴重打擊下,德國、日本卻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德國法西斯政權建立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思考、回答)
師:我們可以按照遠近程度將其分為歷史原因、現實原因和直接原因。(1)歷史原因又可分為兩點。第一,缺乏民主傳統。從歷史上看,的國長期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1871年,通過三次王朝戰爭完成了統一,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快速發展的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魏瑪共和國只是德國戰敗后成立的一個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共和國,基礎薄弱。第二,德國戰敗后,協約國強加給德國的制裁性的《凡爾賽和約》,激發了德國的民族復仇情緒。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對德國造成了什么影響?
生:(思考并回答)
師:(2)經濟危機的打擊是現實原因。由于德國戰敗,既喪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關稅壁壘保護自己的國內市場,因此,危機對德國的打擊特別嚴重。(指導學生閱讀相關小字,了解德國危機的嚴重)
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
師:面對日益蕭條的德國經濟和深刻的社會矛盾無能為力。因此,統治階級越來越傾向于建立一個獨裁政府,以鞏固統治,這就為納粹黨奪取政權創造了良機。
(3)納粹黨的興風作浪是直接原因。納粹黨正是利用了人們對現實和《凡爾賽和約》的不滿,打著當時流行的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招牌,進行蠱惑人心的宣傳,煽動民族復仇的情緒,騙取了社會各階層日益廣泛的支持,勢力大增。(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小字及材料并補充投影材料)
①《農民綱領》提出取締土地投資,禁止土地抵押和土地拍賣,給農民以減免稅款提供借貸等經濟幫助。
②《迅速提供就業——戰勝危機的綱領》向廣大失業工人作出擴大公共工程,提供廣泛就業,國家資助中小企業的許諾。
③《二十五點綱領》提出廢除《凡爾賽和約》,建立大德意志帝國。
生:(閱讀并加深理解)
師:在此基礎上,希特勒又乘機向對他奪取政權起至關重要作用的壟斷資產階級靠攏。1931年下半年,他跑遍整個德國,同企業界的重要人物會談,爭取他們的支持,使處于危機震蕩中的德國壟斷資產階級把支持希特勒看作是既可以扼制來自共產黨左派的威脅、穩住動蕩不安的國內政局,又可以對外奪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擴大原料來源和產品市場的一種不錯的選擇。從此開始了納粹法西斯同壟斷資產階級的直接聯盟。據估計,1930~1932年,納粹從壟斷資本家那里獲得的資助達7000~9000萬馬克。對于政權武裝力量的支柱——國防軍,希特勒也極盡爭取拉攏之能事,最終換取了他們的支持。(指導學生閱讀了解德國法西斯獨裁政權建立的簡單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