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精選2篇)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篇1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課標感悟】
1、夏商時期的世襲制和基本的國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西周政治制度的影響。2、西周的分封制的基本內容。
3、西周的宗法制的基本內容。
4、通過對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內容、作用和影響方面的分析,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重點難點】
重點: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難點: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及宗法制。
【知識梳理】
1、西周的建立: 年, 伐 滅商,建立周朝。
2、內容:周王把王畿外的 分別授予 。
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同時,諸侯在 內,又對 實行再分封。 再將土地和人民分賜給 。 也要向上一級承擔 義務。
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 的森嚴等級
的秩序。
諸侯有為周天子 、 、 和 的義務。
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 ,如 、
、 等。
3、影響:(1)積極方面:加強了 對地方的統治,擴大統治區域,形成對周王室 ,加強了周王朝的統治,鞏固了王權。
。2)消極方面:西周后期 勢力日益強大, 衰弱,造成了春秋戰國時期分裂割據的重要原因;
4、影響:
。
【思考與討論】
一、材料一:堯舜時期,洪水泛濫。堯命令夏族首領鯀治理洪水,鯀因治水無功被殺。舜又命鯀之子禹治水。禹在外xx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后用疏導的方法治理了水害。因禹治水有功,舜將部落聯盟首領的權位傳給他。這種傳位給賢能人的制度被認為是古代社會理想的政治模式。
材料二:但是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奪得王位,并傳位給自己的后代。這樣,政治權力由“傳賢”變成“傳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家天下”的局面逐漸形成。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時父子相傳,有時兄終弟及。
請結合上述材料,簡述禪讓制與王位世襲制?并分析指出兩者的區別。
二、
1.材料三地圖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實行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周天子分封的對象有哪些?并結合地圖予以說明。
4.根據材料簡述分封制的內容,并指出維系周王與諸侯的紐帶是什么?
5.概括西周王朝分封制的特點?
6.結合上述兩則材料,綜合分析西周王朝分封制的作用和局限性有哪些?
三、材料五: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西周實行了具有政治性質的宗法制。
宗法制規定,周王稱為天子,王位由嫡長子繼承,為大宗;其他兒子分封為諸侯,他們對天子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領地內卻是大宗。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長子才能繼承,其他兒子領有封地成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來說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領地內又是大宗。卿大夫與士的關系,依此類推。大宗可以命令和約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領袖。
材料六:
1.請在材料五上用橫線劃出西周王朝實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
2.簡述西周宗法制的內容,并分析其特點是什么?
3.根據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分封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怎樣?
4.根據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宗法制的作用如何?
綜合歸納1.仔細閱讀課文,夏、商、西周王朝為鞏固奴隸制統治共采取了哪些制度與措施?
綜合歸納2.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有哪些?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 )
a、部落聯盟爭奪首領位置的結果 b、生產力推動下的社會進步
c、專制代替民主的歷史倒退 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
2、西周的分封制規定,被封的諸侯國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諸侯的義務有( )
、 鎮守疆土 ② 隨從作戰 ③ 交納貢賦 ④朝覲述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西周分封制的積極作用表現在( )
a、擴大了奴隸制的規模 b、促進了奴隸制經濟的發展
c、鞏固并擴大了西周王權統治 d、避免了諸侯國勢力的增長
4、啟創立的王位世襲制一直影響到( )
a、春秋時期 b、戰國時期 c、秦朝 d、清朝
5、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諸侯國,其中齊國是姜尚(傳說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屬于受封的( )
a、周天子的親屬 b、功臣 c、先代的貴族 d、歸附的部落首領
6、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鞏固統治的作用;在后期則造成分裂割據,瓦解了周朝的統治,導致這種截然不同結果的主要因素是( )
a、生產力的發展 b、生產關系的發展 c、諸侯爭權奪利 d、井田制的破壞
7、關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準確的是( )
a、體現了奴隸主與奴隸的階級關系 b、體現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等級關系
c、體現了中央政府與地方的行政關系 d、體現了官僚機構對人民的壓迫
8、分封建制與宗法制的關系是( )
a、完全割裂 b、互為表里 c、前者決定后者 d、后者決定前者
。ㄈ﹩柎痤}:
1、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內容及其特點是什么?對后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質疑與反思】
學案參考答案
【知識梳理】
一、從禪讓制到王位世襲
1、(1)約公元前2070;(2)夏禹;(3)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2、父子相傳;兄終及弟;
3、(1)相、卿士;政務;
(2)候、伯;向商王納工;奉命征伐;
二、等級森嚴的分封制
1、公元前1046,周武王,紂;
2、廣大土地和人民;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自己的封疆;卿大夫;卿大夫;士;卿大夫和士;作戰等;
貴族統治階級內部;“天子--諸侯-- 卿大夫—士”;
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獨立性;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3、(1)周天子;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諸侯國;王權;
三、血緣關系的宗法制:
1、父系血緣關系;政治等級;國家統治;分封制;
2、天子;嫡長子;大宗;諸侯;小宗;大宗;(3)分封制;
3、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穩定和團結;
4、宗法制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加強了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
【思考與討論】
一、(略)
二、1、西周王朝實行的分封制
2、拱衛王室,維護西周王朝的統治。
3、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4、土地和人民
5、等級森嚴
6、作用:使國家政權也逐漸由松散趨向嚴密。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形成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局限:受封的諸侯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如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隨著諸侯國勢力的日益壯大,西周后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三、1、為了加強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2、血緣關系來維系3、互為表里4、保證了各級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ňC合歸納略)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b 2、c 3、c 4、d、5、b 6、a 7、b 8、b
二、材料解析題:
。1)分封制。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
。2) 臣屬關系。諸侯要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3)周天子不能再對諸侯發號施令。由于一些諸侯國實力的強大,使得王室衰微。
三、問答題:
內容: 它是由原始社會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它用規定宗族內嫡庶系統的辦法,來確立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終以保證王權的穩定。
特點:①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制;
、谝幎讼鄬Φ拇笞诤托∽谥。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是建立在血緣關系上的等級制度;
、叟c分封制緊密結合。
影響:
1、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2、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宗法制中的嫡長子繼承制在以后的三千多年的時間里基本上成為君主承傳的定規,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篇2
單元概覽整體設想課標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2)知道“始皇帝”的來歷和郡縣制建立的史實,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3)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4)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影響;從漢到元中央集權的發展和君主專制的加強;明朝宰相制度的廢除和內閣的設置,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教學難點:結合夏、商、西周的相關史實,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結合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史實,理解中國古代專制制度的特征;結合秦朝以來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認識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
高考預測重要考點: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秦朝皇帝制和中央官制的創立、郡縣制的全面推廣,中央集權制度的特征和影響;從漢到元地方體制和中央機構演變的史實及其規律影響;明朝廢除宰相制度、設立內閣的原因和影響,清朝軍機處設置的背景和影響,明清君主專制加強的特點和影響。命題角度:考查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著眼于政治制度的演變的背景、特征和影響等具體問題的分析評價;同中國近代現代歷史、世界歷史的相關問題,以及現實政治問題相比較聯系。
教法建議理解概念:重視指導學生理解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并結合具體歷史背景和階段特征加以分析評價。掌握線索:指導學生形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展演變的基本線索,并探究其發展演變的規律。比較聯系:縱橫聯系,特別注意把握同一歷史時期相關政治制度之間的關系;跨學科聯系,注意指導學生運用政治、地理、文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結合現實思考問題。
課時安排新授共4課時:第1課,1課時;第2課,1課時;第3課,1課時;第4課,1課時。單元總結測試2課時,講評1課時。
第1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三維目標】1. 知識與能力:⑴夏商時期的王位世襲制、基本的國家行政制度及對西周的影響、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⑵ 探究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以及宗法制對中國社會的深遠影響。2.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⑴我國進入階級社會的歷史源遠流長,是世界文明古國。⑵中國古代的早期政治制度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一宗法制為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教學設計】重點: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難點:分析理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宗法制和分封制的關系。
【教學方法】1.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總體特征,讓學生學會類比思維方法。2.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本的故事史料,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和分析歷史資料的方法【課時安排】1課時【知識梳理】1、前言:古代中國政治歷史發展的總體線索。
基本線索:原始的部落民主向專制一步步強化;兩大階段:夏至春秋戰國(早期)與秦至清(走向成熟又走向衰落);著眼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央內部的關系(王<皇>權與相權的關系)。2、導入新課:首先展示圖片——“鼎”,讓學生討論“鼎”的象征意義,引入第一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3、講授新課: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商的政治制度
、盘攸c:①王位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開創者:夏禹第一個王朝(前2070年)
特點:國家機器——“家天下”
形式:兄終弟及\父子相傳(商朝)
②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官員
中央:相、卿士、卜、祝、史、師(職責)
地方上:封侯、伯義務:納貢、征伐⑵影響: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度有直接的影響。
【學習探究】
、畔纳虝r期的相權狀況意味著什么?(分別與禪讓時代和秦之后的王朝相比)
、坪、伯有幾重身份?既是隸屬中央的高官,又是地方上方國的首領(雙重身份)
二、西周的分封制與宗法制
1.西周的分封制(前1046年)
目的:鞏固西周統治 對象:王族、功臣、先代功臣 內容:周王封土地,諸侯盡義務 影響:擴大了周朝疆域
【學習探究】
分封制體現了森嚴了等級,維護這種等級制度,僅僅靠得是國家暴力機構嗎?如果不是,還要依靠什么制度?
2.宗法制度(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上)由來: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 目的:確定和鞏固父系家長在本家族地位的穩定 特點:嫡長子繼承制度 影響:保證了貴族政治壟斷特權,有利于統治集團的穩定 3.分封制與宗法制之間的關系:
【學習探究】楚莊王問鼎說明了什么?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4.、宗法制與分封制的衰落(西周后期~戰國末[秦])
原因:分封制的局限性:受封的諸侯有相對的獨立性(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等)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早期)三、小結:【課堂練習】
1、反映我國禪讓制被世襲制度所代替的史料是 a.《國語》中記載“防風后至,禹殺而戮之”b.《越絕書》“禹穴之時,以銅為兵” c.《左傳》“茫茫禹跡,劃為九州”d.《禮記》“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以為禮”
2、《史記》記載,楚莊王向周王“問鼎大小輕重”,其含義是 a.關注青銅鼎的鑄造b.希望借助周王室爭霸 c.想替代周王號令天下d.有與周王室平分天下的野心
3、“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度的規定,下列在相關范圍內一定能成為大宗的是 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b.周王室——周王嫡長子、嫡長孫 c.諸侯國——諸侯嫡長子、嫡長孫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長子、嫡長孫 e.周王室——周王庶妻所生長子
4、孔子說:“殷因于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問題? 5、西周實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度,各起了什么積極作用?為什么這種積極作用只是一時期的? 【課后反思】:本課分析較透,內容處理較為恰當。教學操作體現了教學設計,但時間把握不太好(留下了一些尾巴)。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都發揮較好。理論分析到位,學生掌握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