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案(通用2篇)
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或掌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壟斷組織的形成原因、主要形式、作用。
2、過程與方法:(1)通過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巧妙地引導學生主動認識歷史和探究歷史。深入淺出,循循誘導,層層剖析。(2)鼓勵學生大膽地回答問題,提示學生用一定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機會和平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隨著生產的發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生產力的進步越來越依賴于科學技術的新發現。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發展,導致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
二、重點難點:
重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的重要成就、特點及影響。
難點:工業革命對世界市場的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壟斷的作用
三、課標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的主要條件;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主要發明創造;了解19世紀晚期壟斷組織產生,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四、教學過程:
自主學習
1、請同學們閱讀第一子目內容,歸納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主要條件和主要的發明創造。
(1) 主要條件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前提 英資本主義制度建立
資金 資本的原始積累
勞動力 自由身份(圈地運動)
技術 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
市場 廣大的海外市場
(2) 主要發明創造
領域 主 主要發明 影響
電的廣泛使用 發電機、電動機、發電廠、 技術
電燈、 、電車、電影放映機 人類進入
時代
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創制: 、 、
使用:內燃機驅動的火車和輪船
新交通工具:汽車、飛機
交通新紀元到來
化學工業 染料、塑料、藥品、炸藥、人造纖維 豐富人們生活
傳統工業 煉鋼技術 鋼材取代木材和鐵 時代到來
通迅技術 電話、 世界各地聯系加強
2、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二子目的內容、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對生產關系的影
響——(1)壟斷組織的出現。
壟斷組織產生的原因:
壟斷組織產生的影響:
a、經濟上
b、政治上
c、對外關系上
3、閱讀第三子目內容,分析認識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2)世界市場的發展 (3)其它影響:生產力發展,殖民擴張方式改變,重新瓜分殖民地斗爭激烈,產業結構變化,經濟思想變化。
總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合作探究
1、兩次工業革命對比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 間 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完成于19世紀40年代
發生國家 始于在英國,然后向歐美大陸擴散
發生條件 市場需求的日益擴大
標志性成就 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新興工業部門 棉紡織業,機器制造業,交通運輸業、采煤業、冶金
動 力 蒸汽動力
能源 煤
交通工具 火車、汽輪
通訊工具 有線電報
主要特點 科學與技術未結合,發明主要來自發明家的經驗積累
經濟結構 由農業國轉到工業國(輕工)
影
響 生產力 手工業 機械化,蒸汽時代、工業時代
生產組織形式 以工廠制為組織形式,
生產關系 自由資本主義時代
世界市場 初步形成
對外侵略方式 以輸出商品為主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3.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形成的原因:
形成的途徑
形成的過程:
對世界市場的評價:
五、知識檢測:
1、(xx年海南卷,13)從19世紀90年代起,德國出現了建立巨型企業的趨勢。到20世紀初,占全國企業總數0.9%的3萬多家大型企業占有3/4以上的蒸汽動力和電力,其中586家巨型企業幾乎占有蒸汽動力和電力總數的1/3。上述現象說明( )
a.軍國主義政策推動了生產集中 b.能源革新成為生產集中的主要動力
c.生產集中有利于新興工業的發展 d.生產集中根本改變了輕重工業比例
2.(xx年上海文綜,12)如圖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紀末某西方國家殖民地的分布情況。綜合所學知識判斷,該國家是 ( )
a.英國 b.俄國 c.美國 d.法國
3.(xx年海南卷,12)有歷史學家說:“在1870年以后大約40年里,并非僅僅在歐洲人看來,歐洲實際上確實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擴張的現代文明的中心。”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擴張 b.資本輸出 c.文化傳播 d.工業革命
4.(•江蘇模擬)近代工業生產的組織形式經歷了由手工工場、工廠制度到大企業的演變。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工業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 c.世界市場擴大 d.殖民擴張
5.(改編題)1889年世博會在法國舉行,修建的埃菲爾鐵塔,后來成為法國和巴黎的象征,主要反映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其依據是 ( )
a.鋼鐵和電的使用 b.蒸汽和石油的使用
c.電和石油的使用 d.電和蒸汽的使用
6.電影《泰坦尼克號》描述的是英國的一艘豪華巨輪與冰山相撞而沉沒的一次重大海難。當海難發生時,船上曾通過無線電發出求救信號。下列說法最確切的是 ( )
a.它是18世紀以前的輪船 b.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c.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結合的成果 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7.第二次工業革命比第一次工業革命更快地推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發生的范圍十分廣泛 b.科學與生產的結合加強
c.新技術、新設備的普及 d.各國統治者重視程度加強
8.(•揚州模擬)資本主義經濟學的鼻祖亞當•斯密無論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經過了幾百年風霜雪雨的洗禮之后,他理想中的經濟自由化竟然在現實中會遭遇如此的困境,并出現如此的“異化”……這種異化在十九世紀晚期表現為 ( )
a.資本主義經濟完全實行自由競爭與自由貿易 b.資本主義經濟出現壟斷現象
c.資本主義國家大力干預經濟 d.資本主義國家大規模推行福利政策
9.(•湛江二中模擬)20世紀初,一位英國評論家寫道:“(英國)普通公民早上被美國鬧鐘叫醒,……從早餐桌旁站起后,這位公民匆忙走出家門,趕一輛紐約制造的電車,……。在那里,他走進”楊基“電梯,電梯將沿著美國人裝的梯軌線把他送到辦公室。毫無疑問,他辦公室里的所有用具都是美國的。”文中反映的情況說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 )
a.英國是最大的殖民帝國 b.英國徹底衰落
c.美國全面超過英國 d.美國工業發展迅猛
10.閱讀下列圖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問題。
材料一 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 材料二 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
材料三 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示意圖 材料四 帝國主義瓜分后的非洲(19xx年)
(1)與14世紀前后歐亞主要商路相比,16世紀以后的國際商路出現了哪些重大變化?簡述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反映了哪些重要歷史現象?試分析導致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
(3)綜合以上材料結合所學,概括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過程。
六、知識拓展:
1、兩次工業革命對我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①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受外國在華企業的誘導,中國近代工業產生(或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或中國資本主義產生)③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科技。
(2)第二次工業革命:①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發展。③中國人掀起救亡圖存運動的高潮(或答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2、壟斷組織含義:
大企業間為控制生產與市場以獲取更大利潤而結成的經濟聯合體。壟斷的內容包括壟斷商品生產、壟斷商品價格、壟斷商品市場。這種控制是通過訂立各種協議規定價格、劃分市場、分配產量來實現的。卡特爾(德)、辛迪加(俄)、托拉斯(美)、康采恩是壟斷組織的四種主要形式。
第二次工業革命教學案 篇2
重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與影響。
難點:理解壟斷組織出現的必然性和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課前自主學習
1.第二次工業革命創造了許多發明,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即 、 、 、 。
2.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生產結構的變化, 工業取代 工業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部門。
3.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家放棄了傳統的 原則,推動 產生。
4. ,世界基本被資本主義列強瓜分完畢,以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為主導的 最終建立。
課堂合作探究
知識點一: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情景激疑
19世紀下半葉,在英、德、美等幾個工業發達的國家開始出現新一輪技術革新熱潮。在這次技術革新中最突出的成就是電的發明和應用。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有了電力這種高效、便捷的能源作為動力,達到了空前的廣度和深度,給人類文明帶來深刻的影響。這是18世紀的蒸汽動力望塵莫及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有哪些特點?
知識歸納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條件
(1)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科學的繁榮,科學家不斷進行科學探究并把研究成果應用于工業生產。
(2)1870年以后,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發明、新技術層出不窮,使工業革命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即第二次工業革命。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概況
(1)電的廣泛使用
①電的最早應用:19世紀三四十年代科學家已經知道電的存在,并發明了有線電報。但是,電力未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②發電機、電動機和發電廠的出現:
a.1866年,德意志人西門子研制成功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與此同時,電動機也制造出來。
b.不久,出現了集中供電的發電廠,輸變電技術也日益完善。
③電器產品(電燈、電車、電話和電影放映機等)紛紛涌現,人類由此進入了“電氣時代”。
(2)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①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問世。不久,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也研制成功。內燃機很快被應用于工業生產。
②人們在用內燃機驅動火車和輪船的同時,還研制出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
(3)化工技術的發展
科學家們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化學物質,制成染料、化肥等多種化工合成材料,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4)鋼鐵工業的進步
①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由于煉鋼技術的改進,鋼產量大幅度提高。
②在制造業和建筑業中,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鋼材取代原來的木材和鐵。
【例1】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的原因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
a.工藝技術的提高 b.自然科學研究的重大進步
c.市場需求的擴大 d.資本家資金更加雄厚
【變式題】單皮爾在《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中說:“科學過去是躲在經驗技術的隱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當它走到前面傳遞而且高舉火炬的時候,科學時代可以說已經開始了。”這里所說的“科學時代”是指 ( )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的開辟 c.第一次工業革命 d.第二次工業革命
知識點二壟斷組織的出現
情景激疑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在一些新興工業和鋼鐵等工業中產生了壟斷組織。壟斷組織的形成產生了哪些影響?
知識歸納
1.壟斷組織出現的背景
(1)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誕生了電力工業、石油工業和汽車工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紡織、鋼鐵及造船等傳統工業部門也取得巨大進步。
(2)第二次工業革命促成了工業生產結構的巨大變化,重化工業取代輕紡工業,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成分,生產規模大,資本需求日益龐大,生產的社會化趨勢日趨加強。
(3)為了適應資本主義大生產的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追求更多的利潤,資產階級著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調整生產組織形式。
2.壟斷組織的形成
在新興工業和鋼鐵工業中,一些大企業一定程度上放棄了資產階級一貫倡導的自由競爭原則,采取各種方式,控制產品生產、價格和市場,形成了壟斷組織。
3.壟斷組織形成的影響
(1)壟斷組織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適應了資本主義大生產的要求。
(2)壟斷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方面,成為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征。
【例2】壟斷組織的出現,從根本上說 ( )
a.它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 b.它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c.它根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d.它確立了新型的國際關系體系
【變式題2】 19世紀70年代后資本主義經濟發生重大變化,其特征是 ( )
a.政府大力干預經濟 b.壟斷組織控制生產和銷售
c.跨國公司紛紛成立 d.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知識點三世界市場的發展
情景激疑
新航路的開辟,人類從各民族分散孤立地發展開始走向整體世界,世界經濟開始逐漸連為一個統一市場。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進一步發展。世界市場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知識歸納
1.世界市場發展的原因
(1)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多個國家和幾乎所有的工業領域同時展開,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增長,世界各地經濟聯系更加密切。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許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大大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2.世界市場發展的表現
(1)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間,世界貿易額增長了三倍左右。
(2)亞、非、拉等地區的非工業國家生產的糧食和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往工業化國家,工業化國家生產的工業品則銷往全世界,國際分工日益明顯。
3.世界市場發展的影響
(1)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列強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資本主義列強瓜分完畢,亞、非、拉等廣大地區基本上都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資本主義國家在輸出商品、掠奪原料的同時,直接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輸出資本;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始了艱難的發展歷程,以歐美列強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起來。
【例3】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形成的表現包括 ( )
①工業革命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基礎
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力量大為增強,形成了世界市場
③西方列強加強對外擴張,控制了世界大部分地區
④亞洲國家都成為資本主義列強的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變式題3】世界市場的形成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因素不包括 ( )
a.殖民活動的開展 b.國際貿易的擴展
c.民族主義的興起 d.交通運輸的發展
鞏固測試
1.19世紀晚期開始利用的新能源有 ( )
①石油②煤③電力④原子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果包括 ( )
①火車②電燈③計算機④電話⑤無線電報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
3.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主要是源于( )
a.內燃機的發明 b.發電機的問世
c.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d.壟斷組織的產生
4.壟斷組織出現的直接原因在于 ( )
a.資本和生產的高度集中 b.資本主義工業充分發展
c.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 d.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
5.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是 ( )
a.亞非拉地區的工業飛速發展 b.促成歐洲經濟一體化的形成
c.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 d.世界貿易中心開始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6.壟斷組織的出現從本質上看是 ( )
a.資本主義腐朽性的表現
b.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規律的體現
c.壟斷資本家寄生性的加強
d.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表現
7.下列對壟斷組織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 )
a.是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的產物
b.內部仍是自由競爭
c.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d.首先出現在一些新興工業部門
8.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相同點是 ( )
a.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增長 b.以科學實驗成果為先導
c.源于技術土人的實踐經驗 d.在幾個資本主義國家同時進行
9.壟斷資本主義取代自由資本主義是社會的進步,這主要是指( )
a.提高了國家干預經濟的能力 b.使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c.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d.緩和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
10.閱讀材料:
材料一:隨著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由傳統農業社會進入現代工業社會,人類歷史實現了從分散的地域性歷史向整體的世界歷史的重大跨越,開始了工業文明的全球擴張。
材料二:“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衣冠楚楚的紳士和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民眾同擠一列火車,還得處處給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贊:“我看到這列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
——岳麓版高中新課程《歷史》必修ⅱ
材料三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回答兩次工業革命的有關問題:
(1)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的前提和條件分別是什么?
(2)兩次工業革命中出現了哪些新興的工業部門(各舉兩例)?
(3)兩次工業革命中交通工具的變革有哪些重大發明(各舉兩例)?
(4)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你認為交通運輸工具不斷改進對社會發展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