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第11課
課程標準要求
中國民族火柴業興起于清末,發展于民國。這期間,內憂重重,外患頻頻,民族火柴業從無到有,工藝從落后到先進,資本從薄弱到增強,在夾縫中脫穎而出,頑強成長。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著它呢?民族火柴業留下的商標――火花告訴我們: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民族火柴業力量的源泉。其實,這也是支撐整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展的動力。學習“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明確以下三維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識記日偽政權對淪陷區經濟掠奪的方針、手段和危害。
●理解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原因、概況。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原因的分析,培養分析歷史事件原因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概況明確經濟要發展,必須建立民主的政權,從而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自主學習精要
一、中國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忙于戰爭,對華的資本和商品輸出減少,中國的民族工業得到空前的發展。這一時期被稱為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民國建立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地位,激發了他們振興實業的熱情。政府實行有利于發展經濟的政策也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民國政府倡導使用國貨。19xx年2月,農工商部向各省發出長篇通飭,提出歐戰正是“工商業發達之轉機”,公布《維持工廠辦法大綱七條》,規定糖類、棉毛織物等數十種制造廠家,均在維持之列。此后,農工商部又多次發出訓令,要求所有公共機關的日用消耗品一律專購國貨。
群眾性的反帝愛國斗爭,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紡織業、面粉業和卷煙業等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和新興的民族工業—化學工業也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范旭東被稱為中國化學工業的代表人物。
思維激活
說一說 在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為什么會出現短暫的春天?表現怎樣?
做一做 促使中國民族工業黃金時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強忙于世界大戰無暇東顧 ②民國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發展政策 ③民眾愛國運動推動民族企業發展 ④民族資產階級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b
二、日偽政權對淪陷區經濟的破壞:
為適應侵略需要,日本把占領區變成軍事和工業基地,嚴重破壞了中國淪陷區的經濟。1940年10月,日本內閣通過《國土計劃設定綱要》,提出所謂“適地適產主義”,具體地說,就是在日本本土著重發展軍事工業、機械工業和精密工業;在中國東北由偽滿洲國著重發展電氣工業、礦業、部分機械工業和輕工業;在華北著重開發礦業、鹽業;華中則容許存在一些輕工業。“適地適產主義”意在將占領區經濟完全納入日本經濟的體系之中。
經濟掠奪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主要目的。日本對淪陷區工礦業的掠奪與控制主要是采取“軍事管理”、“委托經營”等方式。
日本還控制和壟斷了占領區的金融和內外貿易,對各類物資實行嚴格管制。
物資管理制,便于日偽政權以低價收購的方式進行物資掠奪,也極大地限制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