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9.答案:屬殖民地性質。中國臺灣與日本的貿易關系對中國臺灣經濟的影響包括:日本掠奪了中國臺灣大量的財富;中國臺灣經濟畸形發展,成為日本原材料基地;日本壟斷了中國臺灣的對外貿易;中國臺灣對日本產品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關于日本對中國臺灣經濟侵略的知識,回答時不必拘泥于教材,可根據材料內容概括回答。首先根據三段材料對日有利、對臺不利的經濟關系實質就可以得出“殖民地性質”的結論。其次,依據時材料提供的兩個表格和兩段文字材料的核心思想的歸納,就可以得出中國臺灣與日本的貿易關系對中國臺灣經濟的影響。
10.答案:(1)經濟工業化的主要階段:①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機器設備和生產技術,在中國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中國開始出現近代工業。②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產生了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資本主義工業興起。③甲午戰爭后,中國出現了一個興辦工業的浪潮,中國民族工業有了初步發展。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次發展的機會,出現了發展的黃金時期。⑤一戰后,帝國主義卷土重來,民族工業受到打擊。⑥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中國的民族工業受到沉重打擊,日益萎縮。(2)經濟工業化的特征:①工業化不僅受到內部封建保守勢力的頑強抵制,還不斷遭到外部資本主義列強的傾軋排斥和武力摧殘,發展緩慢,歷經曲折。②工業化一開始是由地主階級中的洋務派領導的,官僚買辦階級也發揮了一定作用,資產階級始終沒有真正掌握過近代化的領導權。③工業化缺少必要的資本原始積累,技術、人才和思想的準備不足。④發展畸形。產業結構不協調,重工業發展緩慢;地區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沿海和江南沿河地區。
解析:此題是一個綜合題。(1)問關鍵是把握住工業發展的時期去考慮,一定不要漏掉洋務運動,因為它是中國近代企業的起步階段。(2)問主要從投資人、資金技術、工業結構和發展前景等方面去考慮。
閱讀思考視窗答案:
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長驅直入。特別是廣州、武漢失守后,日本對淪陷區進行經濟掠奪,如:對淪陷區的工礦業主要采取軍事管理和委托經營方式進行掠奪和控制,實行的物資管制制度限制了民族工業的生存空間。為了保住幾十年苦心經營才建立起來的微薄的工業基礎,沿海工業決定內遷。這次內遷對抗戰的勝利和后方工業的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