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2、考點二:日本對中國實行經濟掠奪
學法指要:日本對中國實行經濟掠奪的主要影響應從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情況和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的主要目的來分析。認識日本對中國經濟掠奪的主要目的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思維開放線 日本在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道路中有一個致命弱點,那就是國內市場狹隘,資源少.土地資源貧乏。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日本選擇了對外侵略、掠奪殖民地和市場這一手段。1929年開始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給存在著嚴重缺陷的日本以沉重打擊,為了轉嫁經濟危機,日本發動了大規模侵華戰爭,接著戰爭的消耗更給日本經濟雪上加霜。這樣,在占領中國大片領土后,日本制定了把淪陷區經濟變為它的附庸經濟的總方針,在工礦運輸業、金融業、勞動力等方面,對淪陷區進行不同形式的掠奪,大肆榨取中國的資財和掠奪勞動力,實現其發動戰爭的罪惡目的。
日本帝國主義對淪陷區經濟的影響:(1)增強了日本的經濟、軍事實力。(2)使淪陷區遭到嚴重破壞,大量的工礦資源、資金被掠奪榨取,給淪陷區人民帶來巨大災難。
案例拓展園:下列有關“適地適產主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在日本本土發展軍事工業、機械工業、精密工業 ②在東北發展電器工業、礦業、部分機械工業和輕工業 ③在華北發展輕工業 ④在華中著重開發礦業和鹽業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日本在淪陷區經濟掠奪的認識。“適地適產主義”意在將占領區經濟完全納入日本的經濟的體系之中,把占領區變成軍事和工業基地,在華北著重開發礦業和鹽業,在華中發展輕工業。
3、考點三:影響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因素
學法指要:影響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根本因素就是中國近代的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當時的社會環境中分析對民族工業發展有利和不利的因素。
思維開放線
不利因素:先天不足。與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相比,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缺乏資本、人才、技術、市場和思想觀念的準備;誕生和發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投資方向和發展主要在輕工業領域,重工業基礎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這種工業結構和地區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業呈畸形發展,未能形成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蕩,使民族工業的發展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
有利因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西方列強的侵略,不斷沖擊著中國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瓦解著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客觀上為民族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供了某些條件和可能;統治政策的鼓勵。由于時代潮流的沖擊和鞏固統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國歷屆政府都鼓勵興辦實業;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熱情不斷高漲,使實業救國具有日益廣泛的社會基礎,特別是抵制洋貨,提倡國貨運動不斷興起,有力的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是支撐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動力和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