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導學案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講述張謇辦實業的故事,說出張謇辦實業的背景、影響和結局。
能概括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發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時期發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張謇辦實業的了解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原因的探究,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艱難歷程,感受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形成振興祖國、自強自立的民族認同感。被張謇等施己所長、報效國家的愛國操行所感染,樹立勤奮學習、振興中華的遠大志向。
重點: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難點:正確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學法指導:1、通過分析張謇紗廠的興衰與民族工業的發展這兩目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掌握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分析方法。
2、結合歷史背景分析榮氏家族的興衰,使學生掌握分析方法。
3、在課堂上出示大量 信息,由學生總結提煉 、培養利用課程資源表達有效信息的能力。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知識點一:狀元實業家張謇
1、 簽訂后,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直接剝削中國人民。
2、清末狀元 提出了“ ”的口號,毅然回鄉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
知識點二: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從 到 末年,我國雖然出現了一些民族工業的萌芽,但受到 的阻礙,難以生存和發展。
2、 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受到鼓舞。
3、 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 ”。
4、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在 、 、 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總的說來是 。
5、從行業上看,民族工業主要集中在 部門。
(二)合作探究:
1、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的民族工業能得到發展?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特點
(三)知識梳理:
(四)達標檢測:
選擇題:
1、創辦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的是( )
a、林則徐 b、張謇 c 、郭沫若 d 、董必武
2、外國人紛紛在中國開辦工廠、開采礦山,這種現象出現于下列哪一條約簽訂后?
a、《南京條約》 b 、《馬關條約》 c 、《辛丑條約》 d 、《北京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