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案(通用2篇)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案 篇1
教學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萌芽→“黃金時代”→凋謝萎縮)
教學難點 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形成的內外因和過程短暫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組織學生用課本目錄回顧前面學過的線索,討論回答問題:
1、鴉片戰爭后,為了反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中華民族進行了哪些探索?結果如何?(洋務運動“師夷長技”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鼓吹民權,革命派主張共和,都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
2、這些探索都屬于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它們歸于失敗后,中人民開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場革命的開端是什么事件?勝利于什么事件?(開端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勝利于1949年國民黨政權的垮臺。)
承上啟下,教師講授: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百余年的近代史中寫滿了屈辱、抗爭和探索的事例。在我們已經學過的內容中,多數屬于政治的、戰爭的歷史事實。今天,我們要從經濟方面回顧這段歷程。(布置學生閱讀99——103頁全課內容,對重要的相關事件、人名、企業名稱等做出醒目的閱讀標記。)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狀元事業家張謇
1、你從張謇“實業救國”中,想到了什么?( [啟發學生從張謇辦企業的目的、情懷、結局等方面思考回答]:
a、目的:抵制列強對中國人民的剝削,發展本國工商業,挽回中國的利益
b、情懷:國家民族利益重于個人利益,主動放棄高官厚祿,迎著風險興辦實業。
c、結局: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被列強的“傾銷”擠垮破產。
張謇等人興辦企業、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是值得我們欽佩的,但是歷史也證明了中國民族工業“先天不足”,很難戰勝內外反動勢力的壓制和阻撓。)
2、當時的內外反動勢力是什么?(內有封建勢力,外有帝國主義。)
教師小結、過渡:我們在前面還學過張騫這個人物。“騫”與“謇”怎么區分?張騫是西漢出使西域的人物,他騎著馬兒出塞西行,所以“塞”下以“馬”換“土”[此處應板書講解]。張謇考中過清朝的狀元。狀元者,必然擅長言語,所以“塞”下是“言”不是“馬”
張謇把國家民族利益看得比個人利益為重,義無返顧地放棄了高官厚祿,迎著風險興辦實業。他所創辦的大生紗廠等企業是炎黃子孫自己開辦的民族工業,這些企業的興起、短暫發展和迅速破產的過程,就是整個舊中國民族工業歷史的縮影。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板書《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簡表》,組織學生根據表格的提示,在書上找到答案加以標注,然后通過“接龍”式練習,理解之:
a. 從洋務運動到清朝末年 b.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c.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d. 萌芽 e. 短暫的“黃金時代” f. 再度受挫,凋謝萎縮
g. 在歷史趨勢的作用下,官民“自強、求富”(此點由老師講解即可)
h. 帝國主義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 i. 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
2、簡述101頁“閱讀文字”關于“榮氏企業”興衰歷程。(提醒學生運用“提煉法”:
a、初創發展:“黃金時代”加上艱苦奮斗
b、屢遭挫折:“九一八”事變后,陷入困境;“七七”事變后,毀于一旦。
c、抗戰勝利后:有所恢復,但遠未達到戰前水平。)
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特征是什么?(發展進程艱難曲折,發展程度極不平衡[地點集中于沿海沿江工業城市,類型集中于輕工業],發展水平整體落后,帶有顯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鞏固小結
指導學生當堂完成課本102頁選擇題:應選d(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提醒學生預習第20課《社會生活的變化》。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是從經濟方面縱向概述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過程及特征,并介紹了晚清時代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及其創辦的大生紗廠的興衰。內容較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躍性強。
【學生分析】
對于近代的民族工業發展了解很少,但對當代的民族工業發展有一定了解。通過對近代政治史的學習,已經模糊地認識到經濟發展和政治變化有一定的聯系。
八年級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分析史料和歷史圖片的能力。
【設計理念】
1.關注學生的知識現狀,引導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2.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總結能力,通過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歷史結論。
3.注重以歷史知識為載體,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4.注重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目標】
1.應掌握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開端、初步發展、黃金時期、凋敝破產的情況。
2.應培養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以及發展中的困難是什么?
應培養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呈現的特征。
3.應認識到近代中國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導致的,具體說是帝國義和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的結果。
應認識到以張謇為代表的一些實業家具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愛國精神,他們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能深刻體會到沒有獨立的國家主權,沒有和平穩定的環境,經濟就不會發展。
【教學流程】
一、導入設計
教師活動:出示投影片:1.老年人口中所說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釘其實就是什么?為什么要加“洋”字?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國的有些民族工業品牌也走向國際市場,你能舉個例子嗎 ?這又說明什么?
學生活動:探討、回答。
教師活動(引導):民族工業的過去和現在形成強烈反差,這其中的歷史很值得我們去探究、回味!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
設計理念:【關注現實生活,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關注學生的興趣,激趣導學】
二、新課探究
1.民族工業的發展階段
(一)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
教師活動(出示投影片):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含義;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大膽判斷: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開端是?為什么?
學生活動:體會近代民族工業的含義,并就老師的問題作出判斷,回答。
設計理念:【考察學生對已學過的歷史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二)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1.與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有關的歷史
教師活動(出示投影片):從我們學過的近代史中找一找還有哪些歷史事件對民族工業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
設計理念:【檢查學生頭腦中的感性認識,對學生認識現狀有所了解,以便加以引導。給學生創造參與課堂的機會】
2.甲午戰后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及原因
教師活動(出示投影片):甲午戰爭前后企業發展表格
學生活動:分析表格,得出歷史結論,認識到甲午戰后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并探究其原因。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分析史料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馬關條約》允許民間辦廠促進了民族企業的發展】
教師活動:布置閱讀教材導入框內容及第一段課文狀元實業家──張謇。探討:是什么因素促使張謇放棄高官厚祿,去開辦大生紗廠?他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學生活動:閱讀、分析、回答。
設計理念:【通過張謇創辦實業的典型例子讓學生認識到 “實業救國”思想也是甲午戰后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之一,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三)民族工業的黃金時期
教師活動(置疑):大生紗廠發展最快是哪個時期?分析書中統計表,探討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發展快的原因?
學生活動:討論、交流、回答。
設計理念:【注重通過歷史資料和統計數字直觀地認識歷史】
(四)受挫、破產時期
教師活動:(1)置疑:大生紗廠結局如何?為什么?
(2)布置閱讀課本小字材料:榮氏兄弟創辦企業的興衰。
(3)出示投影片:陳啟源辦廠風波;四大家族與榮氏企業。
學生活動:分析歷史資料,回答問題。
設計理念:【讓學生認識到民族工業發展中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民族資產階級必然有革命的一面】
教師活動(出示投影片):船頭掛英國旗,船尾掛龍旗,反映什么?引導學生認識到資產階級有軟弱的一面。
小結:導致近代民族工業長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資產階級具有革命的一面,所以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由于軟弱、妥協,最終不能領導中國革命成功。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教師活動(置疑):我們已經縱向了解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歷程,你能一句話概括一下發展的特征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
設計理念:【承上啟下,帶出相關問題,激勵學生探究】
學生活動:分析書中所給的3幅照片,說說民族工業在行業發展上的特征。打開彩色地圖,分析民族工業分布的地域特點。
設計理念:【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三、小結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點出應掌握的知識點。
設計理念:【畫龍點睛,明確問題,理清學生思路】
四、出謀劃策活動
教師活動(出示投影片):分析課本上的材料,這段話反映了什么問題?
2.毋庸置疑,加入wto對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但我們更應該清楚地看到,大量優質價廉的進口品種沖斥我國市場,對我國民族工業無疑是個很大的挑戰。請你為我們民族工業的發展出謀劃策。
學生活動:討論、分析、自由表達。
設計理念:【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在現實生活中培養學生歷史責任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1.民族工業的產生、初步發展(萌芽階段)──黃金時期──蕭條破產階段
洋務運動 甲午戰后 一戰期間 一戰后至新中國成立
發展原因 發展原因 發展的障礙
2.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征:艱難曲折、落后、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