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近代工業的艱難起步
第10課 近代工業的艱難起步
課程標準解讀
張謇,江蘇南通人,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有影響的人物,是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立憲派代表人物。他16歲中秀才,甲午中日戰爭爆發那一年中了狀元,被任命為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日戰爭中國的慘敗,深深地刺痛了他。他放棄了官職,遂致力于事業和教育。他利用自己的聲望和家產,積極興辦實業。先后建成了大生紗廠及鹽業、榨油、面粉、冶鐵、輪船等企業,形成了大生資本集團。學習“近代工業的艱難起步”,明確以下三維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理解洋務運動興起的背景、內容和作用。
●識記近代民族工業的代表企業,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工業初步發展及步履維艱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分析圖文材料,進行情景再現。
●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原理評價歷史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洋務運動汲取先進思想的態度,務實創新。
自主學習精要
一、洋務運動:
1、背景:
19世紀50-60年代,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鋒鏑指向江南,英法聯軍的侵略魔爪伸向京畿,清政府內外交困,陷入嚴重的政治統治危機。在同外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清政府內部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重要性,從而發起了一場旨在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
2、概況:
1861年,曾國藩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官辦的軍用企業――安慶內軍械所。1862年,中國人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實用蒸汽機在安慶內軍械所問世,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
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是當時規模最大的一所官辦軍用企業。洋務派創辦的軍用企業存在很多弊端,嚴重的制約著它的發展。
在19世紀70年代,洋務派提出了“寓強于富”的口號,開始創辦民用工業。1881年投產的開平煤礦是中國第一個使用機械開采的煤礦。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幾乎全被洋煤所壟斷。開平煤投入市場后,由于質優價低,中外爭相使用,達到了分洋利的目的。它還給附近地區提供了廉價燃料,促進了其他工業的發展。盡管洋務企業在興辦過程中存在種種問題,也未能真正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對中國的早期現代化卻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洋務運動的內容(表一)
口號 內容 主要成就 備注
前期 創辦軍事工業
后期 興辦民用企業
籌劃海防
培養人才
洋務派創辦的軍事民用工業(表二)
類型 創辦時間 創辦人 企業名稱 標志意義
軍事工業
民用企業
思維激活
說一說 洋務運動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發生的?概況如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做一做 “上海輪船招商局創后三年內,外輪就損失了1300萬兩(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了十萬匹!边@說明洋務派民用工業的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