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 近代工業的艱難起步
思維開放線 (1)西方列強并不希望中國富強,中國無法真正掌握西方先進生產技術,一些洋匠受雇期間,挾技居奇,唯利是圖,利用中國官員不懂技術,進行敲詐勒索,牟取私利,使企業難以發展。
(2)清政府內部的頑固派百般阻撓和破壞,也使洋務運動步履維艱。
(3)整個洋務運動在中央缺乏一個健全、有力的領導中心,僅憑地方幾個熱心洋務的總督、巡撫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難成大器。
(4)洋務派企圖靠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而不徹底改變封建制度就想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不能達到目的的根本原因。
案例拓展園:鄭觀應曾批評洋務運動:“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趨步,常不相及。”這實際是指
a.中國失去了發展的機遇
b.洋務派沒有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制度
c.中國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國家阻撓中國工業化
答案:b
解析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洋務運動的全面認識。洋務派企圖靠單純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而不徹底改變封建制度就想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不能達到目的的根本原因。
3、考點三:中國早期民族工業的特點
學法指要:關于中國早期的民族工業的特點要注意從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進行分析。可以從民族企業的產生、工業部門的結構、工業的區域分布、經營管理進行具體分析。
思維開放線 (1)從企業的產生來看,中國民族資本走過一條獨特的創立道路,它不是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機器大生產,而是在列強入侵,破壞了中國發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下,直接從外國輸入機器、技術創辦起來的。
(2)從工業部門的結構上看,中國民族工業基本上是輕工業,中國民族工業缺乏雄厚的經濟基礎,本身不能生產機器,只能從投資少、周轉快和獲利多的輕工業開始。
(3)從工業分布看,中國民族工業發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其原因是這些地區受資本主義列強侵略較早,自然經濟瓦解的程度和商品發展的程度較高,同時,便于利用外國的技術設備。
(4)從設備、技術和經營管理看,中國民族企業是很落后的。
(5)從企業產生發展的社會環境來看,中國民族企業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因而發展緩慢,這決定了中國民族工業同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既有矛盾性又有依賴性,這正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最重要的特點。
案例拓展園:民族工業在發展中依賴外國或封建主義庇護的根本原因:
a.民族資本薄弱 b.封建勢力的強大
c資本主義的強大 d中國的社會性質
答案:d
解析 民族工業誕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不僅遭到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剝削,由于資金少,技術力量薄弱,市場小,又要與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發生聯系。。
4、考點四:洋務運動的影響及其在學習西方方面對今天的借鑒
學法指要:第二次鴉片戰爭后興起的洋務運動雖然沒有達到自強求富的主要目的,但對近代中國產生深遠的影響,給當今中國的建設提供了一些借鑒。注意與現實社會相結合。
思維開放線 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國家的近代生產方式,第一批近代企業在中國出現;培養一批近代科技人員;在客觀上促進了本國封建經濟的解體,從而刺激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民用工業的興辦,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