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 【“三合一”特色教案】
第8課 第二次工業革命 【“三合一”特色教案】
導入:看表
第二次工業革命從電的發明和使用開始
1、第二次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1)政治前提:_資產階級統治鞏固_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_;(2)科學技術:_自然科學發展__;(3)資本條件:_工業革命積累大量資金__;(4)市場條件:世界市場形成擴大__;
2、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有資金、技術、市場、勞動力等,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資金、勞動力、技術、市場條件等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資金來源于資本的原始積累,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資金來源于資本集中(壟斷的出現);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是工場手工業時代積累成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技術由當時科學技術的發展轉化而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勞動力要求有自由的身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勞動者還要具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和勞動技能;第一次工業革命時,英國有廣大的海外市場,第二次工業革命時,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已經基本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人們的理念還是爭取自由,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競爭的意識已經成為時尚。
一、人類邁入“電氣時代”
在蒸汽機的轟鳴聲中,歐美各國的科學家孜不倦地進行新的科學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19世紀中后期,很多科學研究成果都應用于生產,各種新發明、新技術層出不窮,帶來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人們把這一歷史進程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在這次工業革命中,德國和美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電的廣泛使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顯著成就。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研制發電機成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與此同時,電動機也制造出來。不久,出現了集中供電的發電廠,輸變電技術也日益完善,電可以輸送到很遠的地方,供給人們使用。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電器產品紛紛涌現,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人類由此進入“電氣時代”。
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另一項具有深遠影響的成就。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問世。不久,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也研制成功。內燃機的工作效率遠遠高于蒸汽機,大大提高了工業部門的生產力,特別是迅速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新。人們在用內燃機驅動火車和輪船的同時,還以內燃機為動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
化學工業的發展也令人矚目?茖W家們從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煉出多種化學物質,并以此為工業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藥品、炸藥和人造纖維等多種化學合成材料,大大豐富了人類的生活。
科學技術也推動了鋼鐵工業等傳統工業的進步。由于煉鋼技術的改進,鋼產量大幅度提高,在制造業和建筑業中,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鋼材取代原來的木材和鐵。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
同第一次工業革命一樣,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但第二次工業革命同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又具有一些新的特點。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于工匠的實踐經驗,這些工匠并不具備科學理論知識,因此,這一時期的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比如,珍妮紡紗機的發明者哈格里夫斯是個織工,水力紡紗機的發明者阿克萊特是個鐘表匠。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于自然科學的新發展,并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茖W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業革命揭開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序幕,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將工業化推進到一個新階段。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的重點是發展輕工業,主要任務是在以紡織工業為代表的輕工業部門中,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實現了手工工場制度向工廠制的過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以重工業為重點的新階段,其主要任務是改造、擴大和創新重工業的各個部門。第三,第一次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在英國的帶動下,其他國家也開始了工業革命,但發展進程相對緩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這一時期,英國雖然仍有一些重要發明,但是,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范圍,其中有不少出現于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