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出來》教學參考
《喂——出來》教學設計
(一)重點難點:
1. 這則科幻的小說故事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2. 這篇科幻小說幻想的無底洞諷刺了什么?
3. 探究這則小說的深刻含義:結尾告訴人們什么道理?為什么東西“進去”后會“出來”?
(二)科學幻想小說:
簡稱“科幻小說”,是小說類別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像。通常將“科學”、“幻想”和“小說”視為三要素。是隨著近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文學樣式。一般認為英國詩人雪萊之妻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說法國作家凡爾納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我國高士其等也寫過不少優秀的科幻小說。
(三)文章內容:
這是一篇科幻小說,情節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卻發人深省。
這篇科幻小說以環境污染為題材,題目是“喂——出來”,原是一個年輕人的喊叫,他想根據回聲判斷洞的深淺,卻不聞回聲,但是回聲終究傳來了,原先扔進去的東西,也開始出來了。可以感知,作者的意思是說,不顧環境污染,漠視環境污染,茍且偷安,終究要自食其果。破壞大自然,必遭大自然報復。破壞大自然的行為與大自然的報復行為二者雖然相隔一段時間,并非同時發生,但報應終究是要到來的。
(四)寫作特點:
聯想和想像的巧妙運用。
科幻小說是一個想像世界。作者的想像奇妙、豐富、生動、有趣,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讀性強,而且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深不可測的黑洞,是一個奇特的想像,垃圾扔進洞里,世界從此清爽,不料,有一天,垃圾卻從天上飛了下來,更是一個奇妙的想像。作者的想像又是如此豐富,一個個情節聯翩而至。每個片段都有鮮明生動的情境和形象。即使寫政府官員丟扔機密文件,也仿佛看到他們的悠閑神態,有的在談論打高爾夫球,有的在談論彈球房,這些都折射出現代都市的生活。
想像世界是虛幻的,虛幻的多數情節卻又是根據現實生活加以想像的,所以聯翩而至的情節顯得合乎情理,自然而然。有人發現這么一個洞,自然人們會探頭探腦張望,自然有人會疑猜狐貍洞,自然有人會對洞里喊叫,自然有人會丟小石頭以探深淺,如此等等,每個情節都顯得很自然。最后小石頭飛來,也合情理,垃圾既然沒有消除,有朝一日自然會造成環境污染。
篇末寫到小石頭為止,初看莫名其妙,再一想,恍然大悟,接下去將要發生的一切也就不難想像。
(五)重點難點突破
1. 作者為什么幻想出那么一個深不可測的洞?透過小說情節我們應該領悟哪些道理?
這個深不可測的洞,實質上,正是人們的幻想。文中說到,城市的廢物和污水本來是排放到海洋里去的,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漂流得無影無蹤,那就是把大海看作深不可測的洞了。人們把廢氣排向大氣中,以為這樣一來就可以飄散得無影無蹤,那就是把大氣層看作深不可測的洞了。試看人們通常處理垃圾的辦法,都有一種茍且心理,作者幻想出這么一個深不可測的洞,正是集中表現了人們的幻想,諷刺了人們的幻想。作者假想有這么一個洞,既可以用來表現人們的幻想和可笑,也可以警醒世人:不去積極治理環境污染,人類終將遭到滅頂之災。
小說寫道:“最近一個時期以來,由于人們只顧拼命地擴大生產規模,從而給城市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公害。可是,要想治理這些公害卻相當困難,無論是誰都感到很棘手。并且,人們都只愿意在生產性企業或商業公司工作,誰也不愿意天天和各種各樣的垃圾打交道。”這些話完全是現實的。伴隨著工業化、現代化,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造成社會公害。治理公害確實是棘手的任務,但這是無法回避的,舍此決不能保護環境。
小說寫道:“剛開始時,村里人都有點擔心,生怕會出什么事情。”他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他們擔心的事情,不久真的出現了,一聲“喂——出來!”奇怪的叫聲之后,一塊小石頭也飛來了,接下來,傾瀉到洞里的各種各樣垃圾都會傾盆而下,這個城市就要遭殃了。可惜當初人們的擔心未能阻止荒唐行為。商人為利潤驅使,村民見到眼前利益也不再堅持。如果重視人們的憂患意識,做出明智的判斷和決策,災難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世上許多事情都是這樣,起初,很有道理的話往往不被重視,盲目的沖動卻非常強勁,結果吃了大虧,才悔不當初。可見,凡事只有冷靜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小說中說,城市垃圾倒進了這個洞里,有相當一個時期,海洋和天空變成了美麗的蔚藍色,晴空萬里,清澈如洗。這就是說,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一時也給人們帶來利益,人們還會因此而歡慶“勝利”,得意洋洋,殊不知“勝利”潛伏著隱患,而且隱患顯露之初,人們還不注意,直到公害危及人們的生存,才會警醒。世上許多事情都是這樣,例如盲目墾荒伐木,人們何嘗不為農田面積的擴大,為木材產量的增加而歡天喜地。但是,過了若干年,洪水滔天,人們才醒悟當初伐木墾荒破壞了生態,造成了水土流失,造成了更大的損失。由此可以領悟,保護生態環境,需要的是長遠的眼光,不能只顧一時,不考慮將來。
“喂——出來!”這喊聲,這題目,富有哲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時候一到,結果就出來了。環境污染的因素不斷積累,到時就會造成嚴重的公害。世上什么事情都是這樣,不斷積累,量變到了質變,結果就“出來”了。鑒于此,負面的事情做不得,小錯誤要及時糾正,正面的事情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2. 學習作者的想像思維,可以得到哪些啟發?
從這篇科幻小說的想像世界中,我們可以悟出,單有基本情節還成不了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故事。必須進一步想像具體的細節。自己給自己提出問題,根據生活經驗加以想像,就能想出一系列具體細節。怎么讓洞突然出現呢?作者想出小廟因臺風而倒塌。村里人發現了會有哪些反應?作者想到人們會探頭張望,有人猜是狐貍洞,有人大叫,有人扔小石頭,后來用柵欄圍上,有人提議重建一座廟,這些都是不難想像的。村莊就在城市近郊,城里人知道了又有哪些動靜呢?作者想到記者,想到科學家、學者,想到看熱鬧的人,想到警察。人們怎樣測量洞的深度呢?先用繩子系上秤砣,再用科技手段,想做音頻分析。再想這個洞怎么成了城市垃圾箱,想到商人的點子。再想哪些城市垃圾扔進了洞里,想到原子能反應堆的廢料、機密文件、動物尸體、流浪者尸體、廢物、污水、日記本、照片、假鈔票、犯罪證據,這些都是現代城市的垃圾,作者列了10種,做了足夠的鋪敘。最后是垃圾怎么出來,叫聲在哪里響起,石頭從何處飛來,作者想像為“頭頂上傳來了奇怪的叫聲”,“從剛才發出聲音的那個方向飛過來一塊小石頭”,可見作者是根據誰制造的禍害就加到誰頭上的想法去想像的,同時制造奇幻的效果。至于寫到哪里為止,與其多不如少,寫到小石頭為止,反而含蓄,警示作用反而強烈。
由此可見,豐富的想像先要有一個基本情節,然后充分展開,用具體情節去加以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