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說出人體各部分的名稱(包括人體內的腔)
2、能在圖中識別人體細胞的基本結構,并能區分其與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差異
3、能說出組織、器官、系統的概念
4、能識別不同組織形態結構特點,并能說出它們的分布及功能
5、能舉例說出人體的主要器官及八大系統
6、能解釋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原因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人體結構的掛圖及模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通過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及觀察能力
3、通過繪制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圖,培養學生繪制生物圖的能力
4、通過觀察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永久裝(切)片,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并通過討論、比較四種組織的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比較分析)能力
5、通過討論人提是一個統一整體,培養學生的思維(綜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對組織、器官、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討論,使學生初步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對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的討論,向學生滲透辨證地看待問題的思想
教學建議
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人體的基本結構
2、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
(二)教學難點
1、四種基本組織的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
2、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
關于本章內容的教材分析
本章教學內容是系統學習人體生理衛生的開始,了解人體的形態、結構及功能的概況,將為學習其它各章節的內容奠定基礎。本章的學習內容應該包括三個方面:第一、人體的各部分名稱及人體內的腔;第二、人體的基本結構(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第三、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
本章知識要點
(一)人體概況:
1、四部:頭、頸、軀干、四肢
2、三層:皮膚、肌肉、骨骼
3、二腔:顱腔、體腔(包括胸腔和腹腔)
4、一管:椎管
(二)人體的基本結構:
1、細胞:基本結構、形態多樣
2、組織:概念、四種基本組織的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功能
3、器官:概念、主要器官
4、系統:概念、人體的八大系統(名稱及功能)
5、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整體
(三)人體是統一整體:
1、從結構方面看
2、從功能方面看
本章重難點提示
1、人體的基本結構。重在要使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認知順序和使用術語正確表達的能力。
2、人體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重在觀察和分析比較,以及滲透結構與功能的適應關系。
3、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重在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人體各器官系統之間的協調關系及神經系統的調節作用,聯系實際理解這一抽象的內容。
4、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意識到學習人體生理衛生知識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而對這門課產生興趣。
關于兩個教學難點 的處理
本章有兩個教學難點 :一是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二是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在同一章節里,理論性的知識比較集中,增大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關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對初二學生來說仍是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的。
(一)關于“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難點的處理。
1.聯系實際,增強學生對組織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人的四種基本組織,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到,有些陌生。教學中,注意聯系實際,可以增強學生對組織的感性認識,既有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又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如講上皮組織,讓學生回憶做“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實驗時,是在何處刮取的上皮細胞?讓學生以此理解上皮組織的分布(體內各種管腔壁的內表面)。通過這些實際例子,就使得四種基本組織貼近了學生的生活,使學生不再感到陌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2.讓學生通過插圖比較、實驗觀察,掌握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
插圖直觀、形象、生動,讓學生通過對插圖的比較觀察,能加深印象,提高記憶的效果。如,讓學生把上皮組織的兩幅插圖與結締組織的兩幅插圖對比觀察記憶,學生就會發現它們兩者的結構特點恰好相反:上皮組織“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結締組織“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較多”。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記住。通過這樣的對比觀察,學生就比較清楚地記住了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
之后,讓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區分四種基本組織,進一步熟悉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為了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可以事前把玻片標本上的標簽除去,貼上編號,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各編號玻片標本的組織名稱。
3.前后照應,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鞏固所學知識。
本章所講述的內容,特別是有關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的知識,與后面各章講述的各個器官系統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及衛生保健知識,都有不同程度的聯系。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前后照應,加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能鞏固所學知識。如,講皮膚的結構和功能時,可以聯系上皮組織的結構特點和分布;講述表皮的角質層和真皮的構成時,聯系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的保護功能。
(二)關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難點的處理。
1.讓學生從人體的構成來理解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與人體嚴整、完美的結構是分不開的。細胞是人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些形態和功能相似的細胞和細胞間質構成組織,由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構成系統,由各個系統進一步構成人體。人體在結構上的嚴整性、完美性,保證了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2.讓學生從人體各器官系統活動的協調性來理解。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它們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時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密切配合的,保持著高度的協調性。以人進行劇烈運動為例,說明人體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充分體現了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3.讓學生從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來理解。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體機能活動的變化有兩個特點:一是體內各器官、系統的活動是整體性的,二是人體的機能活動總是與環境變化相適應的。為什么人體在劇烈運動時,呼吸、循環、排泄等器官系統能相互配合,協調活動?為什么當手碰到熱爐子時會飛快地縮回,而且動作是那樣的迅速、準確?就是因為神經系統和體液特別是神經系統在起調節作用。人體之所以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就是由于有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作用。
4.把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觀點貫穿于整個生理衛生教學的始終。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后面的各章節中多有體現。因此,教學中結合著有關內容滲透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觀點,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如骨胳肌運動中的協作關系、人進入青春期后,人體的形態和功能都會發生顯著的變化,而不是某一方面的變化,也體現了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總結體育鍛煉對人體的影響時,告訴學生,正是因為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所以體育鍛煉給人體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同樣,吸煙和飲酒對人體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恰當引入“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還可以使學生加深對某一內容的理解。如在講“切脈”診病的原理時,告訴學生:人體某一器官有病,由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常會使心跳發生快慢、強弱的變化,并且在脈搏上表現出來,因此,醫生通過“切脈”就可以推知心臟和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況。
可見,把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觀點貫穿于整個生理衛生的教學中,不僅可以突破難點,使學生加深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而且還有其他多方面的意義。
教法建議
建議本章授課3~4課時。第一課時介紹人體概況;第二課時研究人體細胞;第三課時學習四種組織;第4課時學習器官、系統及人體是統一整體。
在學習人體概況時,主要讓學生了解人體各部分名稱。可以先讓學生對照自己身體的每一部分,自己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如不太清楚的名稱,則應該對照書上的圖來識別。最好讓兩個學生為一個小組,一起學習,相互提問。應注意避免我們平時講俗語,如胳膊,應該稱為上臂和前臂,學習使用專用術語。應準確知道人體的四部三層二腔和一管。四部指頭、頸、軀干、四肢,三層指皮膚、肌肉、骨胳,二腔指體腔和顱腔,一管即椎管。
在學習人體基本結構——細胞時,組織學生做好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準確地繪出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圖。并在此基礎上,討論出其與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還應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人體各種細胞形態結構圖,讓學生了解人體細胞的多樣性。關于細胞、組織、器官、系統的學習,都應在聯系動物學的基礎上進行。
人體4種基本組織的細胞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是本章的重點,在學習時,建議給學生提供直觀材料,如掛圖或永久玻片標本,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總結出四種基本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還應聯系實際,讓學生對組織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在學習人體器官時,建議以具體器官為例,通過分析得出器官概念以及器官都是由四種基本組織構成的,并且以某一二種組織為主。應該給學生提供人體器官的圖片,讓學生知道人體主要器官的分布及其功能,如心、肺、胃、腎、肝等。
在學習人體系統時,建議聯系動物學部分所講的系統,分析得出系統的概念。利用書上的插圖,讓學生了解人體的八大系統的名稱、主要器官和功能。
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本章的另一重點也是難點,學習時,建議讓學生聯系實際,可以通過簡單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一下從平靜狀態變成劇烈運動后,自己的各個器官系統有什么變化,如肺和呼吸系統,心臟和循環系統,骨胳肌和運動系統等。(可以利用媒體素材中的課件)深深體會這些器官系統是怎樣密切聯合的,它們的協調活動充分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是在神經和體液的共同調節作用下,成為一個整體的。
通過學習,使學生樹立健康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地修正自己的行為,積極維護和改善周圍的生存環境。使身體健康發育成長,心理素質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1、從“健康”的概念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1)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多的人都希望自己擁有健康。那么同學們,你們覺得自己健康嗎?怎樣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呢?(2)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你認為有哪些不健康的表現?(3)單從生理方面考慮,我們怎樣才能更健康?
健康不僅僅指人的軀體沒有疾病,還包含了人的心理和社會上的一種完美狀態。
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許多不健康的現象和危害健康的隱患。例如:生活起居不規律;飲食結構不合理;吸煙、酗酒;過食補品;濫用藥物;盲目減肥;居室環境中影響健康的不利因素,如:廚房煙霧、裝修涂料、不潔凈的食物和飲水、過強或過弱的光線、噪音等;單親家庭、父母過分溺愛等導致的孩子心理素質差,不能承受挫折,與善于與他人合作等等。
要想讓自己身體更健康,我們需要具備一些關于人體的基本知識,先來做個小測試。
2、聯系生活實際,明確學習人體生理衛生的重要性及此課程的研究內容。
問題:(1)你能解釋關于自己的一些生理問題嗎?例如:你從哪里來的?你為什么能長高?眼睛為什么能“看”見東西?天熱的時候為什么出汗?吃進去的食物在身體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血液為什么是紅的……(2)你能在發生以下問題時,科學地保護自己或他人嗎?例如:外傷、煤氣中毒、骨折、脫臼、大出血、中暑、凍傷、火災、溺水、觸電……
要想解釋這些問題,使自己健康地成長發育,我們就必須了解關于自己身體的結構和功能及人體的生命活動規律的知識,而這些正是我們在初二的生理課上所要學習的內容。
3、以學生為主體,在活動中從宏觀水平學習人體概況。
問題:(1)我們應該如何(用什么方法)認識呢?(2)分為哪幾個部分?有哪些主要結構?
通過初一生物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知道,認識生物體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注意觀察,而觀察要有正確的方法,要講求順序——由宏觀到微觀;由局部到整體;由表及里等。今天我們就通過觀察的方法從宏觀水平來認識一下自己的身體吧!
學生活動:(1)學生兩人一組,對照書上的圖,來認識人體各部分的名稱,人體內的腔及重要內臟器官的名稱及相對位置。(2)在教師說出名稱后,全體同學一起指認。(3)討論在認識人體概況的學習中應注意什么問題。
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時鼓勵和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注意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強調用規范的術語代替俗語。如:頸(脖子)、腹(肚子)、上臂和前臂(胳膊)、足(腳)等。最好能利用人體模型(內臟器官可以拆卸),讓學生對人體內部建立立體感。
課后活動:把課上學過的關于健康和人體概況的知識傳遞給家里人,和他們一起分享。
<第二課時>
1、將對人體結構的研究從宏觀引入微觀,明確本節學習內容。
問題:(1)把肉眼看到的人體在顯微鏡下,會看到什么呢?(2)你有辦法通過實驗看到自己的細胞嗎?(提示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3)怎樣選取實驗材料(人體細胞)?
上節課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了解了自己的身體,這節課我們將要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自己。在顯微鏡下觀察人體的結構,無論是堅硬的骨,還是流動的血液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要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可以利用大家已經具備的技能——制做臨時裝片。(回憶步驟)取材講求簡便易行,我們這次就選取口腔側壁的上皮細胞。
2、學生通過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認識人體細胞的基本結構單位。
學生活動:做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
問題 :(1)實驗材料中生理鹽水是做什么用的?為什么不用清水?
(2)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3)上課前為什么要用清水漱口?
(4)怎樣能夠更清楚地觀察到細胞?
(5)怎樣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
(6)人體細胞和動、植物細胞在結構上有何異同?
在實驗前查對實驗用品時,引導學生思考生理鹽水的作用——給細胞提供相應的生活環境(人體的內部環境),濃度為0.9%是經過測定得出的,可以聯系生活中輸液時使用生理鹽水的例子來說明道理。
制作過程中,提示學生注意:操作順序正確;滴生理鹽水的量要適度;取材方法正確(教師演示);材料涂抹均勻(防止細胞重疊);蓋蓋玻片的方法正確(防止氣泡)。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明確漱口的目的是去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獲得較純的細胞。
在學生觀察時,應指出:在顯微鏡下觀察無色透明的標本時視野的亮度要適當(通過調整光圈和反光鏡使視野變暗一些,可以使細胞質和細胞核的界限分明,容易分辨,利于觀察);將細胞染色處理,更利于觀察(提示學生注意染色方法)。并借助媒體(顯微投影、掛圖等)指導學生觀察。
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起通過繪細胞圖來學習人體細胞的結構。(學生邊觀察邊在筆記本上繪簡圖,教師在巡視過程中注意發現學生的問題,在繪版圖講解時給予指正)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強調人體細胞在結構上和動物細胞一致,都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個部分,沒有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和液泡。
3、通過觀察圖片或掛圖認識人體細胞的多樣性。
問題:(1)人體細胞都和我們觀察的口腔上皮細胞一樣嗎?(2)為什么人體細胞會有那么多不同的類型?(提示形態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利用圖片或掛圖,給學生展示人體細胞形態結構的多樣性并簡單聯系功能,指出這是進化的過程中,人體細胞適應不同功能演變的結果。
課后思考:在觀察人體細胞時,你認為可以用其它材料制作臨時裝片嗎?提出建議。
<第三課時>
1、回憶細胞結構,引入研究課題,再將人體結構由微觀逐漸引向宏觀。
問題(1)人體細胞具有哪些結構?(利用掛圖回憶)
(2)多種多樣的細胞是怎樣構建人體的?(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動物學知識回答)
2、觀察各種組織的永久裝(切、涂)片,認識人體四種組織的結構特點、分布及功能
問題(1)生長在一起的細胞有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它們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
(2)人體有哪些基本組織?如何劃分?
(3)四種基本組織在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功能發面有什么不同?
學生活動:(1)觀察人體組織的永久玻片標本;解決上述問題1。
(2)討論四種組織在形態結構特點、分布功能上的不同。
生長在一起的細胞,往往具有相似的形態和結構,功能上是相同的,它們借助一些間質,彼此聯系,形成人體的組織。
構成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在結構特點、分布和功能方面都有明顯的不同?梢苑譃樗念悾荷掀そM織、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見下表)
上皮組織 | 結締組織 | 肌肉組織 | 神經組織 | |
分布 | 體表及各管腔壁的內表面,構成腺體 | 分布廣泛 | 心臟、胃、腸、骨骼肌 | 分布廣泛,在腦、脊髓、感覺器官、神經和皮膚等處較豐富 |
結構特點 | 細胞形態結構統一,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極少。 | 細胞排列疏松,細胞間質的量和成分都很豐富 | 細胞種類單一,細胞間質較少 | 由神經元構成 |
類型 | 單層扁平上皮、單層立方上皮、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復層扁平上皮、腺上皮等 | 疏松結締組織、致密結締組織、堅固性結締組織、漿液性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等 | 心肌、平滑肌、骨骼肌 | ———— |
功能 | 保護、分泌 | 連接、支持、保護、營養和運輸 | 能收縮舒張 | 接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導興奮 |
舉例 | 皮膚外層、血管內層、氣管內層等 | 皮下撕片、韌帶、骨、軟骨、血液 | 胃壁肌肉層、肱二頭肌、心肌 | 腦組織 |
聯系實際 | 上節課觀察的口腔上皮取材于什么組織? | 平時我們說的筋、肥肉是什么組織? | 飯后胃的體積比原來增大,是什么組織的特點決定的? | 下肢癱瘓的人是由于損壞了什么組織? |
(建議課前印好空白表格,方便學生討論和記錄)
在學習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時,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彩色掛圖等作為直觀教具輔助教學。建議選用比較法(列表),更加突出各種組織的特點。最好是在學生觀察分析的基礎上經過學生討論得到結論,教師在其中只起引導和點撥作用,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結論。通過學習應當使學生體會結構和功能是相互適應的。
<第四課時>
1、以人體主要器官為例,分析其組成(回憶四種組織)和功能。
問題:(1)組織又是如何構建人體的呢?
(2)以心臟為例,它是有哪些組織構成的呢?
(3)構成不同的器官的組織的組合方式一樣嗎?
四種基本組織以不同的組合方式構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器官(如:心臟——心壁是肌肉組織,表面的膜是結締組織,心壁內分布著神經組織,心臟內表面是上皮組織)。
舉例說明構成不同的器官時組織的組合方式不同,不同的結構導致生理功能的差異。(如:心臟以心肌為主;腦以神經組織為主;骨以結締組織為主。)引導學生得出在一個器官中一般以一、二種組織為主的結論。
2、系統的概念、類型、功能。
問題:(1)器官又是怎樣進一步組成人體的呢?
(2)(出示消化系統掛圖)這里都有什么器官?這些在一起的器官有什么聯系?
(3)人體有哪些系統?分別有什么功能?
人體的每一個器官都有明確的分工,互相連接在一起的器官就像生產流水線一樣,環環緊扣高效率地完成著人體某項生命活動(以消化系統為例,闡明“系統”的概念)。象這樣的由多個器官按一定的次序組成的能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結構就是系統。
人體共有八大系統,(在已有動物學知識的基礎上,結合書上的圖,了解各系統的名稱和功能),以后我們將分別去學習它們。
3、總結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整體)
回顧人體的結構,從微觀到宏觀依次由哪些結構構成?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利用課件演示,輔助學生鞏固已有知識,并為分析“人體是一個統一體”做鋪墊)
4、討論人體為什么是一個統一整體。
問題:人們常說“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為什么?
(提示從結構和功能兩個方面來考慮)
學生活動:討論人體為什么是一個統一整體。(在從功能方面分析時,可以安排學生做一個活動:請一個學生代表做15次全蹲起后說出自己的心跳和呼吸的情況,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此處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
總結:
在結構方面,從微觀層次看,人體各個細胞間借助細胞間質彼此聯系,從宏觀層次看,人體的各個系統又由血管(循環系統)和神經(神經系統)聯系起來;
在功能方面,八大系統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下共同完成著各項生命活動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探究活動
一、認識一些動物的組織
問題:我們在觀察人體細胞時,選取了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能否利用其他材料來觀察,讓我們了解其它組織的細胞?
實施方案:選取小動物(如蟾蜍)的肌肉、皮下碎片少量,制作臨時裝片觀察肌肉組織和結締組織;選取新鮮哺乳動物的脊髓,從灰質中挑取少量材料,制作臨時裝片,觀察神經組織。
二、探究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條件
問題:在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我們采用了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換成清水或20%
的生理鹽水行不行?請設計實驗尋求答案。
實施方案:
1.分別用清水、0.9%的生理鹽水和20%的生理鹽水做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觀察三種情況下,細胞的形態。
2.先用0.9%的生理鹽水制作臨時裝片,觀察到細胞后,利用染色的方法,從蓋玻片一側滴加清水,另一側吸,一段時間后,觀察細胞的形態有沒有變化;同理,先用0.9%的生理鹽水制作臨時裝片,然后利用染色的方法,從蓋玻片一側滴加20%的生理鹽水,另一側吸,一段時間后,再觀察細胞的形態有沒有變化。
思考:
1.在實施上面方案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2.以上兩個實施方案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