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八下生物教案)
傳染病及其預防教材分析:因為傳染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而且幾乎每個人都得過傳染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用身邊的事例來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以及預防的措施。學情分析:學生對傳染病的知識有所了解,但對傳染病是怎樣流行的卻不甚了解。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加強感性認識,使學生便于理解、掌握。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2、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和病毒性傳染病。3、說出艾滋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4、調查當地常見的幾種傳染病教學策略:創設情景---分析討論---解決疑難----得出結論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1、傳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由病原體引起的能過傳播的疾病。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 2、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艾滋病的病原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其傳播途徑:靜脈注射、不安全性行為、輸入含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過的注射器等。 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激情、質疑激發興趣表述交流 看書思考 表述交流 得出結論 看書分析討論表述交流得出結論 看書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結論 進一步明確 鞏固新知 創設情景:近視眼和角膜炎都是眼睛疾病,它們都能傳染么?為什么?導入新課。 質疑:所有疾病都能傳染嗎?傳染病是怎樣流行的? 組織學生看書進行資料分析點撥指導 質疑:艾滋病能傳染么?它的病原體、傳播途徑是什么?應該怎樣預防? 組織學生看書 點撥指導 質疑:對傳染病應該怎樣預防?組織學生看書進行資料分析點撥指導 知識回顧感悟與收獲達標檢測:瞭望角進一步探究布置作業 課后記:在課堂引入環節做了一個改動,要求學生在課文中列舉的疾病中,找出哪些是傳染病,哪些不是;哪些可以通過接種疫苗的方式進行預防,哪些不能。學生興趣很高,找對的非常高興,還很樂意把他的經驗告訴那些找錯的同學,學生的主體地位非常突出。三個流行環節,預防措施講起來容易,實際練習時有難度。通過課本71頁插圖,讓學生分出每幅圖片重點采取的是哪項措施,說明依據,這樣反復練習學生才體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