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上冊期末總復習資料
六、動物的運動
1、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肌肉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間較粗的肌腹和兩端較細的肌腱(乳白色),一組肌肉的兩端分別附著在不同骨上.骨骼肌受神經刺激后有收縮的特性。
3、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則相反。雙手自然下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舒張;雙手豎直向上提起重物或雙手抓住單杠身體自然下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收縮。
5、運動系統的功能:運動、支持、保護。在運動中,神經系統起調節作用,骨起杠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也有說樞紐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
6、運動系統在神經系統控制和調節,以及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的配合下共同完成運動。
7、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關節面包括關節頭和關節窩。關節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韌帶。關節面上覆蓋一層表面光滑的關節軟骨,和關節囊的內表面還能分泌滑液,可減少運動時兩骨間關節面的摩擦和緩沖運動時的震動。
8、脫臼:關節頭從關節窩滑脫出來。
七、1、按行為獲得途徑不同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2、先天性行為指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對維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織網、蜜蜂采蜜、螞蟻做巢等。而學習行為則是指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環境能力也就越強,對生存也就越有意義。
3、社會行為特征: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還形成等級
4、通訊:分工合作需隨時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動作、聲音、和氣味等。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以誘殺農業害蟲;
八、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動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維持自然界中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③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
3.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其中任一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種生物與環境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來防治病蟲害。常用方法有:以蟲治蟲,以鳥治蟲,以菌治蟲。
5.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的某些物質,即生物反應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應器是“乳房生物反應器”。 人類通過對某種動物(如牛、羊)的遺傳基因進行改造,使這些動物能產生并分泌出人們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如藥品、保健品)。
6.動物與仿生:a、長頸廘與宇航員的“抗荷服”; b、螢火蟲與冷光;
c、蝙蝠的回聲定位與雷達; d、烏龜的龜殼與薄殼建筑。
九、細菌和真菌
1.菌落:細菌菌落特點: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色;
真菌菌落特點:較大,呈絨毛狀、絮狀蛛網狀,有紅、綠、黃、褐、黑等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