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線的特征(精選5篇)
平行線的特征 篇1
。劢虒W目標 ]:
1、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經歷探索平行線特征的過程,掌握,并能解決一些問題。
[教材分析]:
教材設置了一個通過測量探索平行線特征的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充分交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盡可能地發現有關事實,并能應用平行線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運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重點]
的探索
[教學難點 ]
運用進行有條理的分析、表達
。墼O計理念]
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學生在實際操作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考,使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得到培養。
。劢虒W過程 ]
一、鞏固舊知,問題引入。
鞏固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引導學生分析平行線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關系得出平行的結論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若交換判定中的條件與結論,能否由“兩直線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關系,從而引入課題。
二、實驗驗證,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戶的橫格是平行的,請看老師用三角尺去檢驗一對同位角,看看結果怎樣?(教師用三角尺在窗戶上演示,學生觀察并思考)
2、學生實驗(發印好平行線的紙單)
。1)已知,a//b,任意畫一條直線c與平行線a、b相交。
。2)任選一對同位角,用適當的方法實驗,看看這一對同位角有什么關系
。ㄒ髮W生多畫幾條截線試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
3、實驗結論: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簡記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識記該性質,并討論在這個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結論是什么?它與前面學過的“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有什么不同?
4、問題討論:
我們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還有內錯角、同旁內角。我們已經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有什么關系呢
如圖,已知直線a//b,思考∠1與∠2、 ∠2與∠3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小組討論,給予充足的時間交流,可引導學生
與同位角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關注學生在
此能否積極地、有條理地思考)
結論: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ㄗR記這兩個性質,并思考已知什么條件,得出什么結論,與“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有什么不同。)
5、歸納平行線的三個性質及三個判定
三個性質:
三個判定:
三、例題學習,實踐運用。
(一)找找看:
如圖所示,AB∥CD,AC∥BD,分別找出與∠1相等或互補的角。
(學生可通過討論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標注在圖中)
(二)做一做:
如圖,一束平行光線AB與DE射向一個水平鏡面后被反射,此時∠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關系?∠2與∠4呢?
(2)反射光線BC與EF也平行嗎?
(1) AB∥CD→∠1=∠3→∠2=∠4
。2) ∠2=∠4→BC∥EF
(三)考考你:
如圖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考古中發掘出的一個梯形殘缺玉片,工作人員從玉片上已經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兩底AD//BC,請你求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
。▽W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說理過程)
。ㄋ模┨羁眨
已知:如圖,∠ADE=60°,∠B=60°,∠C=80°。
問∠ AED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 ∠ADE=∠B=60° (已知)
∴ DE//BC( )
∴ ∠AED=∠C=80° ( )
(通過填空題,檢驗學生對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的區分)
四、課堂小結:
1、說說平行線的三個性質是什么?
2、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定的區別:
判定:角的關系 平行關系
性質:平行關系 角的關系
3、證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質。
五、課后作業 :
平行線的特征 篇2
課題:平行線的特征
1、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經歷探索平行線特征的過程,掌握平行線的特征,并能解決一些問題。
教材設置了一個通過測量探索平行線特征的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充分交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盡可能地發現有關事實,并能應用平行線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運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平行線的特征的探索
運用平行線的特征進行有條理的分析、表達
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學生在實際操作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考,使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得到培養。
一、鞏固舊知,問題引入。
鞏固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引導學生分析平行線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關系得出平行的結論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若交換判定中的條件與結論,能否由“兩直線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關系,從而引入課題。
二、實驗驗證,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戶的橫格是平行的,請看老師用三角尺去檢驗一對同位角,看看結果怎樣?(教師用三角尺在窗戶上演示,學生觀察并思考)
2、學生實驗(發印好平行線的紙單)
(1)已知,a//b,任意畫一條直線c與平行線a、b相交。
。2)任選一對同位角,用適當的方法實驗,看看這一對同位角有什么關系
。ㄒ髮W生多畫幾條截線試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
3、實驗結論: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簡記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識記該性質,并討論在這個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結論是什么?它與前面學過的“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有什么不同?
4、問題討論:
我們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還有內錯角、同旁內角。我們已經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有什么關系呢
如圖,已知直線a//b,思考∠1與∠2、 ∠2與∠3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小組討論,給予充足的時間交流,可引導學生
與同位角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關注學生在
此能否積極地、有條理地思考)
結論: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5、歸納平行線的三個性質及三個判定
三個性質:
三個判定:
三、例題學習,實踐運用。
(一)找找看:
如圖所示,AB∥CD,AC∥BD,分別找出與∠1相等或互補的角。
(學生可通過討論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標注在圖中)
如圖,一束平行光線AB與DE射向一個水平鏡面后被反射,此時∠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關系?∠2與∠4呢?
(2)反射光線BC與EF也平行嗎?
。1) AB∥CD→∠1=∠3→∠2=∠4
(2) ∠2=∠4→BC∥EF
如圖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考古中發掘出的一個梯形殘缺玉片,工作人員從玉片上已經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兩底AD//BC,請你求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
。ㄋ模┨羁眨
已知:如圖,∠ADE=60°,∠B=60°,∠C=80°。
∵ ∠ADE=∠B=60° (已知)
∴ DE//BC( )
∴ ∠AED=∠C=80° ( )
(通過填空題,檢驗學生對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的區分)
四、課堂小結:
1、說說平行線的三個性質是什么?
2、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定的區別:
判定:角的關系 平行關系
性質:平行關系 角的關系
3、證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質。
五、課后作業 :
教材62頁1、2、3題平行線的
平行線的特征 篇3
課題:平行線的特征
。劢虒W目標 ]:
1、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經歷探索平行線特征的過程,掌握平行線的特征,并能解決一些問題。
。劢滩姆治觯荩
教材設置了一個通過測量探索平行線特征的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充分交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盡可能地發現有關事實,并能應用平行線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運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重點]
平行線的特征的探索
[教學難點 ]
運用平行線的特征進行有條理的分析、表達
[設計理念]
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學生在實際操作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考,使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得到培養。
[教學過程 ]
一、鞏固舊知,問題引入。
鞏固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引導學生分析平行線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關系得出平行的結論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若交換判定中的條件與結論,能否由“兩直線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關系,從而引入課題。
二、實驗驗證,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戶的橫格是平行的,請看老師用三角尺去檢驗一對同位角,看看結果怎樣?(教師用三角尺在窗戶上演示,學生觀察并思考)
2、學生實驗(發印好平行線的紙單)
。1)已知,a//b,任意畫一條直線c與平行線a、b相交。
(2)任選一對同位角,用適當的方法實驗,看看這一對同位角有什么關系
。ㄒ髮W生多畫幾條截線試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
3、實驗結論: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簡記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識記該性質,并討論在這個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結論是什么?它與前面學過的“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有什么不同?
4、問題討論:
我們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還有內錯角、同旁內角。我們已經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有什么關系呢
如圖,已知直線a//b,思考∠1與∠2、 ∠2與∠3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ㄐ〗M討論,給予充足的時間交流,可引導學生
與同位角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關注學生在
此能否積極地、有條理地思考)
結論: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ㄗR記這兩個性質,并思考已知什么條件,得出什么結論,與“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有什么不同。)
5、歸納平行線的三個性質及三個判定
三個性質:
三個判定:
三、例題學習,實踐運用。
(一)找找看:
如圖所示,AB∥CD,AC∥BD,分別找出與∠1相等或互補的角。
(學生可通過討論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標注在圖中)
(二)做一做:
如圖,一束平行光線AB與DE射向一個水平鏡面后被反射,此時∠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關系?∠2與∠4呢?
(2)反射光線BC與EF也平行嗎?
(1) AB∥CD→∠1=∠3→∠2=∠4
(2) ∠2=∠4→BC∥EF
(三)考考你:
如圖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考古中發掘出的一個梯形殘缺玉片,工作人員從玉片上已經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兩底AD//BC,請你求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
。▽W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說理過程)
。ㄋ模┨羁眨
已知:如圖,∠ADE=60°,∠B=60°,∠C=80°。
問∠ AED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 ∠ADE=∠B=60° (已知)
∴ DE//BC( )
∴ ∠AED=∠C=80° ( )
(通過填空題,檢驗學生對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的區分)
四、課堂小結:
1、說說平行線的三個性質是什么?
2、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定的區別:
判定:角的關系 平行關系
性質:平行關系 角的關系
3、證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質。
五、課后作業 :
教材62頁1、2、3題平行線的
課題:平行線的特征
。劢虒W目標 ]:
1、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經歷探索平行線特征的過程,掌握平行線的特征,并能解決一些問題。
。劢滩姆治觯荩
教材設置了一個通過測量探索平行線特征的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充分交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盡可能地發現有關事實,并能應用平行線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運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重點]
平行線的特征的探索
。劢虒W難點 ]
運用平行線的特征進行有條理的分析、表達
[設計理念]
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學生在實際操作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考,使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得到培養。
。劢虒W過程 ]
一、鞏固舊知,問題引入。
鞏固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引導學生分析平行線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關系得出平行的結論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若交換判定中的條件與結論,能否由“兩直線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關系,從而引入課題。
二、實驗驗證,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戶的橫格是平行的,請看老師用三角尺去檢驗一對同位角,看看結果怎樣?(教師用三角尺在窗戶上演示,學生觀察并思考)
2、學生實驗(發印好平行線的紙單)
。1)已知,a//b,任意畫一條直線c與平行線a、b相交。
。2)任選一對同位角,用適當的方法實驗,看看這一對同位角有什么關系
。ㄒ髮W生多畫幾條截線試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
3、實驗結論: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簡記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識記該性質,并討論在這個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結論是什么?它與前面學過的“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有什么不同?
4、問題討論:
我們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還有內錯角、同旁內角。我們已經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有什么關系呢
如圖,已知直線a//b,思考∠1與∠2、 ∠2與∠3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ㄐ〗M討論,給予充足的時間交流,可引導學生
與同位角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關注學生在
此能否積極地、有條理地思考)
結論: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ㄗR記這兩個性質,并思考已知什么條件,得出什么結論,與“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有什么不同。)
5、歸納平行線的三個性質及三個判定
三個性質:
三個判定:
三、例題學習,實踐運用。
(一)找找看:
如圖所示,AB∥CD,AC∥BD,分別找出與∠1相等或互補的角。
(學生可通過討論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標注在圖中)
(二)做一做:
如圖,一束平行光線AB與DE射向一個水平鏡面后被反射,此時∠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關系?∠2與∠4呢?
(2)反射光線BC與EF也平行嗎?
(1) AB∥CD→∠1=∠3→∠2=∠4
。2) ∠2=∠4→BC∥EF
(三)考考你:
如圖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考古中發掘出的一個梯形殘缺玉片,工作人員從玉片上已經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兩底AD//BC,請你求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
。▽W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說理過程)
(四)填空:
已知:如圖,∠ADE=60°,∠B=60°,∠C=80°。
問∠ AED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 ∠ADE=∠B=60° (已知)
∴ DE//BC( )
∴ ∠AED=∠C=80° ( )
(通過填空題,檢驗學生對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的區分)
四、課堂小結:
1、說說平行線的三個性質是什么?
2、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定的區別:
判定:角的關系 平行關系
性質:平行關系 角的關系
3、證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質。
五、課后作業 :
教材62頁1、2、3題平行線的
平行線的特征 篇4
教學目標 ]:
1、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2、經歷探索平行線特征的過程,掌握平行線的特征,并能解決一些問題。
。劢滩姆治觯荩
教材設置了一個通過測量探索平行線特征的活動,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充分交流,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盡可能地發現有關事實,并能應用平行線的性質解決一些問題,運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理由,使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劢虒W重點]
平行線的特征的探索
。劢虒W難點 ]
運用平行線的特征進行有條理的分析、表達
。墼O計理念]
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學生在實際操作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思考,使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得到培養。
[教學過程 ]
一、鞏固舊知,問題引入。
鞏固平行線的判定方法,并引導學生分析平行線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關系得出平行的結論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提出若交換判定中的條件與結論,能否由“兩直線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關系,從而引入課題。
二、實驗驗證,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戶的橫格是平行的,請看老師用三角尺去檢驗一對同位角,看看結果怎樣?(教師用三角尺在窗戶上演示,學生觀察并思考)
2、學生實驗(發印好平行線的紙單)
(1)已知,a//b,任意畫一條直線c與平行線a、b相交。
(2)任選一對同位角,用適當的方法實驗,看看這一對同位角有什么關系
。ㄒ髮W生多畫幾條截線試試,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探索)
3、實驗結論: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
簡記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識記該性質,并討論在這個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結論是什么?它與前面學過的“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有什么不同?
4、問題討論:
我們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還有內錯角、同旁內角。我們已經知道“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請同學們想一想: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同旁內角有什么關系呢
如圖,已知直線a//b,思考∠1與∠2、 ∠2與∠3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ㄐ〗M討論,給予充足的時間交流,可引導學生
與同位角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關注學生在
此能否積極地、有條理地思考)
結論: “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識記這兩個性質,并思考已知什么條件,得出什么結論,與“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有什么不同。)
5、歸納平行線的三個性質及三個判定
三個性質:
三個判定:
三、例題學習,實踐運用。
(一)找找看:
如圖所示,AB∥CD,AC∥BD,分別找出與∠1相等或互補的角。
(學生可通過討論交流找到所有的答案,
并標注在圖中)
(二)做一做:
如圖,一束平行光線AB與DE射向一個水平鏡面后被反射,此時∠1=∠2,∠3=∠4,
(1)∠1、∠3的大小有什么關系?∠2與∠4呢?
(2)反射光線BC與EF也平行嗎?
(1) AB∥CD→∠1=∠3→∠2=∠4
(2) ∠2=∠4→BC∥EF
(三)考考你:
如圖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考古中發掘出的一個梯形殘缺玉片,工作人員從玉片上已經量得∠A=115°,∠D=100°。已知梯形的兩底AD//BC,請你求出另外兩個角的度數。
。▽W生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說理過程)
(四)填空:
已知:如圖,∠ADE=60°,∠B=60°,∠C=80°。
問∠ AED等于多少度?為什么
∵ ∠ADE=∠B=60° (已知)
∴ DE//BC( )
∴ ∠AED=∠C=80° ( )
(通過填空題,檢驗學生對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的區分)
四、課堂小結:
1、說說平行線的三個性質是什么?
2、平行線的性質與平行線的判定的區別:
判定:角的關系 平行關系
性質:平行關系 角的關系
3、證平行,用判定;知平行,用性質。
五、課后作業 :
教材62頁1、2、3題平行線的
平行線的特征 篇5
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更加突出,這就導致在課堂上出現教師無法估計的情景,此時,教師應該怎樣進行組織,扮演好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角色?本文以華東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平行線的特征》的教學為例,淺談課堂教學組織中重視營造探究氛圍的做法與感受,供同行評析、借鑒、指正。
情景描述:
師生問好后,首先欣賞一組航模,動畫顯示機翼抽象成四邊形,已知AB∥DC要制作成∠B=60°的一架飛機模型,請你猜一猜,∠A與∠C應制作成幾度的角?學生紛紛回答:“我估計∠A=100°,∠C=100°吧!”、“∠C=110°,∠A=105°”、“∠C=120°,猜∠A=100°”……我隨即拋問“想知道誰猜對了嗎?”
從學生的生活情景,猜角度的形式設疑引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大膽猜想,主動參與思維,營造了師生平等的對話和良好的學習情境。
接著讓學生辨別三線八角;之后展開平行線特征的探索活動。
師:當 a∥b時,被任意的第三條直線c所截時,各對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分別有怎樣的關系?利用量角器等工具,小組活動,5分鐘后小組交流匯報。
生 1:(上臺展示)我們小組通過量角再比較,量得∠1與∠5都為50°,∠4與∠8都為130°,∠2與∠6都為130°,∠3與∠7都為50°,同時發現∠3=∠5=50°,∠4=∠6=130°,∠3+∠6=180°,∠4+∠5=180°得出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
師:發現的很不錯!其他小組還有別的補充嗎?
用簡潔的語言及時評價,激發學生成功、自信的情緒,同時激勵其他同學積極思維。
生 2:我們小組任意畫了一條直線c,量得的角度與前組有所不同,但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
師:別的小組認同這兩組的觀點嗎?
生:認同 (齊聲)。
師:板書平行線的特征,剛才同學們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得出了很有用的結論,但老師還是想問有沒有小組用別的方法得出這個特征?
生 3:(喜悅)有!我們組只量∠1=55°,就可以得到∠2=125°、∠3=55°、∠4=125°、∠5=55°、∠6=125°,∠7=55°,∠8=125°就得那個結論。
師:不錯!把本組的實驗情況講述得很清楚,不知同學們是否認同?
此同學的回答讓我感到意外,按傳統的教學方式,可以直接否定他,很快調控課堂,按計劃進行,但在新課程理念下是不能這樣教的,直覺告訴我有些慌亂了。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還課堂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思維的機會,說不定能捕捉到數學活動中創造性思維的點滴火花,營造探究氛圍讓學生自覺進入主體地位,也許會出現轉機。心意已決,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來解決這個疑問。果不出所料:
生 4:不對,你們怎么去得到∠5=55°的呢?
生 3:(堅定地)同位角相等嘛!∠5=∠1=55°。
眾生:愕然!
生 5:(上臺指正),我們現在探索平行線的特征,∠1與∠5關系還未明確!
生 3:(裂嘴咋舌)。
師:應該表揚剛才那位同學在探索過程中立場堅定,勇敢面對錯誤的做法,在探索道路上也難免走錯道的時候。他提醒我們只量一個角,探究不能成功。
生 6:只需量出∠1與∠5的度數,根據對頂角相等,鄰角互補,可求其他的角,即可比較大小,找出關系了。
生:鼓掌。
鼓掌肯定無疑是對發言學生的 “最高獎賞”,教師要帶頭學會欣賞學生,同時也會讓學生學會如何評價同伴,在師生之間創造一種既有良師又有益友的、心情舒暢的人際關系,形成一種平等的,互相激勵的學習氛圍。隨著學習氣氛的濃烈,我的心情也隨之舒暢,正準備收場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又發生了……
生 7:我們小組還有別的方法!只要剪下∠1再與其他角比較,可以發現同樣結論。
。ㄉ吓_演示,講解發現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