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下冊《阿基米德原理》導學案人教版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主要內容有: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釋輪船漂浮的原因,學習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
阿基米德原理是流體靜力學中的一條基本定律,是解決浮力問題的重要依據之一。從知識體系上來看,本節(jié)內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基礎上,進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節(jié)知識的延續(xù)和深化,并為下一節(jié)進一步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奠定基礎
(2)教法建議
本節(jié)是讓學生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歸納總結阿基米德原理,所以讓學生做好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是學好本節(jié)課的關鍵。浮力的產生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學習向來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難點之一。為了在這部分給學生的學習做好鋪墊、搭好臺階,修訂教科書利用前面學過的液體內部不同深度壓強不同的知識,分析了浮力產生的原因;另外,從浮力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引導學生得出與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有關。這樣就較原教科書的設計梯度更小些,利于學生理解。不然學生在得出排開的液體越多所受的浮力越大后,總是很難想到為什么要稱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3)學情分析
教材通過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歸納出阿基米德原理。當然,根據阿基米德原理的數學表達式f浮=g排液,還可推導出f浮=,從而了解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其它因素無關。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初二學生的思維多停留在感性階段,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學生很難完全理解這一點,更不能熟練應用。因此,進行阿基米德原理內容教學之前,首先安排了一課時時間,讓學生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通過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使學生親身感受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物體的材料、形狀、物體在液體中所處的深度無關。同時,通過該探究活動,也可培養(yǎng)學生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探索問題的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這一切,都能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打下很好的基礎。
(4)學法建議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課內課外”、“個體合作”的相結合,提高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鉆研的精神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會用阿基米德原理進行有關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過程,進一步練習使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動,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通過運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實際問題,意識到物理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重點難點
由于上節(jié)課探究了“認識浮力”,本節(jié)教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猜想,進行探究,集中一個目標探究阿基米德原理,這樣循序漸進,同時減少了本節(jié)課的容量,易學便教。另外,教材沒有給出具體的實驗步驟,而只給出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并用明了的圖示提示實驗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本節(jié)教學重點: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過程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本節(jié)教學難點: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時,由于學生的認識水平所限,常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浸在”和“浸沒”的區(qū)別,“排開液體的體積”和“物體體積”的關系等,因此,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