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性學習教學實錄
各小組將處理后的水放在一起比較。學生進行實驗成果交流,并說明設計方案受生活中啟發原型。
第一小組介紹:木炭有吸附作用,生活中常用木炭來吸冰箱中的異味。但對水的凈水作用不明顯。
老師,我家住在大河邊,經常使用大河里的水,有時后,水渾濁了,我父母總是在水缸里放一點明礬,第二天,水缸內的水非常清。實驗中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觀察不到實驗現象。學生失望狀。
教師:你家用這種方法凈水,時間要多長?
學生;一晚上。
教師:你實驗時間有多長?
學生:大概10min。老師,我知道了,我的實驗成果明天才會出來。
教師:好,我們明天再看第二小組同學的實驗成果。
第二小組:我們小組昨天專門到水廠去訪問了技術人員,得到了啟發。
播放學生訪問錄相。
教師:第三小組的同學采用了多次過濾(特寫第四小組的過濾裝置),凈水效果比較好。下面請他們介紹為什么這樣做?
第三小組:我們經常聽農夫山泉的廣告:經過二十七層過濾。我觀察過我家的凈水器,也是由七層過濾裝置組成的。
第四小組:我們在前面學習《液化》時,就做過類似的實驗得到了清水。
教師:我們通過今天的探究實驗,學會了一個生活技巧:以后在暴雨過后,生活中用水遇到只有渾水時,可以簡單處理渾水,讓我們所學的物理知識和能力,應一下急。
教師:簡單的由泥土弄渾的水,我們可以使用簡單的方法處理,剛才我們從動畫片中聽到:海洋的咸水,不能直接飲用。我們能不能用剛才一至四小組的同學的實驗進行處理?
學生答:不能。
教師:第五小組同學的探究實驗組我們指出了一種探究方向。實驗上工業進行的科技處理,海水淡化變使用這樣的一種方法。
教師介紹:科技處理,海水淡化(多媒體投影下面的畫出,動畫展示海水淡化過程)。
海水從進水管進入,經過加熱后,汽化成水蒸氣,水蒸氣上升遇到冷的進水管壁液化成淡水。
學生提問:老師,如果使用燃料加熱,現在已出現能源危機,這種方法實際中可不可行?
教師:問題提的好,請大家思考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可以利用太陽能來加熱。
教師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自然界水循環的大致過程,明白水資源的重要性和水資源危機的現實性,知道水污染的危害性,也學會凈化水的簡單方法。通過學習,大家產生一些什么新的問題呢?
學生討論后,投影學生問題:
第一小組:木炭凈化水,到底能不能進行?明礬凈化水。
第二小組:對于水污染,國家有那些法律法規,如何處理身邊的水污染問題?
第三小組:凈水器中是一些什么物質?凈水器發展現狀和商業價值前景有多大?
第四小組:科技處理,淡化海水,實際中是否可行?這種技術發展前景有多大?
教師:請各小組將今天這次課所產生的新問題作為本周的課外探究活動課題,寫好實驗探究報告,并通過探究實驗,在下周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