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理》(通用3篇)
《探索物理》 篇1
目的:(1)知道物理學研究的內容;
(2)通過觀察體會物理學的趣味性;
(3)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更進一步體會物理學的趣味性;
(4)用STS的觀點理解物理學的巨大作用;
(5)初步掌握一點學習物理的方法。
重點: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圖0.1—1至0.1—4及0.1—9、0.1—10的實驗裝置,
三棱鏡一付,小石子一枚,開水和帶蓋的空礦泉水瓶。
教程:
一、導入 語:(銜接式、啟發式)
1、上節我們對大家學習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們說物理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趣的。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會更進一步體會物理學的趣味性?
2、不過大家可要大膽回答問題,踴躍做實驗喲!咱們看誰做得最好了!
二、關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導性學習:
1、物理學研究的內容是什么?
聲、光、熱、電、力現象。
2、教師演示實驗:
(1)、“冷水使熱水沸騰”實驗;
指導:我們將在熱現象、力學綜合內容中學習。
(2)、“會跳舞的小人”實驗;
將在第一章學習到:聲音是怎么產生的?
3、想想做做學生趣味實驗;
(1)“放大鏡只能放大物體嗎?”
我們將在“色彩斑斕的光現象”第三章中學到。
(2)“乒乓球為什么不會掉下?”實驗;
我們將在三年級的力現象中學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電是怎么產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
(3)、蘋果為什么會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衛星為什么不會掉下?(牛頓的猜想性實驗—三個宇宙速度)
三、怎樣學習物理:
既然物理這么有趣,又這么有用。那么我們如何學好物理呢?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物理知識都是通過認真的觀察,多次的實驗,然后經過認真的思索而總結出來的。(講一個“糖醋液”的故事)
比如:①圖0.1—7中變速自行車變速時的作用?
(《簡單的機械》一章中我們會學到。
②冰棒冒出的“白氣”是什么東西。向上還是向下?③雞蛋在淡水中會下沉嗎?在鹽水中呢?
④氣球為什么能把“開水燙過的杯子“吸住?
(“開水燙過的空礦泉水瓶”為什么會變癟?)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多動腦子,凡事多問個“為什么?”用懷疑的眼光看待各種現象,還要在細心、安全的情況下,大膽探究 我們不知道的物理規律。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學習物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物理為人類造福的。
①了解“和平間諜”的故事;
②了解“二十世紀最糟糕的發明—塑料”
四、STS:伽利略的“擺的等時性原理”
觀察—疑問—猜想—證實。
五、小結:
“科學之旅”—就是人類永無止境的探究歷程。
六、作業 :
1、課外做書中的或布置的實驗
2、預習第一章內容,同時準備實驗儀器:橡皮筋,鋼尺等。
附:板書設計 :
第一節 科學之旅
一、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物理學研究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2、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
二、怎樣學習物理?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三、探究物理:
觀察—疑問—猜想—證實
《探索物理》 篇2
目的:(1)知道物理學研究的內容;
(2)通過觀察體會物理學的趣味性;
(3)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更進一步體會物理學的趣味性;
(4)用STS的觀點理解物理學的巨大作用;
(5)初步掌握一點學習物理的方法。
重點: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初步掌握一些學習物理的方法。
難點:注重學生實驗的可操作性、可觀賞性,達到預期效果。
教具:教材中圖0.1—1至0.1—4及0.1—9、0.1—10的實驗裝置,
三棱鏡一付,小石子一枚,開水和帶蓋的空礦泉水瓶。
教程:
一、導入 語:(銜接式、啟發式)
1、上節我們對大家學習物理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我們說物理是非常有用的,非常有趣的。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會更進一步體會物理學的趣味性?
2、不過大家可要大膽回答問題,踴躍做實驗喲!咱們看誰做得最好了!
二、關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導性學習:
1、物理學研究的內容是什么?
聲、光、熱、電、力現象。
2、教師演示實驗:
(1)、“冷水使熱水沸騰”實驗;
指導:我們將在熱現象、力學綜合內容中學習。
(2)、“會跳舞的小人”實驗;
將在第一章學習到:聲音是怎么產生的?
3、想想做做學生趣味實驗;
(1)“放大鏡只能放大物體嗎?”
我們將在“色彩斑斕的光現象”第三章中學到。
(2)“乒乓球為什么不會掉下?”實驗;
我們將在三年級的力現象中學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電是怎么產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
(3)、蘋果為什么會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衛星為什么不會掉下?(牛頓的猜想性實驗—三個宇宙速度)
三、怎樣學習物理:
既然物理這么有趣,又這么有用。那么我們如何學好物理呢?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很多物理知識都是通過認真的觀察,多次的實驗,然后經過認真的思索而總結出來的。(講一個“糖醋液”的故事)
比如:①圖0.1—7中變速自行車變速時的作用?
(《簡單的機械》一章中我們會學到。
②冰棒冒出的“白氣”是什么東西。向上還是向下?③雞蛋在淡水中會下沉嗎?在鹽水中呢?
④氣球為什么能把“開水燙過的杯子“吸住?
(“開水燙過的空礦泉水瓶”為什么會變癟?)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多動腦子,凡事多問個“為什么?”用懷疑的眼光看待各種現象,還要在細心、安全的情況下,大膽探究 我們不知道的物理規律。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學習物理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物理為人類造福的。
①了解“和平間諜”的故事;
②了解“二十世紀最糟糕的發明—塑料”
四、STS:伽利略的“擺的等時性原理”
觀察—疑問—猜想—證實。
五、小結:
“科學之旅”—就是人類永無止境的探究歷程。
六、作業 :
1、課外做書中的或布置的實驗
2、預習第一章內容,同時準備實驗儀器:橡皮筋,鋼尺等。
附:板書設計 :
第一節 科學之旅
一、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物理學研究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2、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
二、怎樣學習物理?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三、探究物理:
觀察—疑問—猜想—證實
《探索物理》 篇3
陜西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工學分院 姜龍
創新是人類的一種特有的意識和能力的表現,它是與眾不同或標新立異的表現,如敢于對書本上的知識產生質疑,在深入理解和領會前人智慧的基礎上敢于提出新的理念、觀點或假設,敢于嘗試,敢于實踐,不固步自封,不迷信權威。根據21世紀我國經濟建設對職業技術教育人才的需求特點,我校中專部培養目標應重新定位為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培養具有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中等應用型專門人才和勞動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就是推崇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的觀念和意識的培養。只有在強烈的創新動機的引導下,才能發揮創新的潛能,才能釋放創新激情。“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引導學生質疑是一條很好的創新教育的途徑,我在“自由落體運動”教學中進行了嘗試,不僅教會了學生質疑的方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演示①:將一個粉筆頭從某高度釋放。
質疑:看到什么現象?什么原因產生?
(質疑方法①因果法:看到一種現象,就要思考一下產生它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從靜止開始下落,速度越來越快。重力是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質疑: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質疑方法②比較法:比較同一物體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體、不同現象之間的異同,比較互相矛盾的解釋、說法、理論等。)
學生踴躍回答:重的物體下落快,輕的物體下落慢。
師: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是這么說的,那么你們是支持他的觀點嘍!現在我們仔細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好嗎?
教師叫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
實驗②:拿一個粉筆頭與一塊紙片同時從某高度釋放。
現象:與學生答案一致。
學生反應活躍,為自己的“正確”而興奮。
實驗③:把實驗②中的紙片揉成紙團,重做實驗。
觀察到的現象:粉筆頭和紙團幾乎同時落地。
質疑:前后現象有何異同?物體有何異同?(比較法)
學生動腦,猛然醒悟:兩次實驗結果之所以不同是由于空氣對物體阻礙作用不同,并不是物體輕重不同造成的。
質疑:如果沒有空氣阻力,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下落,一切物體的下落快慢是否相同?
(質疑方法③推廣法:從某些特殊情況、物體或現象中總結出來的規律,推廣到一般情況或物體中是否成立,這規律是否有普遍意義。)
學生綜合分析后回答:應該相同。
質疑:如何設計實驗加以驗證?
(質疑方法④推理與驗證法:通過推理得出的結論,如何設計實驗加以驗正:反過來,實踐中發現的規律,如何從理論上加以論證。)
演示:把錢毛管中的空氣當場抽出,觀察其中的羽毛、小金屬片等的運動。
現象:同時從管頂落到管底。
教師適時點撥:可見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問題在于沒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的學習應注意吸取這個經驗教訓,同時也應培養敢于向權威,向書本質疑的創新精神。
由此引入新課。
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自由落體運動。
質疑:我們已經知道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加速直線運動,那么它是不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呢?
(質疑方法⑤化簡法:由普遍規律逐步化簡,探求最能代表其特征的特殊規律為學生一時語塞)
質疑:如果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又如何從理論上驗證呢?(推理與驗證法)
學生提出了很多方案,其中之一是看自由落體運動是否滿足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特征。如果它滿足
y1:y2:y3……=12: 22: 32……
或yⅰ:yⅱ:yⅲ……=1: 3: 5……
則可判定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出示自由落體運動的閃光照片,經研究記明:自由落體運動具有上述特征。
結論: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因勢利導:如用公式表達其運動規律呢?
學生很自然想到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公式,教師略加說明寫出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可以感受到質疑法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