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中國當代詩四首
教學目的:了解一些中國當代詩不同的風格特點。
鑒賞詩中新穎豐富的意象和深刻細膩的感情。
教學設想:在學生對詩歌已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首先介紹一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詩歌尤其是朦朧詩的特點。然后依次朗讀、分析體會四首詩作,鑒賞詩人新穎豐富的意象,理解詩人復雜熱烈的情感。當代詩在字面上沒有什么障礙,可讓學生多讀多想,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抒發自己的見解,關鍵環節可加以提示和指導,以便使學生對本課有正確的理解。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教學要點:鑒賞詩中豐富的意象和深刻細膩的感情;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中國當代詩歌創作方法和風格多種多樣。它的繁榮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朦朧詩成為一股詩歌潮流,呈現出與傳統詩歌不同的審美特征,意象化、象征化和立體化是它藝術表現上的重要特征。
二、 簡介舒婷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本節我們主要鑒賞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舒婷是我國當代著名的女詩人,她初中畢業以后曾去福建插隊,后回城當工人,《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發表于一九七九年,成詩卻早在一九七六年四五之后的動蕩時代,因此這首詩有著沉重的歷史感,表達了一種希冀光明的痛苦。
三、 誦讀指導:
詩歌是抒情的載體,誦讀是讀者與作者溝通的最佳方式,作者抒發了何種感情,是通過何種方式抒情的,她的希冀存于何方,都需要我們通過誦讀加以體會。
本詩先抑后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音節奏。第一節,長句式,多節拍,仿佛是一首從低音緩慢升起的樂曲,給人一種沉重感。第二節,詩句簡短急促,情緒強化深切。第三節詩句拉長,節拍增多,這種起伏變化,造成全詩節奏反復回旋,為第四節把全詩推向顛峰創造了條件,第四節,節奏更快,而且排比的運用加強了語言的力度,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在誦讀時一定要注意這種節奏變化。
四、 分析詩的內容和詩人的情感:
第一節:提問:在第一節中,詩人創造了幾個意象?分別是什么?
明確:在第一節中 ,詩人創造了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灘上的駁船等五個竟象。
提問:這些意象之間有什么聯系?
明確:詩人所寫意象都體現了歷史上祖國的特點,概括出祖國長期處于貧窮和落后的狀態。
提問:在本節中,表現了詩人看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在本節中,詩人回溯了祖國數百年貧困落后的歷史,心情深沉而悲痛。
第二節:提問:本節詩所表現的情感是單一的嗎?
明確:不是。本節既寫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寫出了人民的希望。
提問:找出本節的修辭手法并加以分析。
明確:本節詩運用了暗喻的修辭手法,用“飛天袖間千百年來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比喻人民心中渺茫的難以落實而雙從未消失的對幸福未來的希望。這種希望并未因長期的貧困而喪失。
提問:聯系上下節,說說本節在全詩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明確:本節為全詩情感結構上轉折點,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以下的詩句開始出現亮色和激情。
提問:第三節的感情色彩是否發生了變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第三節的感情色彩由悲哀一變而欣喜亢奮。與上一節形成鮮明的對比。提問:聯系時代背影,找出詩人感情變化的原因 。
明確:四人幫的覆滅,使古老的中國從迷夢中蘇醒,從苦難中奮起。共產黨領導下的向四個現代化進軍的偉大斗爭,正在逐步實現世世代的夢寐以求的希望和理想。詩人為此不已,感情層層遞進,層層加深,提問詩人運用哪些意象表達了這種感情?
明確:詩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蓮的胚芽,掛著眼淚的笑渦、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緋紅的黎明。這一切正是祖國母親的寫照一切都剛剛開始,一切都充滿了希望。
第四節:提問:第四節中詩人抒發的感情與第三節有何異同?明確:第四節中詩人抒發的感情緊承上節,但程度有所加強,詩的感情達到了高潮。
提問:本節都寫了哪些內容?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明確:本節中,詩人再次強調了我與祖國唇齒相依、不可分割的關系。我是祖國機體的一部分,小我與大我有楊的結合在一起。詩人將抑制不住的強烈感情化作對祖國母親的壯麗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取得她的富饒、榮光、自由,去實現她的偉大理想。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獻身精神,使詩的思想為之升華。
五、內容總結:歌頌祖國,這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歷代詩人寫出了不少佳作。從十年浩劫中生活過來,有著太多坎坷經歷的詩人舒婷,更能體會出祖國的個人命運不可分割的關系,面對凝聚著災難和獲得尊重的祖國,很自然地產生出一種為個人不幸而悲傷,為祖國不幸而憂慮,同時又為個人與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的憂患意識與歷史責任感。本詩就是詩人表達這種理念與心聲的動人樂章。
藝術特色鑒賞:提問:本詩是朦朧蘭代表作之一,朦朧詩大都有一些不易理解的地方,本詩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特征?明確:關于“我”的理解是一個難點,在不同的章節中我既指詩人自己,指整個古老的中華民族;我既是祖國肌體的一部分,也是偉大祖國形象的代表。另外象征、隱喻等手法,也是本詩流派特色的體現。豐富新穎的意象創造更是本詩一大突出特色。
六、布置作業 :練習感情朗讀本詩,作書后相關練習。
第二課時《我熱愛秋天的風光》、《山民》
一、導入 :上節課我學習了一首中國當代詩歌 ,這節課我們學習另兩首詩。
二、鑒賞《我熱愛秋天的風光》
1、 介紹作者及本詩的特點提出學習要求
梁小斌是我國當代詩壇上優秀的一員,他的代表作是《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雪白的墻》等。我熱愛秋天的風光》更是以輕快、流暢、內涵豐富多樣而著稱,
2、 誦讀指導:本詩像一首輝煌而又沉靜的詠嘆調,用語質樸,節奏流暢,比較講究音韻。讀時應注意讀出輕快的節奏和韻律。
3、 內容解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闡述內容大意。一般學生可體會出詩人歌頌秋天的迷人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秋天的熱愛,或者可以更深一步理解到詩人歌頌秋天是因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借歌頌秋天可以告訴讀者耕耘必有收獲,勤勞才能成功的道理,但因有些詩句較朦朧,其中蘊涵的深意學生難以理解,可適當加以點撥,
1)、歌唱自然、歌唱秋天是我國詩歌中常見的詠物題材,但本詩卻擁有一些獨到的特征,如開關一句比人類存在更古老的風光,就將秋天不可說透的永恒的意韻提示出來了。
2)、詩的第二節用“河流”這一意象寫出了秋天生生不息的變化。詩的第三節詩人把自己完全投入到牧業在的懷抱,可謂物我兩忘,在這里我和秋天無法相互分,能得到的只能是一種感覺,在輕松的語句中蘊涵了沉甸甸的內涵,詩人對秋天的熱愛充分顯露,
最后三節,寫秋天給詩人的感悟,河流兩岸還蕩漾著我優美的思想同,秋天的存在使我想起在耕耘之后會有收獲,秋天引得詩人浮想聯翩,并且為我有一顆種子已經被遺忘而深深懊悔。是秋天讓詩人了自己的使命,從而點明了作品的主旨------只有創造,人生才會有所收獲。是秋天使詩人明確了自己的使命,從而點明了作品的主旨-------只有創造,人生才會有所收獲,
藝術鑒賞:首先讓學生自由發言,討論本詩藝術特色,然后加以點撥。
明確:本詩在藝術上最主要的特點為內涵的豐富。在平靜中蘊涵著平凡的真理。讓讀者靜靜領略了秋天的永恒精神。詩人一筆兩寫,既寫了自然之美,又寫了自然的永恒。秋天作為人類一種生存的河流,永遠昭示著生命與耕耘,創造與收獲。
三、鑒賞《山民》,
1、介紹作者:韓東,當代作家,詩人,主要詩集有《白色的石頭》等。
2、本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敘述了一個山民追問他的父親,并感到山的沉悶,萌生了要改變環境的愿望,但是,不知道最后是走出了大山還是最終沒有走出去,作品只是這寫到了他的遺憾。
3、作品創作的年代、背景:本詩寫于一九八二年,改革開放的初期,人們的思想落后保守,是改革的最大障礙。
4、 提問:作品中的各種意象都有什么象征意義?
5、 提示:山,象征著封閉、愚昧、落后貧困,而且無窮無盡、無休無止。
海,象征著開放、富裕、先進,是理想的樂土 。
6、 小結:作品中蘊含著對傳統生活方式、傳統文化封閉特點的批判,對真正的思想解放的呼喚。
7、 討論:怎樣看待山民這個藝術形象?
這個人雖然最終不知是走出了大山,還是沒有行動,但是,他畢竟覺醒了,所以,他是一位思想解放者,值得稱贊。
四,作業 :熟讀我熱愛秋天的風光》,將《山民》改寫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第三課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一、 復習檢查:
二、 閱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一)、海子,一個孤獨的理想主義詩人,他以犧牲塵世生活為代價獻身詩歌事業。寫作這首詩時,面臨生命的兩難選擇:選擇塵世則放棄詩歌理想,棄絕塵世則將導致棄絕生命本身。
(二)、這首詩,注意讀出其輕柔明麗的特點。
(三)、賞析這首詩:
1、 第一節,詩人虛構了一幅遠離塵世喧囂的生活圖景。
提問:詩人在這一小節中,怎樣描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明確:A、平凡人的生活:“關心糧食和蔬菜”;
B、自由閑散人的生活:“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C、隱逸詩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評析:詩人在上大學之前一直生活在農村,在封閉的環境中長大;大學畢業后蟄居在京郊昌平,又生活在封閉的環境中。他很想走出封閉,走向廣闊的大地,走向海邊。他想望著平凡生活,又不和其光,同其塵,而保持清靜獨立,獨立于社會人群的邊緣,然而這種生活是虛無縹緲的,現實世界何處可以“喂馬,劈柴”?他怎能獨居一處,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才開始這種生活,或許今天過得有些暗淡?在海子的詩心中,幸福是田園牧歌的主題,屬于未來,屬于幻想。把逃逸當成美和希望之所在,美則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有海客談瀛洲的天真,又有著瀟灑、遁世隱情。
2、 閱讀第二小節:這一小節寫了什么?
明確:這一小節,詩人表達了要和每一個親人分享幸福的愿望。
(闡釋:一分幸福和別人分享,一分幸福就變成了兩份;將一份憂愁和別人分擔,一份憂愁就變成了半份。)
3、 第三小節:這一小節中,詩人表達了關心自然,關愛他人的愿望。在這里,沒有爭斗,只有祝福。
4、 小結:在這前幾節中,詩人層層深入地表達了自己對于幸福的理解,由個人到親情,由親情到友情,到自然社會,詩人的心胸也顯得逐漸開闊,但是……
5、 閱讀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評析:這正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也像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的“……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是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笙簫。”——詩人剛剛對世人敞開了他的心懷,但立刻關上了門,他內心深處仍不愿放棄對自己最純潔的理想的追求,不甘心做一個庸俗的人。他內心正處于世俗生活和純潔理想的矛盾之中,這種兩難的選擇令他痛苦不堪,兩個月以后,這位才華橫溢的詩人,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像一顆流星劃過天際,發出了短暫而異常眩目的光華。
三、 布置作業 :準備一兩首詩練習朗讀;寫一篇課外詩歌的評論文章。下節課將你所選擇的詩歌或所寫的評論朗讀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