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同步訓練
(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注:①荀巨伯:東漢桓帝時義士。②胡賊:古代的一些漢人對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稱。③委:丟下。④班軍:即班師,出征而回。
(1)在下面句子中加一個逗號,將其斷開。
荀 巨 伯 遠 看 友人 疾 值 胡 賊 攻 郡。
(2)翻譯下面句子。
吾今死矣,子速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匈奴“班軍而還”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1.①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 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2.一點兒也沒有;漫上山陵;白色的急流;實在有很多趣味;上下航行的船;聲音連續不斷;如果不是;騎著奔馳的駿馬,駕著風
3.①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見太陽;不是半夜就看不見月亮。 ②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4.朝發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查的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要想給出一個正確的答案就必須聯系前后文特別是后文的內容。無論是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還是杜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高適的“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詩句中都有“猿啼”之意而無“猿影”。而文中“余音”、“音符”二詞也表明作者對三峽的興趣在聲音。當然也可以從四個選項的內容入手,將他們放入原文,然后試著讀一讀,作個比較。這樣也能得出答案是b。
6.此題的(1)(2)兩小題考查的是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富予”應為“賦予”,“美妙和偕”應為“美妙和諧”。原文“但這些文章和樂章卻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讀懂的。”是個病句,因為“文章”可以“讀懂”,而“樂章”只能“聽懂”。第(3)題考查的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想象力。答題時注意句式應跟前文兩句一致,而且必須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7.文言文選課外簡短文章,有利于考查學生的遷移能力。解這種平易的文言文題目,意在鼓勵學生平時多讀文言文,獨立閱讀文言文。第(1)小題考查的是句讀,正確朗讀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要點,句子的朗讀劃分應該根據文意而定,一個完整的意思后可以停頓。此題的逗號應該加在“疾”后。第(2)題句子翻譯幾乎是文言文必考的題型。一要注意詞義準確完備,二要注意語句通順。答案:我現在快要死了,你趕快離開。注意是“要死了”而不是“死了”。第(3)題考查的是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答案:他們從荀巨伯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行為的不仁不義,羞愧而退。也可以用原文回答,即“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