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教案1
學生齊讀第三層,嘗試背誦。
4.多媒體顯示板書設計,學生依據板書提示,背誦全文。
板書設計:
四、探究性思維訓練
請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文中“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會的理想實現了嗎?21世紀的中國社會,是“大同”社會嗎?
3.請說一段話描繪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要求人人發言。然后選小組長為本組代言人,闡述本組看法,全班交流。
這是三道開放性的題目。第一題,要啟發學生透過“桃源”中的生活現象來認識這個社會,例如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極其幸福、快樂,這就是“大同”社會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由此還可以推知矜、寡、孤、獨、廢疾者這五種人同樣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第二題要求學生聯系歷史知識和現實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師不要隨意評判,應以表揚鼓勵為主。第三題重在激發學生進行大膽新奇的聯想和想像,營造一種暢游理想未來的熱烈氣氛。
教師可以播放科幻vcd片,激發學生想像。
五、課堂小結
“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活著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系著古圣先賢,牽系著時人,讓我們齊心協力,為這個美好的夢的實現而加倍努力吧!
學生齊背課文。
六、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顯示一題完成一題)
1.給下面這段文字加標點。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2.下面是一段不規范的譯文,請學生讀后評價,并說出簡潔正確的譯法。
大道推行的時候,天下是大家的天下,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負責工作,講求誠信,培養和睦的氣氛。所以人不單單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不單單以自己的兒子為兒子,讓老人有人養老送終,讓年輕人得到重用,讓年幼的孩子能快快長大,讓老而無妻、老而無夫、幼而無父、老而無子的人和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讓男子有職業,女子有歸宿。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人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所以*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從外面把門扇合上而不用門閂插門,這就叫理想社會。
[注]正確譯文,參考教參p207相關資料。
七、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完成下列練習:
(1)解釋加粗的詞。
①選賢與能 ②講信修睦
③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④男有分,女有歸
(2)翻譯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