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教學設計3
不寫人,是為了突出表現草原的浩瀚蒼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蒼茫的自然背景下,“風吹草低見牛羊”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機感、喜悅感、怡然自在感
五、當堂背誦
詩歌我們已經學完了,現在給大家三分鐘時間背誦詩歌,同時請用心去感受詩中優美的景色。學生自行背誦三分鐘,然后分男、女生檢查兩遍
六、作業:
將《敕勒歌》改寫為一段寫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詩、合理想象、注意抒情) 歌曲欣賞中結束本課
上一篇:《敕勒歌》教案2
下一篇:北師大版《敕勒歌》《靜默草原》教案及練習
《敕勒歌》教學設計3
上一篇:《敕勒歌》教案2
下一篇:北師大版《敕勒歌》《靜默草原》教案及練習
(一)看圖畫導入課題。1出示插圖投影片、掛圖或光盤。使學生面對反映北方草原風光的圖景,說一說看到的情景,抒發自己的感受。2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北方草原美麗風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這首詩寫作時間離現在已有1500多年了。...
一、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2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通過朗讀,領略遼闊壯美的草原風光,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二、教材說明《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
教材分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這首民歌描繪了我國內蒙古陰山腳下土地遼闊、牧草豐茂、牛羊肥壯的草原風光。詩歌反映了北方少數民族的生活,表現了他們對生活、對家鄉的熱愛。...
一、基礎知識評價1.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義憤填膺(yīng) 安之若素(平常) 致(使……喪失)命b.諾(luò)言 公諸(之于)于眾 手足(喻兄弟)之情c.磐(pán)石 不可理喻(明的) 承諾(諾言)d.無濟(幫助...
教學目標: 1、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關愛和敬重社會這類平凡而偉大的人。; 2、感知課文內容,學會從人物語言、行動和心理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的能力; 3、在品味和探究中領悟秋雨散文的質樸而典雅,提高語言鑒賞水平。...
一、說課文題《綠》二、歸屬第一冊第五單元三、概說我說課的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作《綠》,內容是本文的第二課時,我計劃把傳統的散文分析課變為文學鑒賞課,這種改變的關鍵是由教師分析變為學生賞析。...
【教學設計說明】《蠟燭》寫的是1944年9月19日,紅軍決定偷襲貝爾格萊德薩伐河上的一座橋,一位名叫契柯拉耶夫的戰士犧牲了,為了盡快攻占那座橋,紅軍沒來得及埋葬他,一位老婦人親手埋葬了他。...
〖創意說明〗文章的時代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距較遠,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模擬經歷,感受體驗,課堂會別有洞天。〖教學步驟〗序曲:電視,以其五彩繽紛的視頻、極富渲染力的音響、精彩的制作、豐富的內容吸引著我們,而新聞,又是電視...
一、基礎部分1.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讀音全正確的一項是()a.偌大(nuò) 駭人(gāi) 情誼(yí) 盡情(jìn)b.急迫(pǎi) 苦難(nàn) 決心(jué) 改變(biàn)c.歡愉(yú) 虹霓(ní) 諾言(nuò) 流亡(liú)d.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