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語文第五單元測試
17、☆☆☆比較下面這篇短文,說說文中所寫的“小康”社會與“大同”社會最根本的區(qū)別是什么?(4分)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是謂小康。
(三)鹓芻鳥和鴟(5分)
惠子相梁1,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2。
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芻鳥3,子知之乎?夫鹓芻鳥,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4,非練實5不食,非醴泉6不飲。于是鴟得腐鼠7,鹓芻鳥過之,仰而視之曰:‘嚇8!’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口赫我邪?”
注釋:
1.惠子相梁:惠子當(dāng)了梁國的宰相。惠子,即惠施,莊子的好友。
2.搜于國中三日三夜:在京城里搜查了三天三夜。國,指京城,即大梁。
3.鹓芻鳥(yuānchú):鳳凰一類的鳥兒。
4.止:棲息。
5.練實:竹子的果實。
6.醴泉(lǐ):甘美如甜酒的泉水。
7.于是鴟得腐鼠(chī):這時貓頭鷹得到一只腐爛的死老鼠。鴟,貓頭鷹。
8.嚇(hè):怒叱聲,有驅(qū)趕的意思。
18、解釋下列加點的字:2分
或謂惠子曰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口赫我邪
19、本文選自《莊子》,這則故事是一篇寓言,不一定是真事。但莊子卻在文中使用了非常生動的比喻。他以“鹓芻鳥”比喻 ,以“鴟”比喻 ,以“腐鼠”比喻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