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復習·議論文閱讀·語文版八年級上第三單元課文梳理
第二層(第4~5段),用個別典型事例做論據論證。第4段:以少年波特發明閥門的初衷是為了能“偷懶”,論證“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第5段:人類動機研究者弗蘭克·b·吉爾布萊思的研究證實:最優秀的工人毫無例外地都是懶漢(詳寫),并推斷稱職的領導也同樣懶惰(略寫)。
第二部分(第6~7段),論證懶惰促進人類進步。第6段:以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及數學規則說明“精神的懶惰也同樣促進了人類的進步”(這里的“精神的懶惰”是指“基礎科學的理論研究”)。第7段:進一步指出:懶漢過去承擔了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重任,未來寄托著人類的希望,應重視懶惰的智慧。
【“懶惰”含義】
“懶惰”是指討厭吃苦受累,想在腦力勞動上尋找捷徑;“懶惰”即不滿于耗力于操作,而潛心于心智技能提高;“懶惰”是指勤于動腦想主意,懶于動手出力氣;“懶惰”指不滿足現狀,不因循守舊;不懈進取,不斷創新;“懶惰”指不斷進發省時省力的創意,尋求聰明的“懶”辦法,追求科技進步與創新;“懶惰”是“智博”而非“拼搏”;“懶惰”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有問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