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營救》每課一練
第一部分:
閱讀下列文段,回答問題:
隔離4000人:一個非典“逃兵”帶給一個省的恐慌
2003年4月,江西大地突然被一個叫做聶春蘭的年輕婦女攪得天翻地覆!
其實,聶春蘭只是江西吉安縣一個普通的農婦,她原本與丈夫帶著女兒在北京打工,過著平靜的日子。然而,不幸突然降臨,2003年4月24日,她的丈夫被確診感染了非典!為了將孩子帶出疫區,她開始了“千里大逃亡”——她“成功”了!但她的不負責任卻讓江西省勞民傷財地隔離了4000余人,造成了全省性的大恐慌。而她自己,則成為江西省首例非典病人!
1、這個故事發生在哪里?背景如何?主人公是誰?
2、她“成功”了,為什么要在“成功”上打引號呢?有什么作用?
只顧賺錢 非典悄然盯上這個打工之家
今年28歲的聶春蘭是江西省吉安縣梅塘鎮聶家村人。1996年,經人介紹,聶春蘭與臨近的桐木村青年李河綿結婚了。第二年,他們的大女兒李希出生,家里的經濟壓力陡然增大了。為了把小家庭建設得更好,這年年底,李河綿跟著幾個老鄉來到了北京打工。
李河綿剛到北京的那段時間,干得并不如意。雖然北京機會多,但來北京打工的人也多,連建筑工地都人滿為患,更別說干保安、電工等相對清閑的職業了。沒辦法,他只好和老鄉在北京朝陽區蔬菜市場販蔬菜。這樣起早貪黑干了一年后,手中稍有積蓄,他便在市場上租了個門面,開始單干,仍然以販賣蔬菜為主,兼賣作料。1999年,聶春蘭和大女兒也來到了北京,與丈夫共同打拼。2002年6月,他們的二女兒也出生了。
3、他們的生活如何呢?
4、李河綿夫婦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時間轉眼到了2003年春節前夕,聶春蘭的堂嫂劉媛帶著兒子與8個老鄉一起來到北京打工。劉媛在跟聶春蘭夫妻閑聊時,講起了廣州流行非典的事。原來,他們村里凡是從廣州打工回來的人,談起非典,都驚恐萬分。由于劉媛沒有身臨其境,反倒覺得那些人緊張的樣子十分可笑,于是她像講笑話一樣地說:“聽他們講,這種病呼氣都能傳染,跟瘟疫似的,你說咋就那么玄乎?”聶春蘭和丈夫也跟著笑了:“這跟咱有啥關系,咱賣咱的菜,廣州離北京可遠得很呢!”
但是3月份剛過,他們就發現劉媛說的那種“瘟疫”不是開玩笑的了——新聞媒體上有關非典的新聞鋪天蓋地。接著,北京也出現了非典患者,疫情也迅速蔓延開來,嚴重程度竟然超過了廣州。由于防治工作不力,衛生部長和北京市長同時被撤職!
5、他們剛開始聽說“非典”的時候,是什么態度?為什么會有這樣一種態度呢?
6、后來態度轉變了嗎?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轉變的?
整個城市陷入了恐慌之中。菜市場上所有的東西都被搶光了,板藍根、口罩和白醋等商品幾百年來第一次金貴起來了,一上市就被排成隊的人們高價搶光。聶春蘭他們店里的醋也全賣空了,就連他們儲存下來準備自己用的兩瓶也以100元一瓶的價格賣出去了。很多攤販因為害怕非典而不出來做生意了,但李河綿卻不害怕,反而覺得這是一個發財的機會。因為人們爭相搶購食品,導致蔬菜價格飛升——平時只賣2元錢一公斤的蘿卜,居然飆升到16元!
于是,他熱情高漲地奔波在進菜點和菜市場之間。聶春蘭提醒他是否也避一避,他不屑地說:“咱們沒北京人那么多臭講究,該干嘛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