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思》有講有練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音及詞義:
造型:創造出來的形象。
穹qi ng廬:游牧民族居住的圓頂帳篷,用氈子做成。
極目:用盡目力(遠望)。
浩浩蕩蕩:形容壯闊或壯大。
沸沸揚揚:原指像沸騰的水一樣喧鬧,這里指浪花多。
無窮無盡:沒有窮盡。
盤旋:環繞著飛或走。
遐xi 想:悠遠的思索或想像。
縹pi o緲mi o: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馳騁:(騎馬)奔馳。
蜿w n蜒y n:曲折延伸。
皓h o月:明亮的月亮。
眷戀:(對自己愛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戀。
休憩q :休息。
反璞p 歸真:去掉外面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
二、相關背景:
1、關于作者:
山西霍縣人。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基層當記者。現任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相關知識:
本文選自《名家點評當代散文》,“海思”,由大海引起的沉思。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大海的壯麗景色,以及由海引起的聯想,產生的沉思,抒發了作者對大海的熱愛之情。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通過寫大海的壯闊圖景及自己富有哲理的思考,抒發了作者對大海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作者希望人類應像大海一樣有著博大的胸懷,極強的生命力,并像大海一樣純真,表現了作者對大海與人生的理解。
二、文章脈絡
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寫海的美麗圖景。
第二部分(3、4),寫大海引起的聯想。
第三部分(5、6),寫面對大海的沉思,抒發了作者對大海博大精深、包羅萬物以自己為獨特的魅力賜予人類新生與活力的贊嘆之情。
三、寫作方法
1.跨越時空的聯想
本文的成功首先體現在思想的魅力。課文取名為“海思”,著重點應在“思”上。面對大海,多數人可能也會想到贊美海的壯美,可是誰會想到由海的博大聯想至海的包容力?從海底世界的神秘到海所融會的世間的水,從自然界的水循環到跨越時空的對歷史和文明的包容。從這里,我們讀到了一個學者獨特的感受力,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潮,而作者呼吸到的卻是海魂。這種跨越時空的聯想使人感受到的是有生命力的海。更為奇特的是感受著海浪對船的顛簸,竟使作者聯想到大海就像生命的搖籃,更像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人們對大海的依戀正是一種心靈的回歸,大海以自己獨特的魅力賜予人類新生與活力。作者的聯想與沉思使文章的主題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2.大氣磅礴的語言
文章吸引人的還有它氣勢磅礴的語言,能讓人的精神為之一爽。比如:“本來,地球上并沒有生命,是大海這個母親,她億萬年來哼著歌兒,不知疲倦的搖著,搖著,搖出了浮游生物,搖出了魚類,又搖出了兩棲動物,脊椎動物,直到有猴、有猿、有人。”“科學家說,物質是不滅的,那么捧起一掬海水,這里該有屬于大禹那個時代的氫,也該有哥倫布呼吸過的氧。”“那清風碧波,像是從天上,從地下,從四面八方,從我的五臟六腑間一起涌過。”無論是寫景,還是由景致產生的聯想,都顯得特別的大氣。品讀這樣的語言,讓人的眼界變得開闊,胸襟變得恢宏。生活中的點滴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人的心靈在接受著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