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成語探究》教案1
學情預測:這個環節本來可以由教師直接出示“成語特點”和“成語使用,兩方面的活動,但讓學生先由問題人手,再歸納,更具體可感,也可避免知識概念化。
3.教師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共同歸納成語探究話題。
(此環節是在以上問題的基礎上歸納出來的,問題內容就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由此得出幾個帶共性的話題,更符合不同班級各自學生特點,教師不可越俎代庖。)
學情預測:學生的問題一定有很多雷同(比如成語糾錯等),教師要從中找出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同時,也要作事先準備,例如“成浯特點類”可分為“成語溯源”、“成語糾錯”、“成語結構”、“趣味成語”等,成語的使用可分為“成語完形填空”、“成語謎語”、“成語濫用”、“成語妙用”等,以備課堂點
撥之用。
五、重新分組、確定話題、深入探究
活動程序:
1.按探究“成語特點”和“成語作用”分若干小組。
①成語溯源組;②成語糾錯組;③成語結構組;④成語完形組;一⑤成語妙用組等。
2.確定探究內容及要求。
內容包括本探究話題的“知識卡”(如“成語溯源”組的知識卡必須是成語的“源頭”有哪些及相應舉例)和一組例子或問題,以供學習之用。
學情預測:本環節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必須借助相關資料,時間不限制在課堂短短的幾分鐘。“知識卡”的建立對學生來說更是一個難題,務必要求學生查找、詢問,避免想當然。要求準備好的學習材料具有概括性、指導性和訓練價值。所以本環節可延長一天,作為家庭作業完成,兩天后上交。
第二課時
一、 檢查上節課布置的話題知識卡和訓練題,并分類整理
(由于沒有限定格式,“知識卡”難免五花八門,知識卡上的內容也有很大一部分相同,所以要進行整理,最后形成該話題的系統知識。例如“成語溯源”知識卡:成語來源有:①歷史故事;②神話傳說;③寓言;④經典名作;⑤俗語俚語;⑥其他等。專題訓練一般不會有雷同,可編輯為一本訓練集,豐富內容。)
二、安排專題講座,開辟學生課堂
1.分專題組推薦本組主講(或叫中心發言)。
2.設學生課堂。
由主講人上課,給全班同學講解他們在小組的話題知識,并輔以相應訓練題。
學情預測:本環節以學生為主,學生做老師會存在一些問題,如講解不到位,訓練安排不合理等,教師一定要做好幫手,當好課堂的“協調員”,幫助臨時“老師”知識傳播有效,訓練有序;另外,引導課堂的“雙邊活動”,形成探討交流氛圍,既要保證主講人的“中心”地位,也要讓他們互動,如果一節課無法進行完畢,可另行安排時間,完成沒有完成的內容。
三、舉辦幾期黑板報
黑板報的中心內容是“成語學習”,每期主題按專題小組的內容安排,可一個專題一期,也可幾個專題一期,展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成果,做到圖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