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水韻》教案3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和步驟:一、游記線索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莊為線索,雖然記敘的對象都相同,但隨著時間轉換,景色各異,三次游周莊時的所見及感受,也各不相同,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莊隨著時間悄無聲息的變化,體現了周莊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二、主旨探究文章描述了三次去周莊的所見所感,表現了古鎮水鄉的勃勃生機及周莊人民的幸福歡樂生活。三、寫作探究1、文章開頭安排特寫鏡頭,獨具匠心。作者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這是周莊,而是安排了一個特寫鏡頭:“一支彎曲的木櫓,在水面上一來一回悠然攪動”,隨著這攪動的木櫓,我們也不知不覺走進了這個世界。原來這個世界里還有這么多豐富的東西:橋、樓、樹、云、鳥,還有那美麗的似彩綢一般的水面,真是讓人浮想聯翩,無限向往。達到了這個目的,作者才筆鋒一轉,告訴你這就是周莊,而且是富有詩意的周莊,于是牽引著你不斷隨他的文字探索。這種獨特的開頭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們學習。2、文中寫景語言清新優美,抒情性強。本文的語言清新優美,也像周莊水鄉一般讓人賞心悅目,“天下著小雨,古鎮被飄動的雨霧籠罩著,古橋和屋脊都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打著傘坐船游覽,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毙∮曛,“飄動的雨霧”、隱約出沒在“飄忽的雨霧中”的古橋和屋脊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頭帶面紗的少女形象,朦朧、綽約、富有魅力!八曋刂丿B疊,如訴如泣,仿佛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裹著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眲t使用通感的手法,將聽覺和視覺融合起來,很形象,仿佛水聲的熱鬧伸手可及。而且,比喻與擬人兩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將水聲比喻成“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水聲仿佛也有“萬般柔情,從地下裊裊回旋上升”,用“江南絲竹”和“萬般柔情”表現水聲的輕婉、柔媚、悠揚。這些清新可人的語言不僅將當時的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同時也告訴我們作者對這些景色是多么喜愛,因為他的感情在這些抒情性的語言中已溢于言表。3、文中運用了不少生動而貼切的比喻,使所狀之物活靈活現,如在眼前。文中比喻之處很多,“猶如在風中漾動的一匹長長的彩綢”、“看到的是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像是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仿佛神秘幽遠的江南絲竹”、“像一群沖天而起的螢火蟲”等,都用了生動形象又不乏淡雅清新的比喻將我們帶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里,仿佛親眼目睹了如此這般的一番景物,這是比喻的妙處,也可見作者的功底。四、課堂訓練:課件展示《閱讀拓展》附板書設計:整體水韻圖畫(1段——3段)。“小橋流水人家”的周莊整體印象圖三次游歷周莊時的不同水韻圖畫(4段——6段)第一次——煙雨迷蒙的周莊水墨畫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莊動感版畫“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對比強烈的版畫“水”之“聲”——如訴如泣神秘悠遠的江南絲竹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莊七彩夢幻圖周莊節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帶 搖曳生輝、光華四射的彩帶節日夜晚的周莊——似夢境,像神奇的童話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