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者”號追思》教案
(2)認真閱讀第2段。
①本段擺出了哪些事例,從這些事例中得出什么觀點?
——第2段列舉了以下事例:
a、“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是由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的,它于1903年12月17日試飛。
b、“世界上第一架載客飛機”,1908年5月15日飛行成功,10年之后開辟了第一條“倫敦-巴黎”國際客運航線。
c、“波音747”是美國制造的大型客機。
d、“空中客車”是歐洲一些國家合作制造的大型客機。
e、“挑戰者”號航天飛機。
②作者由航天飛機聯想到早期的飛機,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是為了說明從早期的飛機到今天的航天飛機,是人類探索精神的物化,說明在航天事業的發展史上,有一大批“勇敢者”推動了航天飛機和人類太空事業的發展。
教師生發:
縱觀人類航空的歷史,可以看出,航空事業是在飛速發展的。這一切得益于飛機的發明者和駕馭者,得益于早期的乘客,因為他們具有“探索精神”、“勇敢精神”。所以,作者指出,他們這些人值得“大書特書”。相反,如果沒有飛機的發明者、駕馭者和早期乘客等一批人的勇敢精神,也就更不能有航天飛機和人類壯麗的太空事業。作者在列舉大量事實之后,進而明確指出:“從早期的飛機到今天的航天飛機,是人類探索精神的物化。”本段結尾寫到“挑戰者”號雖已化為碎片,人類的探索精神卻得到了發揚。特別是在慘劇發生以后,曾經參加過航天飛行的美國參議員杰克·加恩和國會議員納爾遜說:“如果需要,我愿意明天再次升空。”這是何等的豪言壯語!以上的事例足以證明:航天事業需要探索精神、勇敢精神和獻身精神。
(3)精讀第3段。
①作者是怎樣進一步列舉實例說明“一切科學事業都需要有探索精神”的?
——作者在“從早期的飛機到今天的航天飛機,是人類探索精神的物化”之后,緊承第2段明確提出“不僅航天事業,一切科學事業都需要探索精神”的觀點,即全文的中心論點,并且對這種精神進行了剖析,這種精神既是創造精神,開拓精神,也是冒險精神,獻身精神。接著,列舉了大量的事例來證明這一觀點。事例有:生物學家達爾文并沒有因為昆蟲中毒而放棄對昆蟲的考察;化學家諾貝爾也并沒有因為炸藥爆炸而中止自己的化學試驗;俄國物理學家利赫曼和羅蒙諾索夫在研究雷電時,利赫曼教授觸電隨之倒地,然而,羅蒙諾索夫在給利赫曼念完悼詞之后,又繼續開始冒著生命危險揭示雷電的奧秘。
②第3段,舉例:從航天事業轉到一切科學事業;說理:從探索精神深入到冒險精神。文章說:“探索者總是面對著未知的世界,每前進一小步都會增加一百倍的艱險,因此這種精神既是創造精神,開拓精神,也是冒險精神,獻身精神。”
(4)認真閱讀第4段。
①這些事例說明,一部科學史證明一條定理:為了開拓,必須冒險。自然科學如此,社會科學同樣需要探索精神。體會作者又是怎樣論述這一點的呢?請找出證明這一觀點的理論論據和表明觀點的句子來,在原文中勾畫并做旁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