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元思書》教案 5-7
1、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的文體知識及重點文言詞語,學習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理解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積累名篇,提高語文素養。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全文和識記重點詞語含義,疏通文章表層意思;通過具體的情境活動,理解文章的思想性和藝術性。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向往自然、厭棄塵俗的情感及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奇美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1、 通過講解重點文言詞語疏通文意。
2、 抓住景物特征寫景。
教學難點:寫景的多種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 情境教學法 品析研討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教學時間:2課時
教材分析:
本文選自《藝文類聚》。《藝文類聚》是歐陽修、令狐德等十余人奉唐高祖詔令所編撰。自武德五年至武德七年,歷時三年始編成,其中引用書籍達1431種,經史子集皆有輯錄。
《與朱元思書》是南北朝時梁代文學家吳均在旅游途中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介紹沿途所見美景。現在看到的已不是當時完整的信件,但就其內容和結構來看都有相對的完整性,所以歷來被當作獨立成篇的山水佳作來閱讀欣賞。這篇山水小品雖僅114個字,卻短小雋永而又層次井然,以四言句式為主,多用駢句,駢散相間,韻律感很強。全文融情于景,于駢麗中透出清新之氣。
對于學生來講,理解作者融于景中的對自然的熱愛、向往并非難事,然而要準確、全面把握文章主旨則要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吳均生活的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混亂,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士影響的人士便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時,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焚其稿并免其職。他在《與顧章書》中就曾表明自己辭官引退后到石門隱居的想法。所以,為了讓學生能全面把握作者含蓄表露的厭棄塵俗的情緒及避世退隱的高潔情趣,我們在解讀文本之前必須先解讀作者,解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