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蕭紅墓前的五分鐘講演》教案1
(2)結合《爐中煤》的注釋,由學生簡介郭沫若。
5·聽課文朗讀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
(1)講演要面對聽眾講話,請找出文中最能體現這一特征的語句。
(2)這篇講演的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該怎樣劃分?并請分別概括這三部分的內容要點。
師生討論后明確,
(1)文中最能體現這一特征的語句是\'年輕的朋友們\'。
(2)第一部分(第1~4段),開頭:贊頌蕭紅\'一生為人民解放事業奔走\'的精神,引出\'年輕人\'的話題。
第二部分(第5一11段),主體:闡明\'年輕人\'的內涵,論述\'年輕精神的品質\'的三個特征。
第三部分(第12段),結尾,號召大家向\'年輕精神\'飽滿的青年學習。
6·研讀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2)讀后要求學生思考:這篇講演是怎樣開頭的?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明確,講演者先說主席要他作\'五分鐘\'的講演而感到困難;接著又對自己的本來設想\'請大家沉默五分鐘\'加以否定;然后通過贊揚某先生講的話,很自然地引出要論述的\'年輕人\'的話題。這樣妙趣橫生的開場白,能收到活躍氣氛、吸引聽眾的效果。
(3)指導學生朗讀開頭部分。
提示,第1至3段語調要平穩自然,如平常講話,但要讀出幽贊頌的語氣。
茁風趣的苧氣。第4段引用的某先生的話,可以適當提高音量,讀一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準備以備稿講演的方式在班上試講。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第二、三部分,體會對比論述的方法。
2·理解這篇講濱詞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1、復習舊課,檢查作業。
(1)指名學生介紹講演詞的特點。
部分,算茬鬟鶯葚冥學各一名,以備稿講演的方式在班上試講開頭
2·研讀課文第二部分。
(i)請全體男同學朗讀課文第5、6兩段。思考這一部分的觀點是什么?講演者用什么方法論述這一觀點?
學生討論后明確,
講潢者圍繞\'年輕人\'這個話題,闡明了一個人的年輕不年輕,不是專看生理上的年齡,主要的是看精神上的年齡的觀點。講演者年輕闡明年齡與精囂過正面和反面對比來論述這一觀點。從生理的年輕推論到精神,一神之間的辨證關系,\'年輕精神\'喪失的成了老腐敗,老頑固,甚至活的木乃伊,\'年雖輕而人已死了\';;星輕精神充分的,年紀雖老,而精神并不老,甚至有的人死了幾千年而一直都還像活著的年輕人一樣,雖老而不死\',沒有年輕精神的人,年雖輕而人已死了。
2、請全體女阿學朗讀\'年輕精神\'的三個特征部分。思考:什么是年輕精神\'?請從文中找出具體表現這一品質特征的關鍵詞語。
學生討論后明確:
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關鍵詞語,毫無成見、如饑似渴、虛心坦懷、學習一切。
第二,是博愛的實踐者。關鍵詞語:大公無私、打抱不平、實切實、為人服務。
第三,是勇敢的戰士。關鍵詞語:不伯艱苦、倒下跳起、舐千血跡、犧牲自我。這里的動詞\'珧\'用得相當好。\'跳\'指通到挫折或失敗后立即作出恢復前進狀態的反應,速度快,力量大,生動地展現了勇敢者的形象。
(3)自由朗讀課文第三部分,體會講演的語言特點。
3,斫讀課文第三部分。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這樣的認識\'指什么?講演者號召我們要怎樣去做?這樣的結尾有何作用?
(2)師生討論后明確,
\'這樣的認識\'指對\'年輕人》和\'年輕精神\'的認識。講演者號召我們要向\'年輕精神\'飽滿的青年朋友們學習,便自己年輕,使中國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