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教案 4
2.復習《中國石拱橋》《橋之美》,找出兩文中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弄清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揣摩語句,體會其豐富的內涵;比較閱讀,深化對于說明方法的理解;延伸拓展,有助于課內知識的消化及能力轉化。
[教學步驟]
一、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1.教師簡單介紹有關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的知識。
多媒體顯示:
關于說明方法:
為了把事物特征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的方法。當然,作者也有選擇的自由。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引用、下定義、分類別、作解釋、列圖表等。
說明方法及表達作用一覽表
2.要求學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結合實例體會其作用。
(1)學生圈點勾畫,獨立分析。
(2)小組內交流看法,求同存異。
(3)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存同析異。
明確:本文采用的說明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分類別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②作比較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③引用
“……游覽者來到園里,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④舉例子
“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
“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
⑤列數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綜合起來看,誰都要贊嘆這是高度的圖畫美。”
二、比較閱讀,加強對說明方法的理解
運用從本文學到的知識分析《中國石拱橋》《橋之美》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語文科代表組織全班同學交流,最后科代表作總結發言。
明確:《中國石拱橋》和《橋之美》選用的說明方法有:
(1)打比方
“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橋洞不是普遍的半圓形,而是像一張弓。”
(2)舉例子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其中最著名的當推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還有北京豐臺區的盧溝橋。”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江南鄉間石橋……”“長橋……”“風雨橋……”
(3)列數字
“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
“(盧溝橋)橋長265米……”
(4)引用
“唐朝的張族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云,長虹飲澗’。”
“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
“那時候有個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他的游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于繪畫的形式美……”
三、揣摩語句,理解語句豐富的內涵,體會本文表達方式靈活多變,語言簡潔生動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