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教案1
在這幅畫里,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人情美是水乳交融的。這首詩首聯著力描寫所處的大環境,渲染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不僅點出了題目中的“山”,“秋”,“暝”,還描繪出有如世外桃源的山景。“空”字寫出山中的人際罕至,開篇便給人一種寂靜清幽的感覺。又和著新雨洗凈了山色,晚來的天氣涼爽宜人,清新自然的空山秋夜便躍然紙上,猶如在純白的雪浪紙上,描出群山的背景。干凈的筆致清晰勾勒卻又不露痕跡。(準確的用詞點染出清新的感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寫秋山傍晚,雨后的山,雨過天晴,空氣格外清新。山上的松林一塵不染,顯得格外蒼翠,夜暮降臨,秋氣涼爽。秋月銀輝,灑遍了蒼翠的松林,騰起一片朦朧的濛濛霧氣;接著皎潔的明月光透過茂密的青松林的空隙,照射到地面上,斑斑點點,恍如滿地碎銀;四野一片靜寂,久違的清涼包圍了山林;給人以明凈、清幽的感覺,好像連自己的心也被洗凈了一樣。雨后的山坡,溪漲泉涌,細水奔流,泉水飛濺,一泓泓、一縷縷從石上潺潺流淌;或者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或濺起雪白的浪花;或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勢增大,那白練似的泉水從懸崖上飛瀉,只掛前川,或淙淙有聲,或寂寂無聲;飛動的瀑布像仙女的舞蹈,像天宇長虹,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光、隨風飄蕩;像優美的奏鳴曲一樣在身邊響起,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脈搏在輕輕地跳動著。此時山高月小,松林清翠,泉水叮咚,飛瀑如練,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自然的美妙,心情的陶醉。但山村美事依然神秘快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寫村民的活動。出句寫詩人所聞,因為是夜間,又被竹林遮擋,只能看到模糊的人影,但詩人從竹林里的歡聲笑語中聽出這是少女們剛從水邊洗衣歸來,雖是淡淡的一筆,卻生動地表現了少女們勤勞、樸素、開朗的性格。此景依然讓人激動:滿月高懸,山野靜寂,村落一點兩點燈火閃爍。此時清江蜿蜒流淌,天上明月,水里倒映著藍藍的天空,以及澄澈如玉的天宇那一輪晃動的月,河岸翠竹環繞,清風四起;一群婦女手端洗衣盆,挽起衣袖、褲管,站在清涼的水中;月亮破碎,銀光灑滿水面;搗衣聲響起,傳得很遠;流水聲、搗衣聲、說話聲、嬉戲聲;或歌謠清唱,或用溪水洗長發,或在水中沐浴;或嬉戲相互澆水,濺濕了衣裳,笑彎了月亮。洗衣歸來,山村已經睡去,竹喧影動,笑聲跑得很遠。
對句寫詩人所見,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而詩人是在蓮葉的搖動中發現它的,這無疑是漁夫要利用今晚月光去捕魚、去采蓮。清秋時節,雨后采蓮,月在藍天,滿池塘的荷葉,或凋敗,或亭亭玉立;荷花有的依然鮮艷無比。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小船悠悠蕩漾,漁歌響起。“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得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江南山村的盛事讓人神往。這兩個細節都富于藝術的魅力,它們從不同側面寫出了山村居民淳厚、樸實的風尚,以及作者對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