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時傳祥》教案1
“文革”期間,時傳祥因與親密關系等原因受到沖擊,被污蔑為“工賊”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東原籍。1973年8月,周恩來總理得知這一消息后非常氣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來治病。他隨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終年60歲。他去世之前還反復叮囑,讓兒子繼承父志,也當一名稱職的環衛工人。
3、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進行討論。
問題一:作者為什么要尋找時傳祥?又為什么把他稱為“精神高原”。
教師總結:“尋找時傳祥”,其實是在尋找時代精神。也就是文章最后所說的時傳祥所具有的“正直、敬業”的精神。是因為一段歷史正漸漸逝去,時傳祥精神也被人淡忘。現代都市已經不再需要掏糞工人,但是只要存在社會分工。總會有苦、累、臟的工作,因此,時傳祥“一人臟換來萬家凈”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時傳祥精神不僅是不怕苦與累與臟,更在于他的認真與敬業。無論是做工人、官員,還是做商人、學者,時傳祥的精神都不會過時。
問題二:文章中有這樣一段,某幼兒園老師指著一名環衛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說:“你們若不聽話,將來也得像他父母一樣去掃大街、掏廁所!”如今這個時代,有這樣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又能重新喚回時傳祥精神呢?
對于這個問題,讓學生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見解。
4、文章在語言方面的特色
不太講究修辭,依然有動人的力量,緣于它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