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的智慧》教案5
一、課程目標:使學生體會作者不同凡響的選題立意,學習本文別致新穎的論證過程,欣賞文章幽默傳神的語言。 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和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二、教學策略:討論法、問答法、比較閱讀法。
三、重點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幽默傳神的語言。
教 學 活 動
一、導入
1.師:懶惰也有智慧?如果不是讀到這篇文章,我們對“懶人”的成見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不過,作者在這里討論的和一般意義上的“懶人”可有所不同,在鼓勵創新意識的知識經濟的今天,這篇短文給我們的啟發無疑是及時而有效的。請大家閱讀文章,看看這篇文章到底講了些什么。
2.結合課后“思考與練習”題一,讓學生談談對本文所講的“懶惰”的理解。該題答案不求統一,只要基本意思領悟即可。
2.談論自己對“懶惰”的理解。
(1)懶惰
指勤于動腦想主意,懶于動手出力氣;不滿足現狀,不因循守舊,不懈進取, 不斷創新;“智博”而非“拼搏”;“懶惰”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問題意識等等。
(2)智慧
作者在文章中講的是指能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一種精神意識。
二、分析文章結構
1.本文與常見的“總一分—總”的論證方式不同,提出觀點的方式和論證過程不同常規,請大家細讀課文,劃分段落。
,閱讀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論點: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促進了人類進步。
第二部分(6—7段)論證“懶惰促進了人類進步”。
3.師:第一部分分為二層,第一層從第1 自然到第3自然段,用社會普遍現象 作論據論證。從論證角度上看也是不斷變化,請大家稍作分析。
思考發言:先是反面論證,再側重于正反對比論證,最后又是正面論證。
4.師:第二層是4、5段,它又是用什么作論據進行論證的呢?
4.思考發言:個別典型事例作論據論證。
第一層(1-3段)論據:社會普遍現 象。第二層(4-5段)論據:個別典型事例。
5.師:第二部分(6、7自然段)論證懶惰促進了人類進步。第6段以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及數學規則說明“精神的懶惰也同樣促進了人類的進步”,第7段又進一步指出,應該重視懶惰的智慧。 (見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1.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提出論點: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促進了人類進步。
第一層(1—3段)論據:社會普遍現象。
第二層(4-5段)論據:個別典型事例。
第二部分(6—7段)論證“懶惰促進了人類進步”。
懶惰的智慧1
教學執行時間:2005年11月2日
一、課程目標:使學生體會作者不同凡響的選題立意,學習本文別致新穎的論證過程,欣賞文章幽默傳神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