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的智慧》教案5
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和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創新觀念,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二、教學策略:討論法、問答法、比較閱讀法。
三、重點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念,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幽默傳神的語言。
教 學 活 動
三、領會作者語言
1.本文的語言特點之一是幽默傳神,機 智俏皮。請學生在文中找出這樣的句
子,并體會它們的好處。在文中找出例句。
第4段波特發明閥門的事例。“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臺討厭蒸汽發動機旁邊”(發明前的無奈)
“他是個懶漢,覺得這活兒本累人”(發明時的初衷)
“不但他可以脫身走人,玩個痛快,而且發動機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發明后的瀟灑)
“他就這樣懶洋洋地發現了往復式發動機活塞”(發明成果的總結)
2-本文的語言特點之二是親切動人,如話家常,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請學
生在文中找出例句,加以小結,引導他們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在文中找出例句。
“真是懶漢干活兒!”
一、課堂討論
1.設置如下話題進行討論。
話題:談談你對文中所講“懶漢”的看法。
2.集中學生的意見,進行小結:文中所贊揚的“懶漢”是指那些懶于付出無效勞動、重復勞動,不愿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卻積極開動腦筋,想在腦力勞動上 尋找捷徑,不斷創新、不斷進取的人。從這個角度上說,“懶惰”的成果是多快好省干工作,促進社會進步;“勤勞” 的后果是少慢差費做事情,耗費個人生命。我們正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必須爭取不作呆干死干的“勤勞的人”,而要作巧干實干的“懶惰的人”,以適應社會的變化。
3.師:作者在文中提出“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的觀點,言之成理,你還能舉出其他的事例來支持這一觀點嗎?(結合課后“思考與練習”題二)
(1)我們習以為常的方便碗面,不過是將加工好的面條與聚脂碗、調料、塑料*等加在一起而已,但運用了創新思維就誕生了一個巨大的快餐市場。
(2)不粘膠粘貼紙,帶輪子和拉手的箱包,衣服上的拉鏈,馬路上的斑馬線;隨身聽,醫用的一次性針筒等等。【教學構想】
\'業精于勤荒于嬉\'、\'天才出于勤奮\',自古以來,\'勤\'便被人們所推崇和贊美,相反\'懶\'卻被人們所反對所鄙視。
但是美國作家凱利卻別出心裁、富有創意地為懶漢正名,為\'懶惰\'辯白。他運用逆向思維,一反傳統和世俗的眼光,充分肯定了\'懶惰\'和\'懶惰者\'對于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的作用,觀點奇妙而新穎。